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自尊与骄傲
心理咨询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Janus23456 楼主
先以海灵格老爷爷的一段话作为开头。
我的治疗不会令生病的人好转,
特别是那些罹患重大疾病的人们,
如果你看过癌症晚期的病人,
你就会明白我所说的。
我并不知道每个人的命运有何安排,
我只是寻找事物背后的秩序,
而不是去改变事实,
如果我想去改变事实,
那么就不是治疗,
而是治疗师的傲慢。
我只可以帮助人们面对他们的命运,
甚至面对死亡,
帮助他们把治疗的力量带出来。
我所能做的是协助当事人与自己家族的力量联系上,
与更伟大的力量联系上,
而不是教他们依赖于我。
一一海灵格
2016年03月31日 12点03分 1
level 12
Janus23456 楼主
先做个自我介绍:兼职心理咨询师。12年读培训班,13年拿证。目前继续学习中。听过不少讲座,接过一些个案,持续参加督导。学习比较多的是催眠和NLP。下一个准备深入学习的是家庭治疗。没有转职的原因一是觉得能力还不够,二是这份收入还不足养家。
在心理咨询吧开过楼,因为纠纷停了。
在心理学吧又开了一个楼,大概四五千层,因为太累停了。
也是因此,我开始思考。
我在贴吧开楼是想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带来了什么。
我开楼希望给咨询的人什么,实际上能做到什么。
网络咨询,给我带来的帮助是什么。
有些东西,当时看不清。
时过一年多,再回到心理咨询吧,反而有所感悟。
2016年03月31日 13点03分 2
level 12
Janus23456 楼主
说说自己曾经在这里开楼的目的是什么。
14年的夏天,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新晋咨询师。持续接受三年培训。已经大概了解了心理咨询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那时候在心理咨询吧开楼的目的,是因为几个原因。
第一,我需要个案来帮助自己成长,心理咨询吧或许是个渠道。
第二,我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帮助一些人。
第三,我当时在考虑是否运作一个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当时策划书都写好了。但是经过自己半年实操后,感觉这个平台还需要长久投入。所以停了。实际也是如此。现在运营的几个APP,都在寻找生存之路。
在两个吧开楼的几个月,说实话是找到一些网络咨询个案的。最长的咨询达到25次,个案有一定改善。但也仅此一例。而且我还是以20一次的价格收费的。
大多数听到收费,就走了,不管多少。
少数愿意承受费用的,就期望300一次就解决问题。那我也接不了。
所以给我的感觉,在这个平台接到的个案,质量非常差。还不如我自己开的QQ群。
而通过个案得到的成长,坦白说是有的。但网络接个案,导致的问题就是只能做网络咨询。而网络咨询对于资访关系的深入,确实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放弃了网络咨询。是因为无法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2016年03月31日 13点03分 3
level 13
自我成长,可以不为别人咨询,只为自己成长。
2016年03月31日 13点03分 4
level 12
Janus23456 楼主
虽然如此,这前后半年的网络咨询,还是让我有所收获。
我因此思考过的包括:
1.自我觉察:当我认为自己在做好事时,是否能够被批评。再深入下去。包括了我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我对自我尊严的捍卫,我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方式。这是由一次纠纷引发的自我探索,,这次纠纷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但探索确实对自己有益。
2.自我觉察:面对求问者,即使我努力放低心态,是否依然会有权威心态。这是在一次问答中产生的。一位也学过心理咨询的朋友对我说:我认为你说的都对,但为什么我感觉到敌意呢?那时我静下来觉察了下。发现自己深深的不耐烦。对于重复的,浅显的问题的不耐烦。也是因此我停了第二个楼。而开始自我思考,为什么我一直试图以平等的方式面对所有人。但是在看到那些简单的,没有思考的问题会感觉不耐烦。这又涉及我的骄傲。因为我一直是以自己的善于自我学习和思考而自豪。因此会看低相反的人。
2016年03月31日 13点03分 5
level 12
Janus23456 楼主
就比如在楼上有人简单的回答时,我潜意识就会想:我这么认真的写,你却仔细看就回我。这是不尊重我。
虽然我知道对方没有想过是否需要尊重我。甚至他回我的话,本身就是一定程度的尊重。而我依然会因为没有得到响应的回报,而感觉不快。
所以,对于平等、规则的重新看待,是我这次觉察的意义。
2016年03月31日 14点03分 6
level 13
如果没人回复呢?
2016年03月31日 14点03分 7
没人回复或许也会郁闷啊,不被认同,认可。
2016年03月31日 14点03分
@Janus23456 我觉得你没说完,就打扰你,也是我的不对,不好意思
2016年03月31日 14点03分
2016年03月31日 14点03分
level 12
Janus23456 楼主
3.自我的开放与觉察。
与所有人一样,防御机制即是我的保护,也是我的约束。对于规则,公平的维护,既然我不至于太明显的以权威视角对待对方。
但是同时,又把自己摆在了一个相对高的位置。
这种小心翼翼的关系维护,是出于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个自我需要。或许是真实的,却不是开放的。
在这种状态下,当我说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候。其实隐藏着:我是勇于认错的,有修养的人。
而当长期给予时,又很容易被顶的太高。
因为自己无法摆正位置而感觉不耐烦。
2016年03月31日 14点03分 8
level 8
好像有点眼熟。
做公开自我分析还是需要很多勇气和优秀的底蕴的,你证明了自己的魄力和勇气~[大拇指]
2016年03月31日 15点03分 9
谢谢
2016年03月31日 15点03分
level 10
也不能说这里接到的个案,质量非常差吧,只是来这里的,普遍对咨询不了解,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期望,甚至对自己想改变到什么程度都不了解。
2016年04月02日 03点04分 13
[呵呵]
2016年04月03日 09点04分
level 1
在咨询工作中,咨询师自身通过这个工作来获得自我觉察能力,这对许多会理想化咨询师或者在内心层面依赖咨询师的当事人来说,是个不可接受的状态
但是,咨询工作的实质就是两个平等的人的对话,原本就不该存在着指导者以及被指导者的角色分配,,咨询工作,原本就是两个相互扶持的旅者,在泥泞中相互搀扶,直至共同看到山顶的亮光的过程
---什么是以人为本,起码的平等才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与起点
如果是,我(咨询师)觉得自己该可以放下身段与当事人平等,那其实不是平等,其本质是假的平等,是一种骨子里的高高在上的施舍
在精神分析的发展早期,费伦齐曾经和弗洛伊德讨论过一种咨询方式---两把椅子,即--当事人和咨询师可以相互分析
弗洛伊德当年对费伦齐的这个搞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弗洛伊德的说法是费伦齐这样搞,会把移情反移情搞成一锅粥,并且当事人分析咨询师的话,那咨询师是不是该给当事人付费?!
后来,随着精神分析的发展,我们知道有关于移情反移情,原本就是弗洛伊德自己的认识狭窄了,现代搞精神分析的,有几个是不运用反移情的?至于输给谁付费---那当然还是当事人付费啊--因为,当事人的每一个对咨询师的分析都可能是当事人内心的投射---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帮助当事人呈现自己的内心投射,那当然还是得给咨询师付费啊
所以,咨询师通过咨询工作来获得自我觉察的能力,或者被当事人督导(有句行话说的是--当事人是你最好的督导老师),这是一件极高级的事情
至于楼主所说的咨询师的自尊问题,,咨询师的自尊原本就不是依赖当事人来获得的
再大部分情况下,咨询师的自尊是靠自己内部的自体客体支撑和滋养的
至于怎么去建构自己内部滋养自己自尊的自体客体,,那话题有点长,,就此打住,,呵呵
2016年04月02日 05点04分 14
关于平等,是个可以讨论很多的问题。 从人格上来说,确实是两个人是相等的。 从对心理学的了解来说,两个人是不想等的。 从心的成熟度来说,也是不想等的。 从对个案的了解程度来说,也是不想等的。 这些问题呈现在个案里,已经时间需要自我觉察的事情。
2016年04月03日 09点04分
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是咨询师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切换。嗯,这也是个问题。
2016年04月03日 09点04分
level 10
题主写得有些长。再次看了一遍之后,结合上面这位的文字。发现,字里行间还是透露着深刻的自恋。你所追求的平等,也是刻意为之。这在咨询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需要workthrough.
2016年04月03日 09点04分 15
我袒露的是我对自尊,自我价值的觉察和思考。你当然看到的是自恋。 嗯,不自恋估计也是不可能的。 其实,我最初想说的是我们大家都很自恋。 但想想我只能代表自己。 另外,谢谢看完。
2016年04月03日 09点04分
@Janus23456 我说的自恋不是大众意义的自恋,是指精神分析中狭义的自恋。或者说自恋人格结构。当然也可能是我的妄评。想当咨询师,先去个人体验吧。每个人是有一定程度的力比多灌注自体。但过度了对共情,理解别人不利。题主自己也看到了。最近在看科胡特。。。可能是我投射了
2016年04月03日 09点04分
@112_1_92 嗯,上一个帖子,我就想说你投射了。用你的经验,在思考我。
2016年04月03日 09点04分
level 11
[真棒]
实在要点赞。
2016年04月03日 15点04分 16
level 1
好深奥[乖]
2016年04月29日 00点04分 17
level 1
私聊[乖][乖]
2016年08月12日 01点08分 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