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燕高飞——何燕印象
何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何〗 楼主
“后起之秀”这个词用在何燕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虽然何燕的文学之路起步晚,但她在文学上所显示出来的功力与取得的成绩却让我们刮目相看。 也许是深得美丽的龙珠湖之灵气,2006年才开始文学创作的何燕一起步就频频在大报名刊亮相,其作品先后在《天津文学》、《语文导刊》、《南国早报》、《文化参考报》、《古今故事报》、《洛阳晚报》、《法治快报》、《异乡人》、《新故事》、《故事世界》、《三月三》等刊物上出现,处女作《晒谷子》还在最近举行的首届广西小小说评比中获奖,小说《爱已移动》被改编成剧本拍摄成栏目剧等。由此可见,何燕在文学创作上的出手不凡。 何燕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但扎实的文字功底、多彩的校园生活和丰富的生活积淀,又为她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使她在写作上如鱼得水。何燕的作品,呈现着这样的几个特点:底层、人性、机智。其笔触深深地触摸着生活在底层的人们,通过或平淡的生活、或悲喜的角色、或小小的一个细节与事件,进行着底层的叙述,描写着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关注着底层人的喜怒哀乐,代表着底层人发表出他们的声音;尽管作者捕捉的是一个细小的事件,但从中我们却看到了一片森林。何燕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从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深挖人性中最善、最美、最丑恶的东西,使人们读后掩卷深思。《晒谷子》是何燕的处女作,也是获奖的一个作品,作品展现了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一段不老的至真至纯的情感;这个作品,是对当下农村生活的一个原生态的素描,它向我们呈现了两个老人前世今生的一段磕磕绊绊却又非常真挚的爱情。虽然作者选取的是一个晒谷子的切面,但从这个切面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的过去以至未来,窥见人性深处最柔软的东西。表面上,这对老夫妻争争吵吵,他们斤斤计较,他们为自己的一方维护着至高的利益。但在骨子里,他们是那么深爱着对方;他们的爱,没有含糊,没有杂质,纯净如蓝天,这也正是他们在生活中既磕磕绊绊却又快乐生活的缘故。从这样的一个朴素的爱情生活里,我们不由自觉地进行了一次心灵的触摸,使心灵得到洗涤。这个作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为我们展现了这么一场足以海枯石烂的爱情;同时,它的语言也颇具张力。机智是何燕作品的又一特点,这不仅表现在作者的叙述上,更体现在其对作品的构思与结构安排上,如她的《拾金有味》、《请假》、《特别的翻译》等都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何燕作品的语言也颇具特色与娴熟,既有细腻的描写,诗意的叙述,也有刚毅的语言,使其作品呈现着不同的特色,读她的作品,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进行一次文字的心灵盛宴。但何燕的作品在写作技巧与情节架构上尚欠火候,今后需在这方面多加努力。 对于何燕来说,目前正是创作的一个青春期,她的创作热情高涨,可以说步入了一个创作的春天,衷心祝愿这只文学燕子,在文学的天空中高高飞翔。 
2008年04月09日 23点04分 1
level 9
〖何〗 楼主
★★★何燕简介★★★ 何燕,女,教师,陆川人。广西小小说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小小说与故事创作,数十篇小小说与故事散见于《天津文学》、《新课程报·语文导刊》、《异乡人》、《南国早报》、《洛阳晚报》、《玉林日报》、《文化参考报》、《法治快报》、《贺州文学》、《麒麟文学》、《三月三》、《新故事》、《古今故事报》、《故事世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其中,同名小说《爱已移动》已改编成剧本,正在拍摄中。
2008年04月09日 23点04分 2
level 9
〖何〗 楼主
我也很爱你★何燕 电话是在她艰难地编织到第三只花篮时打来的,班主任说她女儿突然发高烧、抽筋,要马上送医院。 她的头一下子大了,匆忙从抽屉、床底翻出所有的钱,不及细数,扭头就往门外跑。撞进学校宿舍,盖着两床被子还不住颤抖的女儿缩成一团,脸通红,眼紧闭,伸手一摸,滚烫得吓人。女儿微睁二目:“你,来了?”“快上医院!”她半弓着身子,把女儿努力朝背上拉。 女儿挣扎着:“我没事,都吃过退烧药了。” 她不管,只顾攒劲往背上拽,一弓身,双腿却不听使唤索索直抖。在众人帮助下,总算把女儿扶上了那辆三轮踏板车。 这三轮踏板车原来是自行车,老胡走后,她就靠帮人编织花篮维持生计,为方便送花篮,就把自行车改了。 打过两瓶点滴,女儿体温慢慢降下来了。她悬着的心也稍稍放松了,守着女儿,眼睛疼得直流水的竟睡了过去。梦中,她见到了老胡,老胡说:“照顾好我女儿!”她抱着他哭喊着:“放心,后妈也是妈,我会照顾好她的!”老胡看了看她手上的结婚戒指微笑着走了。 自从老胡去后,这梦不止她做过一回。老胡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自从她被前夫抛弃后,是大她10岁的老胡接纳了她。和老胡生活在一起,不富裕,可很满足。两年前,老胡出了车祸,去世时没等她赶到,只有女儿陪着。直到现在,女儿也没告诉她,她爸临终前说了什么。 梦醒来,看着女儿苍白的脸,她心如刀绞,觉得对不起老胡。女儿还在沉睡。窗外已亮,掖好女儿的被角,她轻轻关上门,扎进了雾气浓浓的晨曦中。等她拿着早餐赶到医院时,女儿的床却是空的。没等醒过神,护士小姐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快去交钱,你女儿现在在重病房,真不知你这妈是怎么当的!都什么时候了也不见人影。” 她的脑袋嗡地一响,转身就朝重病房跑,手中的早餐撒了一地。冲进重病房,看着正打点滴的女儿,她半跪在床沿边,紧握着女儿的手,眼泪潮涌。 “没事了。”护士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肺炎,还不算严重,住两天就好。” “你能不能在这陪我女儿一会?”泣不成声的她暗自攥紧了衣袋里那枚戒指,“我有重要的事要出去一会,她一人在这我不放心。” “那,那你快去快回哟。”护士看她面露难色,勉强答应了。 当她再次走进病房时,早已醒来的女儿正和护士小声说着什么,看见她,就缄默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寸步不离。可一直到出院,女儿都没和她说一句话。 不久,女儿说已报名参军。她不敢置信。女儿的成绩很优秀,上重点大学是她的愿望,也是老胡的愿望。 “我不会同意的。”她盯着女儿态度坚决。 “你管不着,我的事情我做主!”女儿低头吃饭,眼皮都没抬。 “我说不同意就不同意!”她吼了起来。 女儿把碗一搁,冲进房间,嘭地一声关了门。 她的心碎了。和女儿相处的六年里,女儿虽然一直称她“你”,可从没和她红过脸。从医院回来,她知道女儿对自己有误会,可想不到女儿会拿自己的前途赌气。她了解女儿的性格,决定了的事很难改变。要想让女儿冰释前嫌,她必须要向女儿解释,可每次她一张口,女儿就走开。直到女儿参军,都没给她解释的机会。 送女儿上火车时,女儿塞给她一封信。 拆开信封,里面有一存折和一信: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顶撞你,可我不这样,你不会让我参军的,我觉得,这世上有好母亲就该有好女儿,我不能再自私下去了,这3万块钱是爸爸去世时留给我读大学的,我不能为了自己而对你全然不顾,你的眼睛不能再拖了,这钱你拿去医治吧,请你放心,到了部队我要努力考军校,等我工作了,再给你买一个像爸爸送你的一模一样的戒指!……” 由于每天编织花篮至深夜的缘故,她的视力越来越差。医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都婉言拒绝了。还有为女儿续交医药费,那天她把老胡送她的结婚戒指卖了,原来这些女儿都知道啊! 目送女儿远去的方向,她又一次掉泪了,泪珠儿却咸中带甜。
2008年04月09日 23点04分 3
level 9
〖何〗 楼主
妈妈的电话★何燕 “铃铃铃……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扰乱了我的写作思路,拿起电脑旁的电话习惯性地问:“你好,哪位?” “花儿呀,花儿,谢天谢地,总算打通你电话了”电话那头传来一老年人的声音。 “花儿?”我心头一悸,知道老人打错电话了。赶紧对她说“大妈,对不起,您打错了。” “哦,哦,我知道打错了,刚才打过去时那人已经告诉我啦”老人没听清我的话继续着。 “对不起,您现在也打错了”我把嘴靠近话筒边提高声调。 老人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我都说知道打错了,那人都已经告诉我啦,花儿,你也知道,妈老了,眼睛不好使,每次打你电话都会拨错号码好几次。” 我拿着话筒呆愣着,不知所云。面对一个耳背而又拨错几次电话号码的老人,我真不知该告诉她残酷的现实,还是该为她做点什么。 我颓靠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朦胧。南国的早春,细雨霏霏,冰冷而潮湿。阴霾的天空下,此刻正垂着一帘细密而又朦胧的雨幕。 “花儿,妈知道你忙,没时间打电话,前段时间妈不是病了吗?妈现在打电话就想告诉你,现在好多了,你就安心工作,甭担心家里!”老人不容我迟疑片刻,继续着,“我现在是在李奶奶家打的电话,她搬到村头住了,离我们那有一里吧,远是远了点,但她人好,不烦我!” 听着老人的话,我拿着话筒的手不由控制地抖了起来。 “家里的母猪又下了8个猪仔,我就说这老母猪不错。你工作的前一年还下过12个呢,那时卖了够你半年的伙食。现在够我和你爸两年的开销呢!”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我眼睛开始略感不适。 “你爸虽然躺在床上,但我和他身体都硬朗着,你认真干好工作,甭担心家里,碾米嘛,都有你阿林哥帮着……” 老人咳了起来。既而沉默了好一会儿。 “花儿,你在听吗?是不是病了?” 也许是我长时间的沉默,老人突然问了一句。 “嗯,在听”我支吾着。一滴眼泪悄无声息地滴落在拿着话筒的手背上,冷冷的。 “现在天气多变,你要注意身体。你呀,打小身体就不好,每次天气一变,准痨病。上次我让阿芳捎给你的葫芦茶,记着要多喝……”电话那头又传来一阵粗重的咳嗽声……“花儿,妈知道你还记恨妈,但孩子,人穷不能志短,这第三者咱不能当呀!虽然你失去了转为城里人的机会,但你不失面皮、不失人格呀,花儿!咱做人得挺起腰杆,是不?我和你爸虽然都是山里农民,可还不一样供你念完大学?” “我们知道,从我们在路边抱你回来的那天起,你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我和你爸商量过了,打算把这几间祖屋卖了,得来的钱就帮你把户口转到城里。” 我的眼前一片模糊,用手一擦玻璃窗,干的。眼前还糊,再擦,还是干的。用左手一摸自己的脸,湿漉漉的一片。用手一擦,还湿,再擦,还是湿。耳朵此刻也凑热闹似的“嗡嗡”地作响,再也听不见老人说什么。 “好了,就说到这吧,要不,你又要说我唠叨了。花儿,再见,啊?”老人的一句“再见”,让我找回了花儿的身份。 “妈——妈——再见。”我泣不成声。 “我这就回去告诉你爸,我打通你电话了!”老人愉悦的声音随着挂机之际绕于我耳畔。 窗外,久违的阳光开始露出了它那鲜艳的粉脸…… 我擦干眼泪,做了一个深呼吸,再深呼吸,然后,拨通了远在广东妈妈的电话号码。因为早上,我为了赶稿子而中断妈妈的“唠叨”。
2008年04月09日 23点04分 4
level 9
〖何〗 楼主
☆☆☆文友点评☆☆☆ 韦延才:何燕的作品是生活经验的直接叙事,紧握时代的脉搏,呈现着纷繁的人间世情,在对现代生活的从容叙述中总能给人以深沉的思考;而且其文字清丽、纯朴和老到,富有质感与韵味,展现着艺术的丰盈魅力。 梁世杰:何燕的作品写得有深度。平实的语言背后蕴藏着壮阔的波澜。因是小小说,有的词应尽量避免重复运用。 琬琦:何燕的故事作品,设置的情节比较巧妙,而且结局常常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不过感觉行文上还可以再紧凑一些,有些情节,还需往真实的生活上靠近一些。太离奇太巧合的情节,反而会给人一种不那么真实的感觉。 拾穗:何燕的作品,靠的是一种特有的细腻吸引人,打动人。但总有一种她想把要说的话全说完的感觉。小小说,是一字千金。铺垫的要求,就比一般的短篇要难得多。小说的本质,应该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希望何燕能考虑一下,写的文字,是不是对社会一种现象的分析,这种现象,应该是大家熟视无睹的,可作者却提炼出一种深刻。另外要想清楚,一篇作品是靠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取胜,还是靠有个性的人物取胜,还是靠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在有限的篇幅里不能面面俱到。 来源:玉林日报
2008年04月09日 23点04分 5
level 7
是,文笔流畅、感人,祝何燕扬长避短、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2008年04月10日 02点04分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