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vel 11
       
      
	
	
	  小时候,生产队里小麦脱粒是在场院里用驴子或骡子拖着碌石毒转着圈地碾压,几年后,有了几台最老式的脱粒机,用柴油机传动,随后,有了电机,用电机代替了柴油机,再往后,脱粒机再买新的,个头也小了,结构也紧凑了,但脱粒的功效并没有小,移动起来也方便的多了。后来又逐渐有了组合型,电机和脱粒机一体的了。也有附在拖拉机后的悬着。这样多年后,联合收割机也出现了。
	
	2014年11月09日 03点11分
	1
	
       
     
    
    
      
	 
	
	level 14
       
      
	
	
	  这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们赶上了科技大爆炸的时代!
	
	2014年11月09日 11点11分
	2
	
	
	  
	  
	     
	    
	      
	      
		整个过程,就是在向农业现代化靠拢。虽然路途还很远。
	      
	      2014年11月09日 15点11分
	     
	   
	  
	  
	     
	    
	      
	      
		以前脱粒的时候,要好几个人,左邻右舍的都来帮忙,记忆中可热闹了
	      
	      2014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邻里互相帮忙,基本上都是义务。这时候条件好的能提供一顿饭,但那个时候都忙得热火朝天,基本上没空坐下来一起吃饭。
	      
	      2014年11月10日 14点11分
	     
	   
	  
	  
	     
	    
	      
	      
		回复 殷彦政 :每年麦季,每台脱粒机主能挣2000-3000元左右。烧一台马达还够本,如果烧两台,就完了蛋了。只要到了这个时候,我父亲基本都是几天几夜不睡觉。我也替他守过,不是不想睡,是根本就睡不着,那种滋味很难受,稍微在麦垛边上眯一下眼,一听马达呜呜的叫,马上心就揪起来了。
	      
	      2014年11月10日 15点11分
	     
	   
	  
	 
	
       
     
    
    
      
	 
	
	level 9
       
      
	
	
	  这个我内行,刚过。马达和脱粒机分体不方便处就是调整皮带跑中费事费力,刚刚调整好了,运行一段时间,又跑偏了,还得拿着榔头和木楔子调过来。于是有人聪明,就将马达和脱粒机焊在一起,用三角带替代了皮带,好处就是不用调马达了,节省了时间,可以抢的到更多的活,但弊端也有。首先就是移动机器太重,一旦下点雨,那就费了力气了,还有就是烧马达,因为憋住后没法掉带了,只能导致马达阻转,很快就烧掉了。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我当时比较天才,高中时候,就给父亲设计出了马达保护器,就是当麦子进多了,憋住了的时候,电路跳闸。但父亲坚决不用,后来他才跟我倒出实情: 人家的脱粒机都不跳闸,你这个时不时就跳闸,谁还用你的呀。
	
	2014年11月09日 13点11分
	3
	
	
	  
	  
	     
	    
	      
	      
		父亲是市场至上!你是技术至上!
	      
	      2014年11月09日 14点11分
	     
	   
	  
	  
	     
	    
	      
	      
		反正是脱粒机超负荷运转,脱粒机不坏,赶上时间就行。柴油机劲大,一般憋不住。老少爷们哪里顾得上别的,实际情况为准。
	      
	      2014年11月09日 15点11分
	     
	   
	  
	  
	     
	    
	      
	      
		回复 殷彦政 :开始的时候是按照时间来收费,后来脱粒机主发觉频繁烧马达,损失太大,受不了,就开始论脱离的重量来收费,这样好多了,一般就是一蛇皮袋估80斤,但也有农户想占小便宜,使用尿素袋子,一袋子有100多斤,还拿他没办法。
	      
	      2014年11月10日 03点11分
	     
	   
	  
	  
	     
	    
	      
	      
		其实老少爷们做事,只能是个差不多罢了,斤斤计较在这时候不好使。
	      
	      2014年11月10日 10点11分
	     
	   
	  
	 
	
       
     
    
    
      
	 
	
	level 11
       
      
	
	
	  现在用联合收割机收小麦,从南方开始往北,要忙一个多月,从安徽一直收到蒙古。按照小麦从南往北正好挨着熟挨着收割。
	
	2014年11月11日 11点11分
	4
	
	
	  
	  
	     
	    
	      
	      
		看来用镰刀割麦子的历史一去不返了,当年为了割麦子,累的一周直不起腰来。
	      
	      2014年11月11日 15点11分
	     
	   
	  
	  
	     
	    
	      
	      
		回复 北楼水库 :是呀,胳膊过后全是血道子!!!
	      
	      2014年11月12日 02点11分
	     
	   
	  
	 
	
       
     
    
    
      
	 
	
	level 12
       
      
	
	
	  脱粒机最早的一种比较简易,也挺危险的,结构就是大转子外边一个铁簸箕,然后粒子、麦秧从另一边高速喷出(部分粒子漏下去),从入口和出口都可以看到转子,曾经有人在进口处不小心把胳膊打碎的,忘了哪个村了,确有其事;出口的粒子速度也很高,直接从转子上甩出去,小石头打的人很疼,有次晚上打夜班脱粒,妇女孩子在那里整理自家分的麦秸,一会听到脱粒机里边爆响,大人都吓得跑到一边搞不明白,一会竟然飞出了一根耙齿!
后来的脱粒机设计科学了许多,进料口是往里绞,转子不再与外边接触,出口速度也慢多了,而且粒子、麦秧分离。
	
	2014年11月12日 01点11分
	5
	
	
	  
	  
	     
	    
	      
	      
		这就是闭门造车的结果,后来改了就是群众的身体损失换来的! 所以说,生活是第一老师!
	      
	      2014年11月12日 02点11分
	     
	   
	  
	  
	     
	    
	      
	      
		还有一个更危险的玩意----铡场机,就是一个轮子锯,好像买回来使用了一次就废了,没敢用的,一不小心人就两半截了。
	      
	      2014年11月12日 02点11分
	     
	   
	  
	  
	     
	    
	      
	      
		回复 梦绕浯水 :真是的!所以说,农机很多都没有检验证明!! 农家买的时候也是考察不够深入!
	      
	      2014年11月12日 02点11分
	     
	   
	  
	  
	     
	    
	      
	      
		回复 wqndsj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14年11月12日 03点11分
	     
	   
	  
	 
	
       
     
    
    
      
	 
	
	level 11
       
      
	
	
	  最早的这种脱粒机我没有印象了。但脱粒机的危险性是存在的,都是不准小孩靠近。
	
	2014年11月12日 02点11分
	6
	
	
	  
	  
	     
	    
	      
	      
		小孩一般没事,胳膊没有那么长,但就怕他们拽三角带玩,那玩意一旦挤着手,半截指头就没了。
	      
	      2014年11月12日 03点11分
	     
	   
	  
	  
	     
	    
	      
	      
		回复 北楼水库 :脱粒机不用了,农闲时曾在脱粒机上玩耍,我就被三角带挤了手指。不过小孩手劲儿小,只挤了一下,收回了手。
	      
	      2014年11月12日 03点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