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拿着这种船用装甲还打不赢海战,可以吃屎去了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首先我普及一下材料力学原理。一块木材,木头还是这块木头,厚度还是这个厚度,树种还是这个树种。并不是“反正抵抗炮弹强度就都一样”了。关键要看这块船舷木装甲是用什么强度抵抗炮弹。抗劈裂强度最臭,抗冲切强度就是抗劈裂强度的三倍。抗剪强度又是抗冲切强度的两倍,抗冲压强度最强,是抗剪强度的两倍。
有些人就说了,“那我选择动用抗冲压强度好了”,对不起,木材到底是使用哪一种强度抵抗炮弹,那是取决于木船舷受力形式,是船舷构造和炮弹说了算的,不是你的嘴炮有权选择的,不以你的“嘴炮选择”为转移。
很不幸的是,传统风帆火炮战舰,木船舷总是选择抗劈裂强度来抵抗炮弹,还没等抗冲切强度使上劲,劈裂
破坏已经抢在前头发生了。
什么叫做劈裂?
木材中总有大量肉眼难以察觉的裂纹,等到木材受到铁球炮弹冲击,只要木材背后没有什么强硬材料顶住
木材,那么这大量的裂纹就会急剧受到拉应力而且应力集中(应力分布极度)不平均,在集中应力作用下,这些原本就存在的微小裂纹就会急剧扩大化和连接化,在几十毫秒(百分之几秒)内就会急剧发展成宏观大面积裂缝,使部分木材形成脱离体,整体性脱离船舷。先是小块木材形成脱离体迸裂飞出,后是较大块木材
形成脱离体迸裂飞出。其实这先后之间也就相差20毫秒到30毫秒而已,我这只不过展示个先后顺序。
所以,船舷厚度看似半米、0.6米很厚,但是抗冲切强度没等使上劲,就已经局部劈裂破坏脱离了。传统
木质战舰总是这个节目。换句话说,我船打中敌船的炮弹总是这个节目。
利用原有就存在的裂纹使之扩大化连接化(也就20到30毫秒就完成)很“省劲”,炮弹击穿船舷后还有
很多剩余速度,炮弹(已经打穿船舷了)以弓箭飞行的剩余速度飞向另一侧船舷,被弹回。然后以人力撇石子的飞行速度反向飞行,然后落在舱面,在地面弹跳。直到动能耗尽为止。在此过程中,炮弹只要碰到人体就必然打死阻碍着,这个“强炮之末”要比“强弩之末”厉害太多了(炮弹质量超过弩箭质量许多倍)。
2014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1
level 5
在铁球还有动能时候,每撞击一次船舷总是迸裂许多木质碎块甚至大块木材。就算人员没有被铁球本体刮上边,只要沾上这些飞舞的大木块、木片、木屑,也是非死即伤。可以说,四分之三以上的伤亡就是这些飞舞木材造成的。毕竟直接被炮弹打中(包括反弹和地面弹跳)概率不是太大。
在十七世纪甚至十八世纪,船舶设计师总是采用感性认识的方法----“反正受到炮弹冲击就船舷容易开洞,船舷越厚就洞口越小”。没有人去抠原理抠细节,也没有人懂得这些原理和细节。压根就不知道“抗劈裂强度、抗冲切强度”为何物。在感性认识层面,船舶设计师不见得比普通水兵更高明。所谓材料力学系统理论当时全世界都没有。说句难听的,就是21世纪穿越者也照样绝大多数人不懂,除非极端少数人系统学过材料力学。
2014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2
所以,我船打中敌船,每打中一发重型炮弹总能造成10人左右的死亡和重伤。包括被炮弹向前飞行打中,也包括被炮弹反弹或者地面弹跳击中,也包括被大、中、小体形木材飞舞所击中。要是引发一桶火药(没有殉爆),那就死伤20余人也属正常,炮舱里火药桶太多了,比比皆是
2014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至于敌船打中我船炮弹嘛,被向前飞行的炮弹直接打中那没办法,就得死。至于炮弹反弹和地面弹跳嘛,你这炮弹速度已经大减,成了强炮之末。你那点反弹飞行速度低得很(甚至不具备反弹资格),很容易就躲开。木材飞舞基本被“软装甲”(不挡住炮弹,专挡住木材)拦住,你这木材就别来凑热闹了
2014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这强炮之末打死人没问题,但是这强炮之末就连密封火药桶都打不穿。你这飞进来的炮弹只限于向前飞行途中直接打死人,而且就算打中了,也只限于打死一人,断无穿过人体接着飞行的剩余速度。要是这个飞行路途中没有撞上人,你这炮弹杀伤力只好作废
2014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level 5
关键是让木材的抗冲切强度能够使得上劲,光靠嘴炮和愿望可不行。
木材背后(不许是“前面”)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钢材横向顶住这木材,而且这坚强有力的钢材还不能依附在木材上面(这是总体前提)。如果钢材依附在木材背面,木材受破坏的脱离体向后飞舞,依附在木材之上的钢材
也随同跟着飞舞,就算钢材本身再是坚固有力也没用。
而且这种钢材以角钢、长条扁铁这种“杆系”为外形。杆与杆之间要足够密。比如间距30厘米。这种用以拦住木材不至于劈裂破坏(不是拦住一切破坏,切切)的长条形钢材必须竖向安置,不能横向安置,横向安置没用。说白了就是垂直于树木纤维方向安置。
长条扁铁以横向小规格角钢(即横肋)为生根固定点,横肋以竖向较大规格角钢(即竖向主肋)为为生根固定点。竖向主肋以舱顶平面和舱底地面为两端固定生根。这些长形钢材反正不允许依附在船舷本体上,要是依附在船舷本体上就成了笑话了。你是去阻拦他的,你怎么反而依附在阻拦目标身上?岂不是随同阻拦目标一同跑了?
待续
2014年10月27日 03点10分 3
level 5
一般位置用不着动员木材的抗剪强度或者抗冲压强度能使上劲(这个难度相当大),只要能动员木材的冲切强度能使上劲,那就感激不尽了,就烧高香了。同样是45厘米厚的炮舱舱壁,我船的强度是敌船强度的三倍呢。
什么?炮弹飞行路线不从长条竖向肋经过?没关系,炮弹对木材前冲力从长条竖向肋经过就行!炮弹对木材前冲力按照30度角进行散布传力(这是一个材料力学原理,一般人不懂)。炮舱木材足有45厘米厚呢。长条竖向肋的横向间距不超过30厘米。不论炮弹打在什么位置,总有一部分前冲力传递到一条竖向肋(偶然情况)或者两条竖向肋上面(正常情况)。木材裂纹扩大化还没等形成彻底贯通脱离体,木材就已经受到竖向肋阻拦了。裂纹遭到压应力阻拦就会阻挠裂纹进一步扩大化。
待续
2014年10月27日 03点10分 4
level 5
木材就已经受到竖向肋阻拦了。裂纹遭到压应力阻拦就会阻挠裂纹进一步扩大化。
裂纹贯通脱离体向前飞迸是不可能了,可是炮弹依旧使劲向前拱,那就不借助于裂缝,强行把木材冲切出一个
圆台形孔洞呗。
反正都是被打穿,两者有区别吗?区别大了去了,是原则区别。
待续
2014年10月27日 03点10分 5
level 11
早见你说船装甲,浮想联翩,大块钢板加工比较费劲吧?原来是山寨版铁甲舰。看样子你说的应该可行。如果船内再挂一块湿毛毯,防飞木用,可行不?不多挂,就在人员聚集区。
2014年10月27日 13点10分 6
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块钢板。主要防御措施是让木材原本就存在的抗冲切强度使的上劲,而不是弄一块钢板把炮弹“挡住”。湿毛毯太昂贵不用它。我用湿帆布,湿而不趟水的湿度,这种帆布挡不住炮弹也不想挡住。挡住木块、木杆、木屑不至于乱飞就行。整个舱壁内表面就是湿帆布。湿度不可过大以防水雾遮挡视线
2014年10月27日 15点10分
level 5
战舰外壳是有铁皮,不过那绝对不是“钢装甲”概念,这个铁皮就是送给炮弹打穿的。炮弹飞过来毫不犹豫就打穿了铁皮。不过不能白白让你打穿,在打穿钢皮以后得损失8%到10%的速度(以24磅炮弹在320米发射为例)。炮舱舱壁外敷4毫米钢皮,让炮弹损失速度8%,底舱船舷外敷6毫米钢皮,让炮弹损失速度10%,
仅仅是洞穿钢皮不可能速度消耗那么大,关键是外敷钢皮与木质船舷之间留有2厘米的空隙。中弹时,钢皮在炮弹前冲力推动下,发生大面积凹陷,凹陷出一个长径0.6米、短径0.4米的椭圆变形区。真正抵抗炮弹的是整个变形区域,而不是局限于直径18厘米的弹着点。我这是大面积钢皮全都抵抗炮弹,而不是光一个弹着点部位抵挡炮弹~附近的钢材却在那里打酱油。当然,大面积钢皮抵抗炮弹也根本挡不住,挡不住不要紧,先把炮弹速度降低10%,也就是冲击动能降低20%,因为动能等于速度的平方乘以炮弹质量。
我这从来就不是“设置一道铜墙铁壁,嚓嚓一下彻底挡住炮弹”的概念,我这是“逐次抵抗战”,分成几个阶段逐步消耗炮弹速度,飞行炮弹每冲破一重阻力就要“支付”相当速度。等到冲破了一切阻力,终于飞入船舷内表面,速度已经降低到“人力撇铁饼的飞行速度”,形不成太大危害了。这还是24磅炮弹在320米距离发射。
要是18磅炮弹在320米距离发射,就连炮舱舱壁都不见得能飞进去,就算侥幸飞进去了,也是刚一冲破
木质舱壁,就立刻进入下坠过程,飞了2米或者3米后就已经下坠到地面。这个强炮之末飞行速度理论上能打死人。
实际上水兵们已经能够躲避这个超低速飞行的炮弹了。
要是18磅炮弹在320米距离发射,就连底舱船舷都飞不进去,底舱船舷厚60厘米,要比炮舱舱壁(45厘米)
厚多了,这个木材抗冲切强度一旦使得上劲,18磅炮弹破坏力就非常低微了,除非侥幸从炮窗打入的18磅
炮弹还有点看头。
2014年10月27日 16点10分 7
为啥不是8毫米吼钢板?我还不缺这点钢材。关键是钢板安装费远远高于钢板本身材料费。而且还是跟钢板重量的平方成正比。6毫米钢板安装费(未计入钢板本身价钱)是4毫米钢板安装费的2.2倍(不是1.5倍)。因为水线以下特别重要,这才安装6毫米厚“搪塞钢板”。压根就挡不住炮弹,只能叫“搪塞”
2014年10月27日 17点10分
level 5
双方在320米距离互相开炮。
我打中英国人炮舱10发24磅炮弹-----就能打死打重伤一百余人。
反之,英国人打中我炮舱10发24磅炮弹,只能打死7个人到8个人,没有打重伤的,被24磅炮弹直接打中必死,没有重伤那一说。
我方死一个人,英国人就要对应死亡和重伤一百余人。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关键是这个战损比达到1:13.英国人绝对吃亏。
只要我舰官兵恪尽职守,这个1:13就足足够够了,用不着纯炮战一个人都不死。
反之,要是我舰官兵玩忽职守,让敌人搞成接舷战、撞击战、一百米以内自我爆炸攻击(神风攻击),就算先前的纯炮战一个人都不死,这场海战也照样全舰覆灭。
有了这种装甲已经足够了。用不着进一步提升战舰性能,只要不玩忽职守就稳定能打赢。
反之,如果玩忽职守,给敌人弄成了接舷战、撞击战、一百米以内自我爆炸攻击(神风攻击),别说是木质战舰了,就算给你一艘蒸汽机铁甲舰,也照样败坏个一干二净!
无论怎样玩忽职守都照样能打赢的战舰不存在。就算一艘战列舰对阵一艘驱逐舰,只要战列舰官兵足够玩忽职守,让驱逐舰近距离发射8颗鱼雷,也照样被驱逐舰雷击击沉!
无论怎样玩忽职守都照样能打赢的战舰-----任凭谁都设计不出来。
2014年10月27日 16点10分 8
level 1
看着帖子学了不少,早就知道木质战船大量伤亡都是因为碎木横飞造成的,不过才知道这些方法。外裹铁皮比较麻烦,但是战船牺牲十几吨的吨位在内侧安装栅栏装甲然后挂湿帆布看起来很有道理啊。
2014年10月27日 17点10分 9
安装栅栏主要目的是挡住木材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化贯通化,好让木材中原本就存在的“抗冲切强度”使得上劲。至于栅栏挂帆布那是附带内容,不管挂不挂帆布都要设置钢铁栅栏
2014年10月27日 17点10分
而且不管帆布是干是湿都有阻挡飞木的作用,湿帆布可以挡住大块飞木,而干帆布只能挡住中块和小块飞木。不管有没有时间去喷湿帆布,这个帆布先安装了再说,就算没喷湿也照样有用,力度略少一些而已。要用密网喷壶喷水,不要用普通容器泼水,以免水量过大、水蒸气过重阻碍视线
2014年10月27日 17点10分
牺牲十几吨的吨位算什么,我舰整整少了一层炮甲板还有26门舰炮,还整整少了七十吨压舱物。跟英国同等火力输出战船相比,我舰整整少了140吨重量
2014年10月27日 17点10分
level 5
只要我舰官兵自己不玩忽职守,敌人就弄不成接舷战、撞击战、一百米以内火药库爆炸
攻击(被我舰炮火打中火药库也算)。
只要敌人弄不成接舷战、撞击战、一百米以内自我爆炸攻击这类节目,他们就输定了!
换句话说,只要我舰官兵自己不玩忽职守,英国人一点胜利的可能性都没有,哪怕兵力对比(指大船船数
对比,不是人数对比,下同)三比一也照样白搭!
为啥不说兵力对比五比一?要是兵力对比五比一,就容易让英国人近距离紧密包围,然后接舷战、撞击
战、一百米以内火药库爆炸自杀攻击那一套节目就上演了。所以不能允许挑战五倍兵力。并不是他们五倍兵力的炮火有多厉害。打纯炮战就算他有五倍兵力也照样捞不到便宜,但是他们肯定不会打纯炮战。
兵力对比三比一,只要我舰官兵不犯愚蠢错误,英国人根本近距离围不住。远距离围住一点用都没有,我舰公然大模大样从英国两船之间强行冲过去。英国人在300米外炮击那点时间,根本不足以对我舰造成值得一提的伤害,就连明显降低我船航速都别想做到。
只要英国人近距离围不住,他们就离惨败不远了。纯炮战方式他们铁定打不赢,就算他们侥幸打中我船火药库也照样打不赢。除非我舰官兵失职能到了自身火药库连中八十发炮弹------那个愚昧程度则另当别论。
我船火药库能扛住10发、12发炮弹而不至于被引爆------这还不成问题。
另外,既然英国人频频击中我船火药库10次、12次那个运气程度,是不是他们自己火药库也让我舰
击中个3次、4次的才对劲呀?这已经是给英国人开了金大腿了。
我船火药库能扛住10发、12发炮弹而不至于被引爆。可是英国战船火药库就连1次被击中都扛不住,立马引爆!
要是这还嫌不够?只许他们击中我舰火药库10次、12次?却不许我舰击中他们火药库哪怕一次?
这已经不叫“金大腿”了,这叫“金大象”了。这叫作弊,这叫无效描写!从概率论视角,这种
概率是不可能发生。要是这种微概率事件都能“无巧不成书”,那就干脆宇宙中掉下一颗流星把我舰
直接砸毁好了,反正后者的发生概率还略微大于前者。
2014年10月27日 17点10分 10
level 5
我舰船体底盘外形就是基本抄袭六百吨盖伦船,只进行“微调整”,不作大的改动。
英国六百吨盖伦船是排水量六百八十吨,战斗全重六百吨。
我主力战舰则是排水量六百四十吨,战斗全重四百六十吨。
整整少了一层炮甲板和26门重型舰炮,这个重量差距非同小可。
我船是炮少而炮利。英国船则是炮多而炮钝。要是英国人盲目模仿我船外形,就模仿成了“炮少而炮钝”,那就愈发不扛揍了。
什么叫“炮利”?
我船装备钢铸舰炮,相比英国人的青铜舰炮,具有远度优势。精准度优势,炮弹发射初速度优势(就是炮弹
破坏力优势)、发射频率优势。我船舰炮的优势是全方位的,这一系列优势必然反映到杀人与被杀方面。
而绝对不是----口喊几声“优势”然后该发生什么还发生什么~就跟青铜炮对阵青铜炮一个样。
2014年10月27日 18点10分 11
level 5
英国六百吨盖伦船战斗全重六百吨,其中压舱物倒是弄了一百二十吨,好玩吧?
根本原因就是英国人“炮钝”,准度不行,为了弥补准度不足,就拼命增加舰炮数量来弥补(迫于无奈
的下策),为了拼命增加炮位,被迫弄了三层炮甲板局部四层。这样一来,舰炮数量倒是堪堪提升上去了,可是有获得必有付出,相应代价就是船体重心提高了。横向风浪一打,船体横向摇晃,很容易侧向倾覆,为了
避免侧向倾覆,又被迫在船底安装了一百二十吨压舱物(就是铸铁块)来降低重心,这下子总算勉强不至于横向倾覆了。
我船就算干脆不要压舱物也不至于横向倾覆,但是这样一来,船体横向摇晃程度加剧。直接影响炮火命中率。
为了不降低炮火命中率,必须提高船体稳定度,于是这才安装了五十吨压舱物(就是铸铁块)来降低重心。
别看我船只有五十吨压舱物,比英国人的一百二十吨还少了七十吨,其实我船遭遇风浪横向摇晃度照样
明显小于英国主力舰。船体侧向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船舱层数的多与少,重型舰炮数量的多与少,这才是主要因素。至于压舱物吨位多与少,只不过是个次要因素。
2014年10月27日 18点10分 12
level 5
外裹铁皮是比较麻烦。但是只要这个铁板足够薄足够轻,这个麻烦程度就在可接受范围内。当然这套
足够薄足够轻的铁皮根本不可能挡住炮弹。只要把炮弹速度略微降低一些,这个铁皮就算完成任务。
关键是铁皮千万不要紧贴木质船舷外表面。要是这样紧贴,这个铁皮就得不偿失,不如不安置。
铁皮光靠被洞穿减低不了10%速度,这种足够薄的铁皮轻易就被炮弹打穿,关键是那两厘米的
空隙,给铁皮大面积凹陷变形预留了空间。铁皮主要是靠大面积变形消耗炮弹一些速度,至于被
洞穿(来消耗速度)----跟大面积变形相比只是个辅佐措施
2014年10月27日 18点10分 13
level 8
长知识
2014年10月28日 10点10分 14
楼主夜猫子,也不晓得吃哪碗饭,看样子知道点工程材料力学什么,穿越众没带上,可惜了。不然就是一工业部长哇!再次也是某大厂的一把手兼总工哇
2014年10月28日 11点10分
回复 被抢的石头疙瘩 :至少是海军工业部部长。海军工业部要跟一般工业部分开。岂止知道材料力学理论而已,而且还相当精通
2014年10月28日 14点10分
level 5
既然楼主讲了这么多,为啥历史上没有被采用呢?-----------------------------------------------------------------对呀,为什么历史上各国海军没有采用风帆渔船装备犀利野战炮呢?只有人民解放军的“陆军海战队”采用这种节目。没有任何先例,这就叫“陈船利炮”。陈船利炮就是极端落后船体跟极端先进火炮的畸形结合。世界各国经典海军没有碰上这种畸形结合。陈船和利炮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海军装备,这么结合“不般配”,就算“不般配”,解放军陆军海战队也得这么船与炮结合,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你想怎么才“般配”?落后渔船装备生铁10磅前膛炮,这下子船和炮倒是“般配”了,这下子倒是有先例了,可是凭啥呀?解放军明明拥有现代犀利野战炮,偏要弄个极端落后生铁炮去般配渔船?凭啥解放军自我降低武器水平?你当然会说“那就把战船水平提升上去,跟现代野战炮般配”。真是站在说话不嫌腰疼。解放军手中就只有这么落后的战船,战船水平一时半会提不上去了怎么办?难道故意把火炮水平降下来去追求“历史上曾经有采用”不成?我这也一样,历史上风帆火炮战舰时代,全世界也就没有材料力学理论。等到后来科学发展成“有了材料力学理论”了,火炮水平已经慢慢发展到线膛炮爆破弹了,这套钢木复合装甲对付动能冲击弹非常管用,但是
对付线膛炮爆破弹就不管用了。
我这“穿越1630”恰好是-----我明明具有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的先进材料力学理论,同时世界上又没有线膛炮爆破弹(这种遭遇方式在正规历史从来没发生过),放着那么科学的材料力学理论我凭啥不使用?非要把装甲水平人为降低到“经验方式”来追求“历史有先例”?
这不跟用生铁10磅前膛炮去装备渔船一个样了么?这不成了自废武功了么??
2014年10月28日 14点10分 16
世界各国海军装备史只有“陈船陈炮”或者“利船利炮”这么结合的,从来就没有“陈船利炮”这么畸形结合的。解放军陆军海战队不也这么结合了么。解放军当时就这装备。利船没有,利炮则有!怎么?还要追求“历史有先例”人为降低成“陈船陈炮”不成?
2014年10月28日 14点10分
在解放军渡海作战以前,古今中外只有海军舰队和海军陆战队的,历史上从来就没出现过“陆军海战队”的,解放军不也这么组合了么?解放军当时就这个“陆军海战队”的装备。有什么装备就有什么组合方式,没有历史先例就从现在开始。先例是人创造的
2014年10月28日 14点10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