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安宁 发布于2008-03-06 12:17:59 楼主老师能否举个例子说说看到的多余动作。 是不是装酷,才有的多余动作? lowendal 发布于2008-03-06 12:20:17 好的,比如典型的一个多余动作:换弓的时候甩一下手腕。 liusichengyin发布于2008-03-06 14:25:04 我们总是“抽弓”--这算一个吧 lowendal 发布于2008-03-06 15:09:13 楼上说的例子是一种多余动作。还有一些多余动作,比如,总是怀疑自己的弦不准,练琴的时候老是要对音。比如,脚上打拍子,咚咚咚。或者喜欢在拉琴的时候摇头晃脑、拉16分音符的时候常常参与大臂运动等等。 xiaoyao 发布于2008-03-06 17:01:53 抽弓,是什么意思呢? lowendal 发布于2008-03-06 17:10:12 所谓抽弓,就是在换弓的时候突然用力加快弓速,并发出明显的运弓痕迹的演奏现象。这个在初学者当中常常可以见到。这个问题严重的时候,会影响音乐的分句。破坏整体的音乐形象。 xiaoyao 发布于2008-03-06 19:38:24 怎么会犯这个错误? 我老师告诉我,要从容,用不着那样的急迫,没有自信心了。 泛音 发布于2008-03-06 20:20:21 愚以为,如果想探讨这个问题,必须要具体讨论每一个动作本身. 斑竹大人显然是行家,对于动作的运动学合理性,俺只有向您学习的资格,也希望斑竹能多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就说持琴:愚接受了来自于老师的观点,认为放松的状态即没有多余动作的状态.俺老师曾经讲,持琴持弓的动作和太极拳的起式不谋而合,当你的双臂放松伸出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左臂向左上,右臂向右下时,就是最好的持琴持弓动作,后来我了解到持琴的动作在太极里有个几乎丝毫不差的动作,就叫揽雀尾. 如果生硬的说放松,很不形象,很难让人理解他的本质. 更具体的说左手,我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发了他的左手照片,让大家个点意见,那位朋友的左手腕向琴颈倾斜稍过,导致他的手型有点板,缺乏弧线.我费了半天描述他的错误,结果那位朋友还是很不解,但是另一位女士建议他去握鸡蛋,感觉我鸡蛋的感觉,然后再想像握琴的时候手心里有个鸡蛋.我深以为那位女士的高明. 俺就想,如果我们的专家研究出了否和运动学生理学原理的技术动作,而后能用类似上面的形象方法描述出每个细节的形象感受方法,那大概会是对小提琴巨大的推动吧.(比如斑竹大人的<<5区位训练体系>>.)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就像足球场上没有完全符合教学动作的标准进球,是不是在相对更紧张的环境里,演奏者也会出现动作变形,或者为了刻意显示什么而表露出的别扭动作呢?我觉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罗那尔多的许多动作并不漂亮,但是他对于球的控制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思维去分析,当演奏者的心态在某一个乐句发生了变化,他的控制力调节他的运动去弥补一些不从容心态造成的障碍,这个过程的确应该被当成整个演奏中的一个败笔,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个败笔挽救的可能是一个更大的破绽,那么我觉得这种变形也是值得的.如果一个演奏者只是偶尔的做了这样的挽救性败笔(比如传说中paganini在忽然断弦时还能完成演奏,那种情况下他也会有爆发性的动作.),那么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习惯性的明显不合理的动作,那么就应当批判. 俺这一管之见,恐怕要贻笑大方了. [ 本帖最后由 泛音 于 2008年3月6日 20:23 编辑 ] violin_sophy 发布于2008-03-06 21:42:41 我过去是多余动作很多的一个人,拉琴动作非常难看……那时候不觉得什么,后来开始拉比较复杂的曲子的时候,发现多余动作是实在妨碍自己的拉琴。(快的曲子拉不快,慢的曲子拉不美……) 然后我就被要求“老老实实”的拉琴,就是老老实实的站在原地,身体也不能动。。(似乎是有点过了),但是就在这种“强制”中我发现了简洁的魅力,拉琴的动作我现在发现就是怎么简单怎么来,能“少动”就少动,能“不动”就“不动”。最典型的例子是我的左手,过去动作极端不规范,要按到音,手肘要做很多动作,要动很大幅度,后来我把左手手型纠正了,然后发现手肘要动的幅度很小,然后左肩也开始舒服了…… (拉琴真是一种放松的享受,每天在烦劳的读书之余……拿起我的小提琴,感到是那般的舒畅!) 52violin 发布于2008-03-08 23:58:00 回复 9楼 的帖子 泛音说的很有道理,以前我拉琴很硬,但是有一天有一个老师跟我说,你要学学太极拳,其实拉琴有很多动作跟太极拳有相似之处。于是我就去学了一段时间,真是就好很多。 转自刘洪老师音乐空间:http://violinstudy.net/2/viewspace-340
2008年03月13日 15点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