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成晋商异乡寻求同乡互助的平台
关公文化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清秋狂歌 楼主
四海之内皆兄弟,核心是以义相投。会馆之立,所以联乡情,笃友谊,互帮互助。这种不分你我彼此的义气,给以利润为目标、冰冷的资本注入了人情、人性的温暖和光辉。
关公义薄云天的形象在此刻得到确认与升华。
清朝初年,亳州即是全国的药都之一。全国各地的药商,纷纷到亳州采买,亳州由此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富商。其中,更不乏商路上的艰辛之事。
当时,山西有一个姓关的药材商,和陕西一个姓秦的同行,两人在做生意的途中认识了。说来也巧,两人认识的时候,恰恰是生意都做得不太好,也许同为商场失意人的缘故,两人在酒馆里一见如故,聊来聊去,就说道亳州是全国的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两人遂相约到亳州做药材生意。
失意人总遇失意事,关、秦二人到达亳州的时候,正值腊月,举目无亲,再加上银子已经基本花光了,哥俩只好投宿在涡河之阴破旧的关帝庙里。
身处异地,做生意也没本钱了,这生计,还是要先解决的。
第二天,腊月的亳州市面,人们匆匆地行走,置办着年货,他们想找点营生做,但是,人家都说,等过了年吧,这大过年的,该回家的都回家了,哪还需要伙计?
夜里,回到关帝庙,两人冻得睡不着,两人说这可得想办法,再这么下去,不冻死也得饿死。突然,秦姓商人说,“关兄,咱们上次过河的时候,你不是少给了人家一文钱吗? ”原来,之前两位过河的时候遇见一船夫。老关问道:
“过岸多少钱?”船夫说:“一块。”老关又问:“八毛八行不行?”船夫说:“不行。”老关再次讨价还价说:“那九毛八总可以了吧?”船夫乐了,“听说山西商人精明很会算账,看来一点也不假,今天若不给他便宜点是不行了。”于是佯装无奈说:“算啦!真服了你啦,就少收你一分钱吧,你就付九毛九吧! ”
老关很高兴地同意了这个价格。船到对岸,船夫禁不住好奇,问:“为什么别人过河都出一块钱,而你非要少给一分钱呢?”老关答:“老辈人说了,出门做生意,往往就差这一分钱,万一生意赔了,我还指望靠这一分钱起家了! ”
老关的这件事,给老秦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老秦说,他在家乡的时候,很喜欢做小孩子的玩具,不如趁腊月的时候,自己动手做点玩具,于是,第二天,他们就用一文钱买了些原材料,到大街上做起了买卖。
半个腊月、一个正月下来,两人还真靠着玩具积累了些小本钱。
正月过后,他们就开始打听亳州的中药材行情。毕竟,经营药材是本行,几
年下
来,两人逐渐在亳州站住了脚,分别有了自己的药材行。这一年正月初一,关、秦二人再次来到关帝庙,带着丰盛的祭品祭拜关老爷。祭拜完毕,站在关帝大殿外破旧的院子里,俩人相对一看,都笑了。
老秦说,“关兄,几年前,要不是这座关帝庙让我们容身,要不是你们山西人那九毛九教诲下的一文钱,咱们可是没有今天啊。 ”
老关说,“秦兄,相处几年,咱们也算患难与共。现在咱们日子好过了一点,但是,毕竟出门在外,生意场上,谁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要感谢关老爷对我们的关照。我想,不如咱们动议一下,重修一下关帝庙吧。 ”
关、秦两位的想法,很快就得到在亳州的山陕商人的一致拥护。
1151年,行贾于亳州的一批山西、陕西富商,看中了涡河之阴破旧的关帝庙,立刻筹措资金,招聘名匠,进行修复;同时增建“花戏楼”,作为“山陕会馆”和聚财金库。
据清乾隆三十八年 (177年 )《重修大关帝庙记》载:“亳州北城之大关帝庙,建于国朝顺治十三年 (15年 ),首事为王璧、朱孔领二人……皆系籍西陲 ,而行贾于亳……”
首建之后,历经修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有史可记的修葺活动有:一修于康熙二年,二修于康熙二十三年,三修于康熙五十二年 ,四修于乾隆十九年,五修于乾隆三十一年,六修于乾隆四十一年,以后在道光初、光绪中均有修葺,最后一次彩绘是在光绪十八年 (1892年 ),彩绘中有落款可证。
所有这些修缮活动前后历经 210年,均系山陕商人捐资完成。
◆解析 ◆
最初的会馆,主要为客籍异地乡人的聚会场所。在异乡忙碌生计,与同乡相遇,听乡音,吃家乡饭,那种乡情即亲情的体验,是从来没有在异乡生存的人所难以体会到的。
康熙五十七年( 1718)《修建临襄会馆碑记》称:“会馆之立,所以联乡情,笃友谊也。朋友居五伦之一,四海之内,以义相投,皆为兄弟。然籍同里井,考其情较洽。籍同里井,而于他乡遇之则尤洽。 ”
晋商经营,号规严厉,更加上古代交通不便,所谓“他乡遇故知”,
可以说是对晋商会馆内人际交往的最佳写照。晋商对乡情的重视,更是通过在会馆中敬奉关公完全地体现出来。思念家乡、渴望亲情、需要信任的晋商们,想到了家乡人关羽,所以,干脆在会馆中供奉了关公,关公身上的仁义礼智信,恰当地表达了晋商对“他乡遇故知”的理想要求。以关公为乡情相知的最高境界的标准,晋商在经商所到之处修建了会馆,建立了在异乡的家。亳州山陕会馆的修建,就是一个典型的在异乡寻求同乡互助的平台,商人在此相聚,由此,一个互助的资本中心在亳州出现。
2016年01月17日 14点01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