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中国历史上两大宗教,佛教道教,这两教从未像西方或伊斯兰国家那样,取得过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的地位,原因具体有几条我不知道,不过我能想到一条:中国自古就有天崇拜的传统,皇帝一直自称为“天子”,在很多人的心里,天是最大的,而皇帝自称为天子,也就有了统治天下的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天子身份,他必然要牢牢把握住,对天的承认也就是必然,历朝历代皇帝虽然有时尊崇道教,有时尊崇佛教,但是对天的崇拜都不可动摇,仔细看看历史,祭祀天地可是国家大典,可是佛道二教可曾取得这样的地位?我国古代国家的五种祭祀大典我国古代的祭祀,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国家的五种祭祀大典是禘祭、郊祭、祖祭、宗祭、报祭。禘祭:古时天子祭祀先祖的大典,称大祭。郊祭:天子在郊外祭天地的礼,也可以配祭祖先。祖祭:指祀开国之祖的祭礼。宗祭:祭宗族长的礼。报祭:报答恩德的祭礼。
2008年04月21日 03点04分
1
level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皇权是个关键词,这是由中国特有的历史形态和文化模式决定的。 中国古代的事情,至少从秦王朝始,离开皇帝,国家就讲不清楚。司马迁深谙此道,创立纪传体,以皇帝为经,以列传为纬,经纬协调,成其大观。这一点,和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区别。 中国文化,至少自秦始皇以来,绵延而下,都是以帝王为主轴,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国虽有数次大的分裂,然而,分裂终将走向统一;就是在分裂期,依然是皇帝作为各个统治区形式上的首脑。东晋十六国,天下大乱,但乱有乱的头绪,抓住十六国的皇帝,便找到了头绪。到了南北朝时期,南北分治,线路清楚,在南,则宋、齐、梁、陈;在北,则魏、齐、周、隋。后来史家称这一段的史书,为“八书”、“二史”,不但头绪清楚,而且简要明白。 西方的历史则不同,西方少有中国这样统一的历史,最接近统一的时期,则是古罗马时期。然而,时间未久,地位动摇。罗马帝国以武力征服天下,却不能用武力使天下宾服。到了君士坦丁时代,终于认识到,只有依靠基督教才能达到安定民心、保证王权的目的,于是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但是,基督教的性质决定了:它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却不能全然屈从于世俗政权之下;不但不能全然屈从于世俗政权之下,而且要对世俗政权以神的名义发号施令。所以,在整个中世纪,王权与教权的斗争都不曾终止过。所区别的,只是斗争的激烈与缓和而已。十字军东征时代,教权大于王权;十字军东征之后,世俗王权在一些国家强大起来,双方斗争日趋激烈,加上商业发达、近代城市的确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等种种原因,终于自13世纪开始,酿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 简单地说,西方历史文明是双元性质的,王权为一元的代表,教权是另一元的代表。因为它具有双元的性质,所以很难建成类似中国汉唐王朝这样拥有强大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但这也给新的社会文化力量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提供了方便,提供了动力。
2008年04月21日 05点04分
3
level 1
曾经有人提出过静斋收徒的问题,大概是看到反魔门的人提出魔门“斩俗缘”的非人性,他们没什么好说的,只好提出静斋收徒的问题。不过小说里没有描写,于是某些人就开始想象,无非是静斋也不比魔门强到哪去。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不过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高僧,也有著名的尼姑,可没听说过哪个是被用了卑劣的手段拐进佛门的。这种小说之外的想象有什么意义?现在,有些人有个不好的倾向,就是盲目的反权威。本来权威确实不见得就一定正确,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有些人明显的进入了另一个死胡同,就是只要是权威就一定要反对。看一些社会新闻,这也是某些权威胡扯八道带来的后果。其实敢于盲目反权威比起盲目顺从权威还是强点的,不过某些人却未必是盲目,不知抱着什么目的。就像前几年,某地据说一个人可以几十天不吃饭,还搞了一个活动,大肆宣传。有一个叫司马南的,以反伪科学而出名,在反伪科学这个领域也算得权威,他当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请看清楚,他只是提出疑问,提出应该找一些权威科学机构来验证这件事。于是某些人大肆叫嚣,他们叫嚣的话也很有道理: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不是万能的,单单看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现在的科学确实有很多事还解释不了,更何况还有很多未知的事。但是,请大家仔细想想,一个人可以几十天不吃饭,无法解释,可是几十天不吃饭,我现在不要求解释,我只要能验证确实有这种事就可以了,这总不难吧?那么这些胡搅蛮缠的人究竟是他自己无知呢,还是出于其他目的?在小说中,静斋明显被塑造出了一个权威的形象,于是某些人不畏强权的劲头就被激活了,四处挑静斋的刺,以至于某些人就到了盲目的地步,还有某些人,不知道他是不是盲目。在某些人的眼里,寇仲甚至被加上了一层革命者的光环。我看来看去,寇仲还没这么伟大吧,他的思想也还没这么超前先进。某些人提出沈落雁也同样是与寇仲徐子陵作对,为何厌恶她的人就没那么多。却是忘了,沈落雁和师妃暄的不同。沈落雁属于李密集团,寇徐与她的矛盾,也符合部分读者喜欢看小人物反抗强权成功的心理,而且寇徐是胜利方,胜利后只有扬眉吐气的感觉,再加上她喜欢徐子陵却又没有结果,对她自然没有多少反感,反而有些为她惋惜,从这个角度来说,沈落雁和婠婠有些相似。静斋却有着一个永远
正确的
形象,从小说中对静斋的描述,就感觉这个静斋从未犯错,部分人会在潜意识或者说深层意识中希望看到这个永不犯错的人或这群人也能犯错,尤其是面对寇仲这个主角时。过去很多戏剧小说中也有过类似的情节,但是在黄易这里,静斋却又一次正确了,又一次胜利了。2000年后至今,网络小说如春风后的野草,在这些网络小说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穿越架空,这些小说中,有很多都是主角成功地改变了历史,部分读者在面对《大唐双龙传》时,心理上也难免希望看到自己喜欢的角色能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小说大部分,也是描写了寇仲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却在最后,突然来了一个大转折,很多人心里感觉无法接受。黄易小说一大特点,就是政治因素比较强,在此之前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没有谁比他更明显。金庸的《笑傲江湖》虽然被称为政治寓言,可是那毕竟是寓言,寓言的一个特征就是相对来说,要简单许多。《大唐双龙传》与《寻秦记》《覆雨翻云》虽然都是政治因素贯穿始终,可是还有不同。《寻秦记》表现了战国时的七国斗争,可是主角却是以类似于萧何张良这样的谋臣身份存在,与最终的政治胜利者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覆雨翻云》的几位主角也是同属于明朝,共同抗拒蒙古势力,也同样与统治者没有根本矛盾。但是《大唐双龙传》不一样,寇仲想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他想做皇帝,可是这个想法又不是特别彻底,在做不做皇帝这个问题上,他缺少那种一往无前坚持到底的精神。寇仲想做政治上的主角,就不能以传统武侠的视角来看。传统武侠中,主角处于江湖之中,只需要以简单的普通人的道德原则或江湖道义等来要求,与政治相比,简单得太多。对主角身边的人来说,要求也同样简单,简单到只需要用普通人的善恶标准即可。
2008年04月21日 05点04分
9
level 1
《水浒》提到的一个现象很值得思考,就是反贪官不反皇帝。我一直不明白很多人喜欢抢沙发是出于什么目的。
2008年04月23日 01点04分
14
level 5
王权为一元的代表,教权是另一元的代表。因为它具有双元的性质,所以很难建成类似中国汉唐王朝这样拥有强大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但这也给新的社会文化力量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提供了方便,提供了动力。----------有道理。
2008年12月29日 18点12分
17
level 5
用水浒,西游上的细节来讲皇权有点不妥,那些小说毕竟只是文人个人创作,并不能真切的反映现实。三国人称历史小说,可实际上与历史相比有太多的冲突。皇权至高无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迷信皇权,君不见那么多夺位,造反之人。
2008年12月29日 18点12分
18
level 5
看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真正影响普通人的是什么。很多人信佛信道,可是佛道对他们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有的人想发财,有的人想升官,有的人想要个儿子,有的人想长命百岁。看看那些佛寺道观,有多少人是在祈求这些,这和祈求老天有什么区别?有多少人是真正想按照佛道戒律清规要求自己?佛道对普通人的影响力其实远不如某些人想象得那么强大那么重要。------------------影响古代人的是什么呢?名利。生存吧
2008年12月29日 18点12分
19
level 0
LS说那么多夺位,造反之人,这不更加证明了人对权力的追求。迷信皇权,不是说所有人都对皇权敬畏,下层普通人对皇权是敬畏膜拜,有实力的人就是想上位。
2008年12月29日 21点12分
20
level 6
回复:25楼
秦始皇推崇的是法家,独尊儒术那是汉武帝的事,你杯具了
2010年04月27日 16点04分
26
level 11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睦州发生乡民暴动,并拥立了“妖女”陈硕真为“文佳皇帝”。
那是在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三月的一天。天高气爽,春和景明,京都长安城里的一班纨绔子弟来到了城西十五里的名胜古迹感业寺踏青。这班人见到了寺中一位漂亮的小尼姑,便垂涎三尺,上前调戏。小尼姑的哭喊声被寺中的慧觉尼姑听到了,见这班人对小尼姑欲行非礼,不由“恶从心头起,恨向胆边生”,猛喝一声:“大胆狂徒,佛头净地,休得无礼!”棍随声出,一个骑马蹲裆式,手中柴棍便向这班泼皮横扫过去,“哗”的一声,就撩倒了十几个,余者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慧觉厉声斥责道:“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作此丑行,猪狗不如,下次胆敢再犯,姑奶奶决不轻饶,还不快滚!”这班纨绔辫子如逢赦令,纷纷抱头鼠窜。这被解救的小尼姑原来就是被唐太宗李世民临幸过的武则天武才人,她是遵从太宗遗命,在永徽元年正月来到这皇家尼庵削发为尼的。慧觉尼姑就是陈硕真,唐贞观年间才十五岁的她就得到异人传授,学会了兵法和武艺。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冬十一月,陈硕真率众数万,在田庄里举行起义。
现在我可以肯定唐太宗即支持道教又支持佛教.
2010年04月28日 11点04分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