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甲湾
	  
	  楼主
	  
	
	
	  潜川明珠—盛桥
信息更新: 2012年4月19日 作者:唐海林
山川秀美、物华天宝的魅力庐江如果是皖中大地上一顶绚丽夺目的王冠,那么,滨湖新镇——盛桥,就是镶嵌在这顶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4月6日清晨,我们采风团一行踏上这个东临庐江、南绕巢湖、人杰地灵、商贾云集、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历史文化名镇,扑面而来,是一派春潮涌动生机盎然的滨湖古镇新景。 “依河吻碧水,枕树听松涛”,我们在饶有兴致地听取、记录沉淀有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三国文化遗址、明代庙碑、圣旨碑等散落于民间的神话与历史传说之后,在热情好客的盛桥镇党政办同志们的陪同下,迫不及待地踏上这一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实地观光,考察。 绵绵细雨,让春日的盛桥恬静如同一位少女。缓步行走在乡间的小径,雨雾中我们驻足在晚清福建巡抚吴赞诚墓前。拴马石依然,墓碑耸立,这位史有政声,素有“吴青天”美誉的直隶总督,内战沙场,为保卫和建设台湾作出重要贡献。英雄病逝,长眠于故乡的幽幽青山,备受后世千秋万代子孙的敬仰。 金城寺是盛桥最具典型的历史文化古迹之一。据现存碑文与庐州志记载,金城粤自三国时期武帝亲临到此,命筑城开池以防御孙权而得名。同时,在金城边一里许垒石堆土,搭建铜鼓台,令士兵开挖枣核,即形成今天的兆河。武帝本意想放白湖之水于巢湖,将白湖作为屯兵养马之所。一只喜鹊,知道士兵出工收工都以鼓声为号。一日,一阵风将喜鹊嘴中的树枝吹落,击中军鼓,所有士兵听到鼓声全部收工。士兵挨到开饭时间、等到下午再开工时,却看见许多时日挖掘的河床已经全部还原。曹操闻之,大惊失色。乃明白此物为神雀,上天明喻此处不能够建城,更不能建都,随之将大军撤回江南。从此,金城闻名遐迩。 古时,这一代乔木参天、修竹千竿;今日,徜徉在金城寺,依然寻觅得百年古树参差繁茂。才进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无为州状元刑宽在金城寺开光之日亲临寺中撰文,由进士陈道亲书碑文,庐江痒生沈哲雕刻的石碑一左一右立于香炉之前。瞽罄瑟瑟,香火缭绕,庇佑一方水土,人杰地灵。“作恶当亡作恶不亡,祖宗有余庆庆尽乃亡,为善者昌为善者不昌,祖宗有余殃尽乃昌。”又曰“你虽然轰轰烈烈所作所为到此曰英雄何在,我这里明明白白为恶为善看后来果报无差。”这样两副传世对联,劝导后人内心向善。自古,这里民风淳朴,盛桥人民勤劳善良。 古庙两旁破瓦残壁,唯有一口1200多年的古井依然涓涓涌动,不竭流淌,仿佛诉说一个远古的传奇。一个久居现代城镇的人,如果累了、倦了,到“圣旨碑”前歇息,抚摸接触一下这块当时“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碑石,你就会尽洗铅华,明了所谓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浮云。 悠然遐思,巢湖岸边那被日军炸毁的龙王庙和祠东宫,会不会像这块圣旨碑,被人打成两节后又神话般地长在一起?“文庙会”里那些吟诗作赋的先人,他们如今仙踪何处? 下午,我们来到与兆西河、白湖、巢湖一衣带水的马尾河。相传:三国时期,曹操大军曾驻扎于这一带。其队伍前锋已经排到白湖边,其尾仍在巢湖南岸,后人将前锋湖嘴叫马头嘴,后尾叫马尾河,每天洗战马的清水沟称洗马沟。如今,战时狼烟四起的烟墩仍在,土墩断垣残壁仍存,只是洗马沟沧海变桑田。看乌篷小舟在河中轻轻地滑行,摇橹在船公的手中缓缓摆动,击起层层涟漪,向两岸悠悠地荡漾开去。那样一份惬意,站在旧码头遗址,遥望这水上的家园,远处芦苇滩和柳树林仿佛在召唤我们去探寻她的美丽……
	
	2015年01月16日 10点01分
	1
	
      信息更新: 2012年4月19日 作者:唐海林
山川秀美、物华天宝的魅力庐江如果是皖中大地上一顶绚丽夺目的王冠,那么,滨湖新镇——盛桥,就是镶嵌在这顶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4月6日清晨,我们采风团一行踏上这个东临庐江、南绕巢湖、人杰地灵、商贾云集、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历史文化名镇,扑面而来,是一派春潮涌动生机盎然的滨湖古镇新景。 “依河吻碧水,枕树听松涛”,我们在饶有兴致地听取、记录沉淀有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三国文化遗址、明代庙碑、圣旨碑等散落于民间的神话与历史传说之后,在热情好客的盛桥镇党政办同志们的陪同下,迫不及待地踏上这一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实地观光,考察。 绵绵细雨,让春日的盛桥恬静如同一位少女。缓步行走在乡间的小径,雨雾中我们驻足在晚清福建巡抚吴赞诚墓前。拴马石依然,墓碑耸立,这位史有政声,素有“吴青天”美誉的直隶总督,内战沙场,为保卫和建设台湾作出重要贡献。英雄病逝,长眠于故乡的幽幽青山,备受后世千秋万代子孙的敬仰。 金城寺是盛桥最具典型的历史文化古迹之一。据现存碑文与庐州志记载,金城粤自三国时期武帝亲临到此,命筑城开池以防御孙权而得名。同时,在金城边一里许垒石堆土,搭建铜鼓台,令士兵开挖枣核,即形成今天的兆河。武帝本意想放白湖之水于巢湖,将白湖作为屯兵养马之所。一只喜鹊,知道士兵出工收工都以鼓声为号。一日,一阵风将喜鹊嘴中的树枝吹落,击中军鼓,所有士兵听到鼓声全部收工。士兵挨到开饭时间、等到下午再开工时,却看见许多时日挖掘的河床已经全部还原。曹操闻之,大惊失色。乃明白此物为神雀,上天明喻此处不能够建城,更不能建都,随之将大军撤回江南。从此,金城闻名遐迩。 古时,这一代乔木参天、修竹千竿;今日,徜徉在金城寺,依然寻觅得百年古树参差繁茂。才进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无为州状元刑宽在金城寺开光之日亲临寺中撰文,由进士陈道亲书碑文,庐江痒生沈哲雕刻的石碑一左一右立于香炉之前。瞽罄瑟瑟,香火缭绕,庇佑一方水土,人杰地灵。“作恶当亡作恶不亡,祖宗有余庆庆尽乃亡,为善者昌为善者不昌,祖宗有余殃尽乃昌。”又曰“你虽然轰轰烈烈所作所为到此曰英雄何在,我这里明明白白为恶为善看后来果报无差。”这样两副传世对联,劝导后人内心向善。自古,这里民风淳朴,盛桥人民勤劳善良。 古庙两旁破瓦残壁,唯有一口1200多年的古井依然涓涓涌动,不竭流淌,仿佛诉说一个远古的传奇。一个久居现代城镇的人,如果累了、倦了,到“圣旨碑”前歇息,抚摸接触一下这块当时“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碑石,你就会尽洗铅华,明了所谓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浮云。 悠然遐思,巢湖岸边那被日军炸毁的龙王庙和祠东宫,会不会像这块圣旨碑,被人打成两节后又神话般地长在一起?“文庙会”里那些吟诗作赋的先人,他们如今仙踪何处? 下午,我们来到与兆西河、白湖、巢湖一衣带水的马尾河。相传:三国时期,曹操大军曾驻扎于这一带。其队伍前锋已经排到白湖边,其尾仍在巢湖南岸,后人将前锋湖嘴叫马头嘴,后尾叫马尾河,每天洗战马的清水沟称洗马沟。如今,战时狼烟四起的烟墩仍在,土墩断垣残壁仍存,只是洗马沟沧海变桑田。看乌篷小舟在河中轻轻地滑行,摇橹在船公的手中缓缓摆动,击起层层涟漪,向两岸悠悠地荡漾开去。那样一份惬意,站在旧码头遗址,遥望这水上的家园,远处芦苇滩和柳树林仿佛在召唤我们去探寻她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