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何用人难留人更难
hr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现在年轻人有一句话“你没跳过几次槽,你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为什么现在企业会用人这么难,年轻人为什么又会频繁跳槽呢?
第一:企业用工需求量急骤增加,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是造成企业“用工荒”的客观因素。
1、新增企业和现有企业扩大规模,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增加与劳动力增长不成正比。
2、区域竞争激烈,周边地区也在“抢工”,许多原本在我市务工的外来人员,如今在“老家”也能实现就业,纷纷“打道回府”,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回流。
3、我市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现有的工业企业大都集中在电子、服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即使有部分高新技术的行业也基本上是组装加工式的。
4、企业技术升级,对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的要求相应提高,技术工人严重短缺。
5、部分劳动力的“眼高手低”加剧了企业用工难的矛盾。老一辈员工能吃苦耐劳,更愿意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收入,新一代员工多数出生于后80年代,除了注重待遇外,也关注生活享受,往往排斥加班加点;同时,本市一些失地农民和上岸渔民以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等为借口而不愿就业。
2014年09月23日 02点09分 1
level 5
第二:企业劳资关系不协调,无法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需求是造成企业“用工荒”的内在因素。
许多企业存在着:同工不同酬,劳动关系失范;同工不同时,劳动强度大;同工不同权,社会保障缺位;员工管理不科学,劳动保护缺失;生活环境差,设施配套滞后;没有企业文化,无法凝聚人心等问题。特别是《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实施之前,部分企业为规避责任,大量清理企业用工的做法,极大伤害了员工的利益,加剧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2014年09月23日 02点09分 2
level 5
第三:政府的政策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市场就业机制等的不完善是加剧是造成企业“用工荒”的重要因素。
1、最低工资标准的误导。我市2006年的最低工资标准(同口径)远低于广东、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城市,导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远远低于这些城市,在19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九,用工的流向自然向排名靠前的城市转移。而我市内部也有“剪刀差”即思明、湖里和海沧750元,同安、翔安和集美700元,进一步加剧了同安、翔安和集美的“用工难”。
2、对产业引导缺乏有效的调控。调查发现:世界500强企业在厦门设立的67个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基本不缺工。在我市工业企业中绝大部多数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对标准厂房引进的项目未设置“门槛”,很多引进的是简单的加工企业,用工需求量大,这类企业的用工更是“难上加难”。
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就业相关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全国其它14个副省级城市相比,存在着级别低、编制少等问题。虽然在带领企业外出招工、举办各类就业招聘会、校企对接会、与劳动力输出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如何进一步向外拓展引进劳动力渠道,如何对企业用工进行有效指导等方面亟待加强。目前虽然建立了市、区、镇、村四级劳动力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但镇、村农村就业协管员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就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公司用人难,和留人难,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管理呢?对我们应该按劳分配,那么我们记录这方面就是一个烦琐而重大的工作了,所以就需要我们的中国职业信息管理系统,只要有了这个我们就可以轻松实现管人易,用人易。
2014年09月23日 02点09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