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更】详细扒一扒大梦初晓里颇有出处的几句台词
秦时分析文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一楼度娘,秦时~[太开心]
2015年03月31日 02点03分 1
level 14
楼主手速慢,大家见谅~[乖]
2015年03月31日 02点03分 2
level 14
这集有不少台词是有些出处的,可见玄机的功力之深~ 楼主不自量力来开贴探究一番~大家一起讨论~ [乖] 先放截图,再是手打,然后是出处和解释~
2015年03月31日 02点03分 3
level 14
第一句,
2015年03月31日 02点03分 4
level 14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这叫围师必阙~
2015年03月31日 02点03分 5
level 14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
2015年03月31日 02点03分 6
level 14
所谓【围师必阙】就是:孙武在《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列举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其中的“阙”,通“缺口”的“缺”,“缺口”之意。有的版本中把“必阙”写作“遗缺”,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强调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
目的是使敌人有突围的幻想。否则,被围之敌会拼命死守,达不到攻城略地的目的。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或在重点在那个地方封打,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2015年03月31日 02点03分 13
原文是:【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2015年03月31日 09点03分
@唯忆良卿🍀🌸 我发现古人很聪明
2015年06月10日 10点06分
回复
С��5��û��
:嗯嗯,所以秦时才要对国学取其精华~[点头]
2015年06月10日 11点06分
level 14
第二句:
2015年03月31日 02点03分 14
level 14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15
level 14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16
level 14
翻译: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
1、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为,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2、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
3、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17
level 14
整段的原文和翻译: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⑾,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
1、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为,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2、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
3、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以,心、故意。无以为,即无心作为。此句意为: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
5、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句与上句相对应,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
6、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为强力牵引。
7、薄:不足、衰薄。
8、首:开始、开端。
9、前识者: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
10、华:虚华。
11、处其愿:立身敦厚、朴实。
12、薄:指礼之衰薄。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18
level 11
楼主效率太高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19
[吐舌]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level 14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20
level 14
联系出卖道家的那个人说的上下句,就很清楚了~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21
这里纯属误用
2015年04月01日 02点04分
@渣良镛▫ 为何?[咦] 我觉得他的意思还是说各取所需,没有什么站在大秦或反秦任何一边就是错的~层主的理解是……?
2015年04月01日 02点04分
@渣良镛▫ 抱歉,看成别的居了,他还是说,反秦这边逍遥子道貌岸然,表面符合德的标准,但是实际上是无得才对~
2015年04月01日 02点04分
@唯忆良卿🍀🌸 因为无论上德下德是指谁,都不符合这句话的本意
2015年04月01日 03点04分
level 14
所谓你们的师傅,应该是道家的掌门了~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22
level 14
第三句: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23
level 14
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24
level 14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国宜为下。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25
level 14
翻译: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兼畜人: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
2015年03月31日 03点03分 26
1 2 3 4 5 6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