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kelvin226
楼主
预计生产总值503亿元,增长8.9%。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5%,城镇登记失业率3.2%,均低于控制目标。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123.81万吨,实现“十一连增”。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输转劳动力68.91万人,劳务收入97.94亿元,增长17.77%。100个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完成投资13.92亿元,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质扩园有序推进,市级8大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12.1亿元,武山、甘谷蔬菜产业示范园完成核心区建设,清水核桃产业园初具规模。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16亿元,增长10%。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户企业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3个,完成投资102.5亿元,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园完成投资46.2亿元。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入园成效明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资质以内建筑业总产值94亿元,增加值59亿元,分别增长20%和11%。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银行各项存款余额898.21亿元,贷款余额475.11亿元,当年新增贷款87.08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7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5亿元。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整合组建了市民族宗教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和计生委,市政府金融办由挂牌机构变为政府工作部门,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实行属地管理,政府工作部门由37个精简为34个。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改增”范围逐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宜居宜业宜游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40项,总投资510.56亿元,到位资金151.59亿元。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8亿美元,增长3.3%。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项目3901项,落实资金65.48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60项,到位资金312.78亿元。100个市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5.05亿元。引洮供水工程开工建设,落实投资6.2亿元。中卫至贵阳天然气联络线管道天水段建成通气。宝兰客运专线、天平铁路、十天高速天水段等项目进展顺利。三年地质找矿行动初见成效。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启动,“一县十镇二十村”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序推进。实施城建项目284个,完成投资70.13亿元。34个市级城建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35.38亿元。成纪新城、颖川新城、东柯新城、三阳川新区、秦州新城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开展。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整治车辆乱停乱放、沿街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民生支出164.07亿元,省列10项23件、市列13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实施帮扶项目842项,落实资金3.7亿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33亿元。争取扶贫专项资金3.27亿元,233个村、13个乡镇实现整体脱贫。扶持就业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受灾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原址恢复重建全部完成。
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教育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麦积山石窟“申遗”成功,清水李崖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谷毛家坪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落实计划生育“单独二孩”政策。深化“平安天水”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2015年01月16日 04点01分
1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123.81万吨,实现“十一连增”。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输转劳动力68.91万人,劳务收入97.94亿元,增长17.77%。100个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完成投资13.92亿元,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质扩园有序推进,市级8大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12.1亿元,武山、甘谷蔬菜产业示范园完成核心区建设,清水核桃产业园初具规模。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16亿元,增长10%。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户企业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3个,完成投资102.5亿元,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园完成投资46.2亿元。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入园成效明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资质以内建筑业总产值94亿元,增加值59亿元,分别增长20%和11%。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银行各项存款余额898.21亿元,贷款余额475.11亿元,当年新增贷款87.08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7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5亿元。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整合组建了市民族宗教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和计生委,市政府金融办由挂牌机构变为政府工作部门,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实行属地管理,政府工作部门由37个精简为34个。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改增”范围逐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宜居宜业宜游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40项,总投资510.56亿元,到位资金151.59亿元。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8亿美元,增长3.3%。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项目3901项,落实资金65.48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60项,到位资金312.78亿元。100个市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5.05亿元。引洮供水工程开工建设,落实投资6.2亿元。中卫至贵阳天然气联络线管道天水段建成通气。宝兰客运专线、天平铁路、十天高速天水段等项目进展顺利。三年地质找矿行动初见成效。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启动,“一县十镇二十村”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序推进。实施城建项目284个,完成投资70.13亿元。34个市级城建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35.38亿元。成纪新城、颖川新城、东柯新城、三阳川新区、秦州新城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开展。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整治车辆乱停乱放、沿街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民生支出164.07亿元,省列10项23件、市列13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实施帮扶项目842项,落实资金3.7亿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33亿元。争取扶贫专项资金3.27亿元,233个村、13个乡镇实现整体脱贫。扶持就业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受灾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原址恢复重建全部完成。
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教育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麦积山石窟“申遗”成功,清水李崖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谷毛家坪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落实计划生育“单独二孩”政策。深化“平安天水”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