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今年(2013)以来太原市的拆迁面积已达500万平方米,预计全年拆迁面积700万平方米,等于我在大同5年拆迁量的一半”
“我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和骂声,骂我我沉得住气。我们有很多能干的人,一看挨骂就说,算了,我不干了,跟他们相比,我像‘二百五’”
“这是一份令人惭愧的成绩单,省会城市不能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成绩单”
“按照计划经济眼光看,城建是个无底洞。按市场经济眼光看,城市是个产业”
说实话,昨天看纪录片《大同》,最后耿彦波参加完欢送会,坐在车上哭了,南方周末记者也跟着眼眶湿润了。
突然也能理解,为何“耿粉”们会在他修建的城墙下,奋力呼唤“你快回来”了。然而,再声嘶力竭地呼唤也阻挡不了,耿市长赶赴下一个片场的脚步。
耿市长一路走来,走到哪,拆到哪,建到哪。作为粉丝,肯定也很想知道他在下一个片场又上了哪些“新戏”,有没有新的剧情。
南方周末记者今天特意梳理了一下耿在太原的轨迹。片场变了,但耿市长的经典戏码,依然还在:在工地督工,弯腰抓一把土,检验包工头是不是在搞“豆腐渣”;早上与拆迁户在市政府门口“偶遇”,解决他们的困难;四处去看古迹遗址,一心要把黑乎乎的太原打造成旅游城市。
城建继续开挂
耿彦波履新太原后,太原的城建便开起了开挂模式,甚至比在大同有过之,而无不及。相较于大同,省会太原无疑更接近权力中心,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省上对耿彦波工作思路的认可。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耿彦波至少去了三趟工地,有4天是在工地上度过的,而且这三次有一次并未公开报道,还是来自于网友的微博爆料。
1、10月29日上午,据网友爆料,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现场调研学府街改造进展情况。
2015年以来,太原共安排新建续建主次干道28项、背街小巷30条,建设总里程110公里,总投资86亿元。
2015年12月05日 06点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