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华侨简史 】
青田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3
青田华侨简史 信息来源:青田欧联网 -------------------------------------------------------------------------------- 2003-03-10 11:01:11 浏览次数:995 起源与发展  清初已有县人侨居国外,民国24年《中国年鉴》(英文版)记载,前在十七、十八世纪年间,就有少数国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从商,初期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人为多,贩卖青田石制品。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数开海禁,出国经商谋生者日益增多。道光晚期,县人到俄国彼得堡、明斯克等大城市贩卖青田石雕。据《华侨经济年鉴》记载:"清光绪年间,到意大利定居最早为湖北省天门人及浙江省青田人,前者贩卖纸花,后者贩卖青田石雕。""我国人移殖至中欧者在满清末期即已开始,初期到德国的是浙江青田人及山东省江湖艺人,多沿陆路经西伯利亚、莫斯科到达柏林。"  光绪年间(1975~1908),方山奎岩庄出国者共76人,少数赴欧,多数去日本。赴日者起初贩卖石雕,后转做苦工,大多当挑煤脚夫。光绪十四年(1888),山口村石雕艺人林茂祥,携销石雕于美国旧金山一带。其墓志铭载:"林先生茂祥,……及壮,负有远志,携销其作品于海儿……清光绪戊子年,远适美洲,遇我国星使傅公云龙于旧金山……。不数年,长次令嗣,先后遍历五洲,所谋皆遂。"同年,魁市村詹阿有赴法经商。光绪十六年,港头村周留贤,辗转到南美一带谋生。光绪十八年,山口村商民季兆钧等 7人,到南洋群岛及印度一带贩卖石雕。光绪二十三年,小令南木宕村留甘木,到英国、荷兰经商。光绪二十四年,方山裘山村季富典赴俄国销售石雕。光绪二十六年,山口村石雕艺人朱某,受雇于英国商人,后在伦敦开设中国工艺品商店。光绪未年,县人陈元丰在浙江普陀贩卖石雕,得知西欧人非常喜爱,便携带石雕经海道到法国,获利甚多。亲友闻讯,纷纷前往。民国初期至抗日战争之前,青田石雕声誉日盛。民国 4年(1915),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青团石雕参展,获银牌奖,由此名声大振,引起美国人的浓厚兴趣。方山龙现村吴乾奎,裘山村裘振珊,山口村周芝山、黄松轩,油竹雅番村金美斋等人,先后在美国开设石雕商店,营业颇盛。民国 6年,在莫斯科与彼得格勒两地共有青田华侨 100多人,贩卖花瓶、小型雕刻品等青田石雕,后因交通困难,货源不继改做皮制品(小皮包)生意。 7年,吴岸黄山村王志南,由法国转至荷兰,与广东人简谭合股开设水手馆,代荷兰轮船公司招募中国海员,国内外乡亲往投者甚多。  民国 6年,北京国。民政府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大批劳工赴欧洲参加战地服务。是年冬,县政府开展招募工作,凡报名者均被录取,共招募2000多人,每人发大洋5元,新棉衣1套。战后大多定居欧洲,其中在法国1000多人。1918年12月27日,法国总统给他们颁发国民证、享受公民权利。 山口杉树园头村陈绍初,还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勋章一枚。早期陆续赴欧行销青田石雕的"图书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赴欧参战的华工,奠定了青田华侨在欧洲的基矗继而,旅欧华侨提携国内亲友到欧洲创业,20年代至30年代成为县人出国的旺盛时期。仅在西欧的青田侨胞,约 1万人,其中旅居法国3000多人,荷兰、奥地利、意大利各1000多人,比利时300多人,西班牙300多人,葡萄牙200多人。民国8~17年,共有427人到日本,其中9~11年赴日158人。少数以贩卖石雕为业,多数靠做苦工谋生。光绪二十七年至民国26年,共有 120人到巴西、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其中巴西最多。1982年对方山、油竹、阜山等15个重点侨乡(缺山口镇)1816名归国华侨进行调查,其中清末(1888~1911)出国61人,民初(1912~1918)出国130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抗日战争前的18年间,出国1568人,占总数的86.3%。1937~1949年,出国仅57人。  路线与流向  欧洲陆路
2005年09月12日 11点09分 1
level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适应工业社会与旅游观光的需要,中国餐馆在世界各国倔起,许多青田侨胞转而经营餐馆业。诤衫迹嗵锴劝钛衣唬?947年开始以炒饭、炒面供应学生和街市小商人作经济午餐,仅一年多时间,由夫妻2人扩充到雇用20多名工人,使其"华光饭店"名闻全国。在荷兰的青田侨胞纷纷向餐馆业发展,到60年代,开设酒楼饭馆200多家。在西班牙,青田华侨2000多人,经营餐馆业350多家,从事餐馆工作的占华侨总数95%以上。阜山陈迪光经营7家餐馆,并开设进出口有限贸易公司。  1980年与1986年两次调查6604位华侨,餐馆服务业2621人,占39.7%,皮革业317人,占4.8%,行商小贩仅26人,占0.39%,从事科教文专业59人,占0.89%,在校读书875人,占13.3%。  1984年,阜山乡有华侨 607人,其中:餐馆老板47人,工人 173人,共 220人,占总数的36%;皮革厂、场老板16人,工人21人;百货店老板18人,店员37人;贸易公司6人;货行3人;国外机构职员52人;读书109人;家务18人;退休29人;待业7人;幼儿71人。  随着华侨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华侨后代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有9位旅居联邦德国侨胞后代6人毕业或肄业于大学,其中博士3人。有23位旅美侨胞后代37人毕业或肄业于大学,其中博士5人,硕士1人。此外,有数十名县人留学获博士、硕士学位后侨居美国,进入科教文等知识界,有的担任高级研究员,有的任大学教授。少数县人在国外脐身政界,刘大慰在加拿大任国会议员。  侨 心  青田华侨,对侨居地的开发与繁荣作过积极贡献。同时迫切希望祖国强盛,身居海外,心怀桑悻,处处表现赤子之心,竭力为祖国与故乡作出奉献。  抗日爱国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华侨纷纷组织抗日救国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在异国奔走呼号,慷慨解囊,有的毅然归国,参战杀敌,流血牺牲。30年代,青田旅法华侨金映光(县城人)、金直夫(油竹雅岙人)、林德光(山口村人)、白洪斋(油竹叶山人)、黄里(章旦项元人)等,在法国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抗日宣传、筹集抗日经费等爱国活动。1938年1月回国,奔赴抗日第一线。章旦徐山归侨徐进香,参加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华侨义勇队,任一队二组准尉副组长。1932年2月10日,为抗击日军,在上海南翔阵亡。洋心泥番归侨叶公正,参加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华侨义勇队。因抗日积劳,1932年2月13日,病故南京军中。  1938年1月1日至1939年7月,旅法华侨捐献118016法郎。青田华侨集居的
巴黎
里昂车站区和哥鲁梅驿区,在1938年头10个月中,捐献41157法郎,占总数的35%。其中王鹏捐献400法郎。青团华侨陈则敬,看了保卫上海四行仓库抗日记录片后,激于爱国义愤,向中国驻法领事馆领取一本100页的救国捐献单据,在几天内动员100人募捐数千元,分三次,将钱送交领事馆。1939年7月,旅欧华侨开展"七菲摺笨拐搅街苣晗捉鹪硕?81人共捐献1400元。法国巴黎里昂车站区(巴黎12区)青田华侨吴绍庭等54人,共捐献607元。法国由。船"霞非将军号"与"杜美总统号"海员华侨等及零散的个人捐献,共5040法郎,其中也有青田华侨的捐献。在意大利罗马,青田华侨23人,捐献1010里拉。油竹华侨朱祥,1938年旅居捷克斯洛伐克,受"中国留德学生抗战后援会"之托,誊写油佣抗战报》,及时在侨胞中散发。青团旅奥地利华侨严毅庵(双洋金竹洋人),负责经常性抗日募捐,每月将捐款如数解送中国使馆。旅菲青田侨胞郑铭岩(方山下雄人),1939年编印"抗敌救国要义暨国民公约信笺",义卖得款3081.05元,亲自携带回国。以1000元作本省前线抗敌将士奖金;以1040元送省赈济会救济难民;其余送给受伤将士办事处。当时省政府颁给"义溢嬴寰"匾额嘉奖,并报请行政院发给人民荣誉奖章与证书。旅巴西华侨周继文,四处奔走,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胞解囊支援抗日,被选为南美洲抗日救国会会长。
2005年09月12日 11点09分 3
level 3
  旅日青田华侨王永发、王源清,在日本已做十多年码头小工,抗日战争期间,日答问他们愿为新政府(指汪伪政府)人民还是为旧政府人民。他们回答说,中国只有一个国民政府,愿为国民政府人民。从而触怒日警当局,被羁押一周后,押上轮船,驱逐归国。  支援家乡建设 · 捐赠  民国18年(1929),油竹乡雅岙村旅美华侨金美斋资助1000银圆,筹建县立医院,县长郑迈书赠"急公好义"匾额嘉奖。 民国21年,青田县阜山乡村师范学校创办。阜山归侨周呈瑶参加筹备工作,是校董事会成员。26年,学生骤增,急需扩建校舍。阜山旅巴西华侨周继文捐赠5万银圆,使扩建工作顺利完成30年,山口乡石雕外销中断,乡民经济窘困,粮食奇缺,被迫自缢、投水者不少。山口旅美华侨及旅沪同乡,应乡里士绅电请,集资10500元,购番薯干、大麦、大米,急施救济。山口旅美华侨林晋南,36年2月回乡探亲,携来药品多种,治病救人,并捐款为地方兴办慈善、工商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田华侨发扬爱国爱乡优良传统,捐资兴办家乡教育、卫生、交通事业及其他公媸乱怠?1960~1966年共捐资5.8万元,1967~1976年共捐鸳33.17万元,1977~1987纺18.5万元。 1960~1988年7月,青田华侨、华人为家乡、外地捐赠各种款项、物资在万元以上者共61人。其中旅日华侨林三渔捐赠194.13万元(外地120.2万元)、彩色电视机4台、摄像机1台、空调机1台,旅意侨胞胡锡珍捐赠33.71万元(外地3.5万元)、轿车3辆、面包车2辆(其中1辆与弟合赠)。 旅巴侨胞吴朝英(女)捐赠27.34万元(外地11万元)。  华侨捐资兴办的主要公益事业如下:县侨联大楼:高3层,建筑面积808.5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193.06平方米,占地673.75平方米。1965年5月落成,造价4.7万余元。旅意大利侨胞王薛芳发起捐募,嗣后又有胡锡珍、张景和、任德球等23位侨胞捐资。 山汤公路山汤公路山口至仁庄段,长10公里,旅日侨胞林三渔乐助25万元, 1971年建成通车。  太鹤公园:1981年开始修建,至1985年初具规模。林三渔、杨彭妹、孙明权等63位侨胞,先后捐赠12.5万余元。  华侨饭店:高6层,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1984年5月20日落成开业。林三渔、胡锡珍、赖相令、郭玉桓等19位侨胞,共资助21万余元。其中林三渔资助10万元。  青田中学:"三渔礼堂"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由侨胞林三渔捐资15万元兴建。1986年6月10日落成。  中山中学教学大楼:1986年建成使用,高3层,教室12个,面积2200平方米,胡锡珍、吴朝英(女)、孙明权、孙焕然、胡守珍、林三渔、阮波奎等100多位侨胞集资38万余元兴建。  方山中学教学大楼:高3层,教室12个,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造价152万余元。侨胞裘奉权捐资1万元,全乡侨眷归侨乐助5万余元。 1986年8月落成。 奖学金旅日侨胞林三渔捐献给青团中学5万元,设立:'林三渔振兴中华奖学金";捐赠1万元给故乡罗溪村"林三渔爱国学校"设立奖学金;旅意侨胞胡锡珍捐赠给鹤城中学、中山中学、城东小学各5000元,设立奖学金。旅意侨胞孙明权、陈玉华夫妇,设立育才奖学金,每年以6万美元利息,奖励本县高考优秀学生。  青田华侨历史陈列馆:投资286万元。全部由华侨捐助。  夏康体育馆:投资额100万元,由比利时侨领夏廷元先生个人捐助。  青田瓯江大桥:华侨捐资300万元。  青田太鹤大桥:华侨捐资200万元  青田温溪大桥:华侨捐资 万元  九九年阜山中学校庆海外校友捐款:100万  青中郑同舟、朱小珍帮困助学金5万美元  投 资  1958年,归侨、侨眷集资创办青田华侨造纸厂。1960年4月,11位归侨、侨眷集资创办华侨餐馆。5月,21位归侨、侨眷集资创办华侨洗染公司。1980年,华侨胡锡珍贷款50万元(3年免息),帮助兴办青田华侨乳制品厂。1983年,归侨、侨眷集资3,5万元,办企业3家。1984年,集资81.5万元,办企业10家。1985年,集资14.7万元,办企业2家。1986年,集资49万元,办企业5家。1987年集资52万元,办企业6家。
2005年09月12日 11点09分 4
level 3
【青田】关于青田吧要注意的一些情况 1,一定要注册 2,在发帖前加【青田】 3,不要发带有诬蔑和人身攻击的帖,若有发现一律删除 先这样,以后想到了再补上 h
2006年08月15日 05点08分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