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yu871219 zhangyu871219
从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关注数: 40 粉丝数: 138 发帖数: 1,198 关注贴吧数: 19
卫星图拍下如此惊艳的一幕:耿市长竟然在…… 世界晋商网 当耿彦波遇上太原 这是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是大刀阔斧的改造 还是小有成就的建设先看看这10张卫星图 哪个是你没有见过的 ↓↓ 西中环与南内环高架北中环桥南中环桥祥云桥太榆路龙城大街立交南中环太榆路立交东中环与南中环互通长风东街与东中环互通北中环涧河路互通长风商务区10张的卫星图 仅仅是巨变的一小部分 每一条街,每一个道 生活在太原的你也一定走过 当太原遇上了耿市长 2013年,最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太原市变成了一大工地,在年末,省内第一条长达49.28公里的中环路全线通车,我市正式告别了平面交通的时代,正式步入了立体交通的时代。北中环修建前后对比图东中环修建前后对比图南中环修建前后对比图西中环修建前后对比图 太原中环路线拆迁面积达202.28万平方米,征地6462亩,如此巨大且艰难的拆迁工作,却只用了一个月,于此同时,新建改造并州路、坞城路、府东府西街、长风东街东延段工程、太茅路、文兴路、汾西路、敦化南北路等城市主次干道105条,改造已于当年竣工通车。 2013年,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7.53亿元,是自2007年实施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工程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2014年,建设路、长风街、长治路等道路改造相继开工,看到2013年我市取得的巨大成就后的市民们,更是对未来的太原市充满期待。建设路修建前后对比图长风街修建前后对比图 2015年,我市便启动54个城中村、建筑面积1745万平方米的整村拆除及同步建设工作,预计两年内完成85个城中村改造,5至六年全部完成170个村改造任务。城中村拆除改造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170个城中村拆除改造启动,涉及191平方公里、95万多人。于此同时,修路的工作也在一齐进行,改造了南内环、学府街、亲贤北街、南沙河快速路等。南内环街修建前后对比图学府街修建前后对比图南沙河快速路修建前后对比图 2016年,改造的步伐首先就迈向了老城区堵车严重的重要路段。五一路道路窄,沿线密集分布着各类历史建筑、学校、医院及众多门面房,道路拓宽至50米,难度相当的大,还将胜利街机车厂打通,直至北中环,仅三个月时间便竣工通车。随后,便开始小街巷的拓宽工程,坝陵桥、新民中街、羊市街等人流密集路段,老城区市民的出行终于感受到了多年未享的畅快感。南内环西街的工程也在紧张的修建着,仅几个月时间,便竣工通车了。同年,我市又添一座大桥——摄乐桥,为我市市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一路修建前后对比图 太原变化有目共睹 如今,2017年,耿市长执政第四年 城建力度也可想而知 更何况在十三五城市规划纲要 已经绘就了一副太原大都市模样 总之 大太原的发展还在路上 大家要坚定信心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共同努力,改变我们的城市
耿彦波:我作为太原市长,非常惭愧! 我们想说:市长你辛苦了! 耿彦波:我作为太原市长,非常惭愧 我们想说:市长你辛苦了本报记者 赵云云    “我们有着辉煌和光辉的历史,今天我们没有把太原的文化做到一个高度,我觉得作为太原的市长,不够格,非常惭愧。”昨日,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太原召开,太原市长耿彦波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他第五次以太原市市长的身份作政府工作报告。在随后参加的迎泽区全团会议中,耿彦波两次提到“惭愧”二字。    当天下午,耿彦波在参加迎泽区全团会议时表示,历史上,太原的文化是非常灿烂的,太原建城2500年,从三家分晋到唐李起兵,从民国的模范省到当代的工业化城市。每一个时期,太原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世人。说到此,耿彦波摸着头说:“我们有着辉煌和光辉的历史,今天我们没有把太原的文化做到一个高度,我觉得作为太原的市长,不够格,非常惭愧。”    紧接着,耿彦波说,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没有一个像样的步行街,气质没有树起来,我们的文化旅游逐步被边缘化,在太原唯一能看到的只有晋祠一个景点。说到此,他再次说:“我作为太原政府的市长,非常惭愧。”    说到步行街,耿彦波说,去年元旦,他在柳巷调研,“当时是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之间,柳巷里人山人海,我是从人缝里挤出来的。当时我就想,这个城市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消费能力?如果我们把钟楼街打造成步行街,是不是在逛街的同时还可以让人们停下来享受这个城市的文化?”他表示,我们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来打造我们的文化高地。说到这里,他转头对迎泽区委主要负责人说:“迎泽区委、区政府一定要狠下心,在两年之内改造完成。”    耿彦波说,去年,双塔寺仅有200万元门票收入,仅能实现自养。“双塔寺那么优秀的文化遗产,居然沦落至此,太不应该!”而关于这一点,今年的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将启动双塔历史文化大景区建设。改造后的双塔寺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还能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它的文化内涵。   太原这五年    过去五年,太原经济发展首位度有所提升,占全省22.9%;新兴接替产业占比由34.2%提高到70.9%;新建改建城市主次干道160余条,建设快速路213公里,太原高铁南站建成投入使用,地铁2号线全面开工建设;集中供热扩网1.3亿平方米,覆盖率达到90%,二级以上天数由162天增加到232天;累计民生支出14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7%,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10万人左右,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建改扩建学校606所,小学、初中90%以上学区实现就近入学;建成西山文化创意、清徐陈醋等特色文化产业园。
市长耿彦波要求:今冬供暖务必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遗漏! 太原新闻网 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主持召开我市今冬供热协调会时指出,每一个百姓都有享受冬季温暖的权利。要把民生事业摆在最高位置,强化责任落实,突出为民情怀,全力做好供热服务保障,今冬供暖务必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遗漏、均衡供热,工作不到位的供热单位将被列入“黑名单”,实施行业退出。副市长张齐山、刘鹓参加。 耿彦波强调,今年我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66亿平方米,目前总体运行平稳,保障有力。热源问题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问题。各热源厂一定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协调调度,强化维修安检,确保安全运行。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快速处理,保证安全、稳定、充足的热源。市热力公司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市第二热力公司、城北热力公司、双良供热公司等供热企业要强化责任担当,保障热源供应,保障民生工程。供暖工作出问题是原则性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没有迁就、没有照顾、没有调和的余地,也绝不能容忍。我市今年要建立退出淘汰机制,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供暖企业,将列入“黑名单”,退出我市供暖行业。 耿彦波指出,冬季供暖是普惠政策,是良心工程,相关供热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能把盈利作为首要目的。太原是一个能源城市,不能让老百姓挨冷受冻,这是一条铁的规则。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怀着忧患意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竭尽全力做好今冬供暖工作,保障市民温暖过冬。
耿市长创造奇迹!太原从全省倒数到全省第一! “剧情”是如此跌宕起伏:2014年1季度,太原GDP增速大幅下滑到-9.3%,山西全省倒数;当年4季度,太原经济“挽狂澜于既倒”,止跌回稳;次年,太原 GDP 增速8.9%,山西全省第二,多项经济指标全省第一;今年1季度,太原 GDP 增速8.8%,山西全省第一。6个季度实现从全省倒数到全省第一的转变,太原经济是如何实现如此变化的呢?破增速之困   一年多来,从全省倒数到全省第一,太原经济最大的变化,就是 GDP 增速重回中高增长轨道。   太原一直是全省经济的龙头,在拉动全省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以来,太原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不仅与周边省会城市拉大了差距,在省内的老大地位也堪忧:2009年,太原 GDP 增速下滑到全省第8位;2010年,下滑到倒数第一;2011年,倒数第一;2013年和2014年,倒数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样反映出太原经济下滑的轨迹:2008年和2009年,从全省第二急速下滑到倒数第二;2010年、2011年,全省倒数第一。   GDP 增速从多年的山西省倒数第一,回到全省第一,太原扭转了“十二五”以来经济持续下滑的颓势,意义重大。太原,已重新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量。破首位度之困   以全省视野观察,一年多来,太原经济的另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首位度大幅提升。   省会城市是一省经济的核心,在全省经济版图中地位举足轻重,一些省会城市经济总量甚至占到了全省的三分之一。然而,近些年来,太原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的位次不断下滑,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不断降低,首位度明显下滑。   2007年,中部六个省会城市,太原经济总量尽管排在第六位,但与前面的合肥、长沙差距只有百亿元左右。2008年开始,太原经济增速连续排名六个省会城市倒数第一,与其他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差距逐渐拉大。2014年,武汉 GDP 过万亿,长沙接近8000亿元,郑州接近7000亿元,合肥超过5000亿元,南昌约3668亿元,太原只有2531亿元。几年前,与太原经济总量相当的南昌、合肥把我们远远甩在身后。   太原在全省的首位度,更显尴尬。2014年,太原 GDP 占全省的比重跌破了20%,为19.8%。2015年,由于增速达到了全省第二,占比再次回升到了20%以上,为21.4%。2015年,太原 GDP、 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外贸出口总额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11市中,1项指标增速第一,4项指标增速第二,1项指标第三。今年1季度,太原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回升: GDP、 社会消费品零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二。   破换挡之困   经济数据证明,太原经济已呈现出省会城市率先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这不仅对太原,对全省经济走出低谷意义重大。   一年多来,太原经济更大的变化,是增长动力的成功切换。过去几年,当传统产业钢铁、煤炭等工业品出现价格下跌、产能过剩、利润锐减,而新的增长动力尚未成长壮大的时候,许多工业城市经济换挡期突然失速。2015年经济年报以及最新公布的1季报显示,太原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换挡初步成功。   三次产业中,服务业代替工业和建筑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4%,增速创三年来新高,远超第二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了61.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0.6%。今年1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9.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再创新高,达到了72.2%。   在工业内部,新兴接替产业占比不断上升,去年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占比不断萎缩,不足三分之一。新兴接替产业增速越来越快,去年增加值增长8.9%。今年1季度,这种态势更加明显: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增长12.5%,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新兴接替产业,已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作者 武永清)
耿彦波实地调研、南移至长风商务 ✅耿彦波实地调研、南移至长风商务区//省城双塔、西外环两片区,26块地新规划   25日,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带领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务办、市住建委、市城管委、市规划局等部门负责人,到太原市便民服务中心进行调研。位于长风商务区南部的太原市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太原市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在对新中心调研时,耿彦波对加快新中心的启用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要做好工程收尾、局部改造和改善周边环境配套、启动软硬件招标的前期基础工作三项工作。   据了解,太原便民服务中心位于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西南侧,西至南屯安居路,南起市府南街,北至广场南路,呈外圈回字形,地下两层、地上七层。   根据规划,外圈回字形布置有便民服务中心配套办公及市档案馆、城乡建设档案馆,内部方形布置为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大厅。而地下主要包括有地下汽车库、职工厨房、餐厅、两个档案馆的地下档案库部分、整理室等。   在调研现场,耿彦波实地查看了新中心北门广场、外立面及内部装修等情况,并详细了解了新中心内部功能布局等。为加快新中心的启用,耿彦波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合理调度,施工单位要更加注重细节,做好工程收尾工作。同时,他提出,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局部改造和改善周边环境配套工作,提前充分准备,做好启动软硬件招标的前期基础工作。   根据规划,新中心建成后,将建立涵盖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过去未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将全部进驻新的便民服务中心,企业需要注册,只要在新中心办事大厅即可轻松完成企业注册。房产交易、护照办理等一系列与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也都将集中在这里,群众可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调研时,耿彦波提出,要本着“科学、便民”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的内部设计、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为企业和群众打造便民、利民工程,更好地为投资者和群众服务。   目前,容纳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山西大剧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等六大现代化建筑的长风商务区俨然已成为省城太原的都市名片。未来,等到各部门入驻、新中心正式启用,定位为政务中心的长风商务区南部区域,又将会是太原的另一张闪亮名片。   6月29日、30日,太原规划官网对外公示两片区26块地的规划方案。   一片区,涉及4块地,位于太原市中心双塔寺街南侧,将配建占地2400平米8班幼儿园一所等。一片区,涉及22块地,位于太原西外环东侧,将配套1所中学、1所小学、2所托幼等。   公示期间,社会各界人士可提出宝贵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寄(送)至太原市规划局监督检查处。   北起双塔寺街,南至规划路,西起东岗路,东至双东小区西界,规划总用地约7.45公顷。   规划商务用地面积0.78公顷,容积率不高于5.0,建筑密度不大于40%,建筑高度不高于100米,绿地率不低于25%。   规划居住兼容商业用地面积3.16公顷,容积率不高于3.5,建筑密度不大于25%,建筑高度不高于100米,绿地率不低于30%,地块内配建占地2400平米8班幼儿园一所。规划居住用地1.41公顷,现状为住宅。 西外环片区   为优化土地使用与公共设施布局,促进用地混合开发,太原对西外环东侧22块地进行修编。   修编范围,北起上庄街,南至西线街,西起西外环辅道,东至倒渣路,总用地面积45.32公顷。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19.03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41.99%。规划两处托幼,一处用地面积3800平方米,12班;另一处用地面积为2700平方米。   规划区内小区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小区文化活动站、小区体育场地、小区卫生站、小区菜市场、储蓄所、邮政所、公厕、调压站、热力站等。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区域内将现状保留一处中学,占地面积4.6公顷,规划一处小学,占地1.1公顷。教育科研用地,占总用地比例为12.58%。   规划一处居住区级养老设施用地,占地0.48公顷;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占地0.96公顷;规划工业用地6.89公顷,规划三处公园绿地占地1.57公顷,规划防护地绿地1.61公顷,规划两处社会停车场用地,规划水域用地0.26公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