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念佛积功德的说法是佛祖在时的本意么?
原始佛教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恒平对等 楼主
我一直有个疑问,念佛为自己积功德,也能为家人积功德,如果功德积的足够多,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我个人理解不知道各位吧友觉得对不对,我个人认为,念佛的本意,在于将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心静下来的前提下,再去参悟佛法。念佛多少应该与功德无关,一个人天天念佛,然后干一些黑社会之类的勾当,他们就积了功德了么?向反,那些天天不念佛,但是孝敬父母,敬邻助友的人,应该要比前面那一类人,距离佛说的境界要更近吧。现在许多人都是形式皈依佛,但是心没有,一谈到怎么跪,怎么拜,怎么烧香,头头是道,但是他的心呢?该在单位背后说人闲话还说人闲话,这种形式皈依,但心没有皈依人,我个人感觉还不如一些没有皈依的人
2014年12月30日 13点12分 1
level 8
原始佛教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极乐世界。
2014年12月30日 14点12分 3
我知道的不多,但是因为身在北方,许多人都修不同宗派,但是从行为上,我发觉有些人对于佛教的理解还是比较世俗化,功利化的,因此不太能解答我心目中的疑问,所以在这里提问一下,希望有朋友能够帮助解答,我没有要挑起事端的目的,所以我也不太清楚,我这个帖子是不符合哪天吧规了
2014年12月30日 14点12分
回复 恒平对等 :可能我没有看清你所有的话,所以再看了一遍,明白了你的疑问。原始佛教有佛随念,修法和作用都和现在的念佛不大一样。
2014年12月30日 14点12分
回复 staty6 :那有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呢?我个人在研读中国佛教文化史时,感觉佛教引入中国后,吸收了许多中国本土的意识思想,所以可能会有人为误解佛祖本意的可能,因此我也想探求一下佛祖在世时,讲法的本意,以及佛法本身的真意是什么。
2014年12月30日 14点12分
回复 恒平对等 :你可以看看大念处经,里面把止观修习的业处一一做了描述。
2014年12月30日 23点12分
level 9
《清净道论》 十随念
佛随念:
欲修习佛随念而证信具足的瑜伽行者,当于适当的住所独居静处禅思“彼世尊亦即是阿罗汉,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应该如是随念于佛世尊的功德。其随念的方法是:“那世尊亦即是阿罗汉,亦即是等正觉者……亦即是世尊”这样的随念。
法随念
僧随念
戒随念
舍随念
天随念
念死
身至念
安般念
寂止随念
《别译杂阿含经》 六念法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二念法谓法是如来所有功德。三念僧谓僧是如来弟子。四念戒谓念诸禁戒。五念施谓念己所施。六念天谓念欲界天。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盘。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原始佛教的“念佛”都不是口头上念“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而是在心中想念,思索,从而生起敬信,断恶修善。
2014年12月31日 00点12分 4
念佛即念佛陀的十号,南传的版本更准确,北传加上了“如来”,并把“阿罗汉”改成了“应供”——应供是阿罗汉的三个含义之一,北传这样改是为了区别佛与阿罗汉以弘扬菩萨道。
2014年12月31日 01点12分
回复 生聞 :因此,北传出了十一号,就不是“十号具足”了,因此,北传习惯于将其中两个号合并,通常是“佛世尊”作为一号,有时是“无上士调御丈夫”作为一号,而这里是“世间解无上士”。总之看南传的就好。
2014年12月31日 01点12分
回复 生聞 :原来是这样啊
2015年01月04日 05点01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