level 12
1、
钱先生的书我基本都有,所读却不多,尤其是《管锥编》、《谈艺录》这样以文言书写、并坚持以繁体字排版的书,平时只是端端正正摆在书柜里,绝少拿出来耐心地读。只有在碰到类似的文字、想去看看钱先生怎么说的时候,才会找出相应的条目来翻一翻。有些写者并不奢求自己的文字在当代找到知音,隔代或是隔了多少代有知音也是好的。就是从来都没有,至此湮没了,也不要紧--因为文字带给他的愉悦,已经在书写的那一刻充分体会到了--不知道钱先生是不是也会这样想。
-
我的《钱锺书集》是2002年的版本,是继繁体字版本之后的简体字版,而《管锥编》、《谈艺录》因“作者(我想在这里是杨绛先生,或杨绛先生遵从钱先生的遗愿)不同意排简体字”、而仍以繁体字面世。翻书目,知道这些书是宝库,然而又只能望而止步,徘徊不前。扒在门口儿往里张望的时候,心下不免有怨言。
-
杨绛先生在《钱锺书集》代序里面说“钱锺书绝对不敢以大师自居。他从不厕身大师之列。他不开宗立派,不传授弟子......《谈艺录》和《管锥编》是他的读书心得,供会心的读者阅读欣赏。他偶尔听到入耳的称许,会惊喜又惊奇”。杨绛先生笔下温婉,话说得淡然,然而不难感觉到这话里的一份坚决--在他们的小说里,“软钉子”是最难“碰”的--所以抱怨归抱怨,我并不期待能看到简体字的版本。
2016年05月25日 10点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