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艺斌教师节文章《不忘恩师情》
高艺斌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1976年工人文化宫举办画展,我看到李承恩老师画的《春》。一位少女在藤萝下读书,绿荫里透着阳光,洒洒落落的淡墨浓彩,春意浓浓,我驻足了好长时间,只有一个感觉:美!1978年我们几个同学在文化宫画水粉写生,间歇时,一位同学请温崇圣老师画像。我们都围着看,只见温老师几笔勾出面部轮廓,又用皴笔擦脸勾发,再用重墨点晴。稍加渲染,施以淡彩,一幅水盈盈秀美的少女就跃然纸上。这是水墨画特有的感觉,淡雅、清馨。
2014年08月27日 03点08分 1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我开始学画仕女图是1980年夏天,那是温读耕老师给我们上课,示范画《蔡文姬》。我站在桌边,目不转晴地细看他的每一笔法、招式、用笔和用墨,就连开始裁纸、中间凉墨稿和最后题款,都一一记下。示范结束时我拿笔记本记下示范过程和一些重要细节,因为我深知“学艺不易”。回家后画了几幅仕女图就搁下了,因为当时正搞西画创作。
2014年08月27日 03点08分 2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1980年秋去北京写生两个月期间,我到故宫、美术馆和画店参观,看到很多名家作品,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直观的感受,也让我对民族文化有了新认识和进一步了解。我曾和同学说:在北京两个月所学的东西比以往两年学到的还要多。
2014年08月27日 03点08分 3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1983年春,我到工艺绣品厂办事,看到设计室里挂一幅工笔仕女图,一位美女拿着团扇,看上去含蓄端庄,有古典的韵味。看落款,是焦丹老师画的。
2014年08月27日 03点08分 4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1986年有一位朋友出国,我给他画了两幅仕女图。不久来信说画卖了,请再画一些。于是我在家开始忙着画起来。我对挣钱不是很感兴趣,怎样画好画才是我的的心愿。这些日子,我常到文物店看橱窗里费丹旭画的一幅仕女图。这是一幅小写意,敷以淡彩,用笔挥洒放纵,但人物不失传统。
2014年08月27日 03点08分 5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这期间国外朋友订了许多我的画,文物店、友谊商店和一些画廊也订了一些我的仕女图。
2014年08月27日 03点08分 6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有一次,我带着几幅仕女图去文化宫请教苏国景老师,他说:“怎么没题款?”他知道我在这方面缺少经验,就给我讲解题款和钤印的常识。
2014年08月27日 03点08分 7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学画仕女图是比较顺利的,主要得益于许多老师对我的指导。自已在素描人像、人物速写和白描人物有扎实功底,工笔淡彩、工笔重彩也画的不错,又长期画水彩、水粉和油画,对色彩和水分比较熟悉,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仕女图是个传统题材,要把传统的绘画语言理解好、把握住,必须靠大量的作画实践来解决。如果要画脱离传统画法的仕女图,那将是另一回事。在绘画创作上,要求新,也可扬古,也可求新扬古同步。但不可没有目的性,也就是说不可在思想上没有追求。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8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我边画边学,把学到和领悟到的美学知识尽其能地融进作品,但还是感觉有欠缺,那是什么?经过反复揣摩我认为是“古雅”。这是传统文化特有的,是一种朴素美和自然美,是美的基础,不可失之。那些日子我天天去图书馆,看古代名作:顾恺之《女箴图》,张萱《汉宫图》和《捣练图》,周昉《听琴图》和《簪花仕女图》;张瑀《文姬归汉图》,唐寅《李端端图》……一幅幅看,体会,再看、再体会。回家后我边画边揣摩,积累了千余幅后,才放松下来。是因为一直有一个愿望,要搞出更有新意、更有深度的作品。经过反复筹划,1988年秋我开始了艰难的《红楼梦》长卷创作。在长卷创作期间,还抽空画一些山水、花鸟、仕女图和其它人物画。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9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1993年教师节,大连名人协会在青少年宫为我举办了“仕女百图展”。参观的人非常多,社会各界都有,新闻单位工作人员就达三十余人。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10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展出三天,观众达万余人。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晁德仁老师致开幕词,市领导及邓刚、钱令希、徐桂珠等嘉宾剪彩。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11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参加展览的有陈正、朱纯一、满春芝、李褐、矫全惠、刘峰、李风阁、张天放、李佐、项福武、刘鸿志、杨义亭、皱洪恩等书画界前辈和朋友及各界人士。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12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初青云老师带着一队大学生来参观。过了一会温读耕老师也来了,我陪着他从第一幅看到最后一幅。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13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这 是 一 次 难 得 的 学 习 机 会 ,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14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温老师逐幅地看,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15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还加以评点,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16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看第一幅时他说:“这幅侧脸画的不错”。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17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看过十几幅后他点点头。中间有一幅,他说:“脸着色过多,显得平。在颧骨上面空一些。”后面有一幅没骨画法,农家女在田间擦汗。他说:“这个画法较好,可在这方面探索一下。”看到最后,我说:“温老师是您把我领进门,今天又给我指导,谢谢您!”温老师笑笑说:“你画的不错,但还要继续努力。”老师的鼓励和教诲,我只有一个,把画画好来回报他们。李承恩老师看完画展高兴地说:“鸿雁经过长途跋涉,就要到达彼岸。”挥笔写下“鸿雁于陆。”焦丹和刘天生老师题写:“笔墨传神,栩栩如生。”苏华老师写了一首古诗,张清翔老师题写:“潜心摹写,刻意求新。”孙齐嘉老师题写:“妙处难得。”郑子平老师题写:“峰高无坦途。”还有许多老师和书画朋友为画展题字。于涛老师跟了画展大半天,高兴地说:“画展够规模。”拿起签名大册页,在前面画了一幅极其珍贵的《王冕画荷》。在画上题写:“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18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这次画展,最重要的收获是书画界前辈给我的鼓励和鞭策。老师们毫无保留地赐教使我得益匪浅,我非常感激,借此机会再次向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19
level 5
平孟明谣 楼主
画展后,应邀南下广州、深圳。我亲自到著名画家刘济荣先生家拜访,拿出十几幅仕女图请教刘老师,他一看就说:“画的好,画的不俗。”刘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使我更坚定信心:要创作出更好更美的画作。
2014年08月27日 04点08分 20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