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言拳之"圈"及"中定"
太极拳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6
再言拳之“圈”及“中定”
笔者于实践中深感习拳术者不练明白它,功夫是不可能提高的。拳论所言之东西均是指习练者之功夫高极状态,然往往言道不言术,不告诉人们具体法门致使修炼拳术多年之人延续着某门某派之练法强调其特殊性与所谓“秘传”不愿公示于人,其实即便公开了,倘若没有相当之功底与悟性仍是不可能理解拳术之高级状态的,当然也就不可能达到这种状态。观许多太极拳书籍几乎均是介绍套路和一些推手原则,摘录一些前贤之拳论便草草了事,使阅书之人云里雾里。倒是老谱中的《打手歌》所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粘连随不丢顶。”笔者于推手之实践中认为:所谓上下相随人难进。即两层含义也,一是练就灵敏的听劲功夫,虽然纵观所有拳谱、拳论中均未提及“听劲”一词,然它于推手对抗中是客观存在的。倒是武家拳前辈李亦畲于《五字诀》中言道:“挨何处,心意用在何处。”师爷张公金龄前辈亦云:“练好听化劲,发劲在其中”即言此理也。通过听劲来了解知觉对手之劲力,其途径原则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增长对方劲力作用过程;二是尽量增加自己于劲力之敏感程度。传统太极拳术采取用意不用力之原则,以增长对劲力之敏感,采用由圆弧向直线之转化,以瞬间完成由防御向进攻之转化,通过沾粘(黏)连随推手之独特训练方法,以听劲之方法来实施运用太极拳术之十三势之技击。笔者于长期实践中认为上下相随就是一种听劲功夫;二是步随身换,协调一致是一种立体式的螺旋立圈运动,犹如砣螺旋转运动,其实质是松沉到脚底的圆转运动,倘若没有过硬之腰腿功夫其走圈划圆的质量就不高,对抗中往往受制于人。太极拳术之圈于杨家传拳时就有说明:无处不是圈时,似水难进,似针难插。据传杨露禅前贤晚年离开北京时,全佑仍恋恋不舍,杨对其云:“圈内打人圈外推人”,已没有可授之技了。笔者于实证体悟认为:这只是针对习拳功夫深厚之人的反应能力与拳术自然状态而言的,圈是怎么来的?其中心是由腰脊定轴旋转来的,手圈、肘圈、肩圈、胯圈、腰圈、膝圈、脚圈等均是由腰脊带动而得,不是强调独立地各自为阵之自转,而是强调对腰脊之公转。与人较技要引人入圈,空以待敌,随即以内有整劲之圈干扰对手之运动规律,制之打之不难,实为顺手之极。倘若对手不入圈,于圈外推挪,随劲引空,自有周旋,对手伤不了我身,圈圈连环(乱环诀)可大可小,小到腰脊内动而视之无形,亦可大到手脚旋转外弧之大小而视之较大,此乃是意道放运之故也。
腰脊之定为虚定,不僵不死,故有中定之状态。人体内“中”,“松”,“通”与地相接,劲自绵绵不绝,故有:练出了松沉劲才算拳术入门之说词。如何做到不僵不死呢?缘起虚腾,百会领身顶头悬,腿脚空松始有中。此定乃是建立于人体之虚实处处均衡之基础上。此静乃是腾挪之静,即有预动未动之势而不显形之状态,故能向四面八方处处转化。凡入此虚定之圈者莫不受制于人,缘起极微小之旋转便能引化发放之故也。
2015年10月13日 04点10分 1
level 13
先生分享体悟,赞!
2015年10月13日 04点10分 2
老朋友,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我只是谈了些肤浅认识。
2015年10月13日 05点10分
level 6
[真棒]相当好,要是說下意就更好了,
2015年10月13日 04点10分 3
朋友,谢谢您的鼓励和关注,您的建议好,我采纳了。
2015年10月13日 05点10分
level 11
其实就是乱环诀。
说来容易,弄懂也不难。
要练身上,那非得有五七年苦功才行。
2015年10月13日 05点10分 4
老朋友,所言极是。
2015年10月13日 05点10分
level 9
我在祝大彤的太极内功解密一书上看过松空,行功如九曲珠之类的介绍。对于初学者来说,前辈 我们连你们的背影都看不到,更何况你们的言谈。唉,路漫漫啊
2015年10月13日 06点10分 5
朋友,是啊,可能我旳文字表达给您带来阅读困难,今后改之。
2015年10月13日 07点10分
level 13
[顶]
2015年10月13日 07点10分 6
老朋友,谢谢您的鼔励,我只是谈了些肤浅的认识。
2015年10月13日 07点10分
level 6
[茶杯][玫瑰]
2015年10月13日 11点10分 7
朋友,谢谢鼓励和关注,我只是谈了些肤浅的认识。
2015年10月13日 11点10分
level 11
没练到一定层次可能理解不了
2015年10月13日 11点10分 8
老朋友,所言极是,功夫就是时间和汗水以及不懈地逞追求。
2015年10月13日 11点10分
吧务
level 12
[玫瑰][大拇指]
2015年10月15日 12点10分 9
老朋友,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我只是谈了些肤浅认识。
2015年10月15日 12点10分
level 2
夏先生,给您发了两条私信,您若有空,还请您指导一二,谢谢!
2015年10月16日 13点10分 10
朋友,好的,我查查看。
2015年10月16日 14点10分
level 5
老师,太极拳最主要的就是偏沉和中定。太极是圈,完全靠圈来化和打,走和粘。圈的运行靠偏沉,圈的维持靠中定。杨宗师好像曾经说站住中定往外打。杨式太极是不讲守丹田的,这在在扎西老师的感恩太极中看的,郑曼青先生说,守丹田不是守丹田而是守中定。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忽隐忽现的注解就是中定,敌劲来我中空,只在圈中应,我顺敌背时,我中实,待机以打。
2015年10月16日 13点10分 11
朋友,讲得太好了,偏沉和中定确实是拳之核心,好!学习了。
2015年10月16日 14点10分
level 5
至于听劲,我认为老师你太执着于听劲了,听劲是意的一部分,意在气先,意气君来骨肉臣,搭手即知对方劲之方向,这是听劲,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的是做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愈长,退之愈促的境地。
2015年10月16日 14点10分 12
朋友,好!意气君来骨肉臣,我这篇文章中是蕴含着意啊。
2015年10月16日 14点10分
是,老师,我写完后再看了你的文就知道我错了。
2015年10月16日 14点10分
回复 一望一望又一望 :朋友,您没有错,说明您很认真负责,您的求实精神值得我学习。
2015年10月16日 14点10分
level 5
老师你是实实在在的实战派,这理论已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了,看你的这篇文章,本来二两酒即醉的我已经喝了七两了,当然,老师,不喝酒我是不敢评你的文章的。
2015年10月16日 14点10分 13
朋友,适量喝点酒对身体有一定益处,过量了可不行,无过不及,取其中。
2015年10月16日 14点10分
@夏天行天下 是,老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我以前练的拳顶劲过头,所以现在重新练。
2015年10月16日 14点10分
回复 一望一望又一望 :朋友,好样矽!我也曾经历过这个阶段,后来在老师指导下才略有所悟。
2015年10月16日 14点10分
@夏天行天下 老师,你这样说我很惭愧啊,我只是在你的指导下打拳,又不能用功,现在的我二十四式太极拳能打三遍已很奢侈了,原来还雄心勃勃的想学八十五式呢,生活所迫啊,唉。不过打二十四式,从起势到收势我只打一个平圆,或顺或逆,自始至终,绝不变换,倒也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受。
2015年10月16日 15点10分
level 15
帖子看了。先帮顶贴,然后再慢慢体会吸收。
2015年10月17日 01点10分 14
level 10
何謂圈內??何謂圈外???圈內為何是打人???圈外為何是推人??
2015年10月17日 07点10分 15
朋友,多实践就明白了,拳术重在实践,练上身后就随心所欲了,谢谢关注。
2015年10月17日 08点10分
@夏天行天下 圈內圈外以何為界??圈內圈外如何定義?
2015年10月17日 15点10分
回复 j6ru8fu6 :朋友,盆骨或腰胯范围内称圈内,此时击人威力甚大,我曾屡试皆效果极佳。
2015年10月17日 15点10分
level 13
好文,夏老师讲的此文内容,非由松入沈,整体劲有后再松方能体会文中精彩,现在好多名师也未必得其妙处。
2015年11月05日 13点11分 16
老朋友,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我只是谈了些肤浅认识。
2015年11月05日 13点11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