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孟明谣 平孟明谣
可接视频单
关注数: 34 粉丝数: 49 发帖数: 5,159 关注贴吧数: 26
高艺斌游记:《南岭烟云》 南岭烟云 一九九三年十月,我应邀南下广州、深圳。那天中午列车进入岭南地界时,眼前的景象一瞬间把我的目光和心灵紧紧的攫住了。 这里绚丽飘拂的云雾不遮天,阳光于云雾交相辉映。如七彩霓虹游游荡荡,优雅多姿,还时隐时现。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了无数块深灰色的云,在低空向东飞奔,他们飞得那么低,紧压着蓊蓊郁郁澄清如练的山林和水面,仿佛一举手就能捉住一块,填到画纸上。 一场倾盆大雨,把车窗罩住,只有十几分钟,滂滂沱沱的雨就停了。大半个天都是蓝盈盈的,不见一丝一缕纤尘,阳光四射。当我打开窗,一幅“山水图”映入眼帘。 高高雄起的山脉,顶起了画框的边线,一峰连一峰,山坡上郁郁葱葱,沟壑被雾遮掩,山脚下,用墨线勾勒出的水田埂上有几个穿水红色短褂的乡姑娘挑着箩筐,一个少年举起树枝追赶着两头褐色水牛,往被雾掩着只露出几点黑色房盖的屯子跑去。在蜿蜒着伸向山里的小河上,一群群白鹅灰鸭直着脖子“哇——哇——”地叫着,像箭一样飞驰的几只白鸽,划破了重色调的山腰。 火车“轰隆……轰隆”的跑着,穿过一条隧洞后,一片片云雾追赶上列车,在车前车后,忙上忙下。在雾的缝隙里,大山把画框冲开,已看不到山的整个雄姿,只能看到山的臂膀,我分明听到大山的呼吸声。我们已被她搂在怀里,她用非常清淡的芳香洒满车里车外,她还用清风抚慰我们。我感激、兴奋,在心里一遍遍说:“大山您好,您的品格、胸怀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崇高艺术!” 我的内心涌起激越之情,这情化作了一幅幅心画。从那时起,我就一下子领悟了中国的:“山水画”了。 此后,我在创作国画《红楼梦》长卷之余,挤时间画“山水”,一画就是几千幅,这些画与以前的山水画大有不同了。 怪不得一位朋友看了这些画,高兴不已。为此他竟写了一篇挺长的文章,其中对我画的《南岭烟云图》大加评论:“……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奔于山前、川下,飘过岭上十几峰,弥漫于岭下……。但是,庄重的南岭,还是袒露出它坚硬的骨骼,岩石;青绿色的衣裳,丛林,土红色的血管,山道。云,在这里只为画活,有了这活,画就生动,就富有神采。” 我深深感受到“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之重要,生活给人的启示是丰富的。就拿这云这雾这山来说,给我创作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滋养,它给我悠远的情思、蕴藉的意味、绚烂的笔触,可能支撑我终生的艺术创作。每次画“山水”,脑海中就浮现出南岭云雾,随之心中就云山、雾海地磅礴激荡起来,开篇终笔,不能自已,成竹于胸,一气呵成。这些都要归功于古人的“自然造化”一说。 1997年11月2日 高艺斌 1993年10月,应邀南下,是叶选钧先生安排,我拜访著名画家刘济荣先生、拜访广东画院几位老画家。到齐雅斋展示我的作品,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介绍我作的国画《红楼梦》长卷创作体会。著名红学家曾杨华先生赠我他的红学著作。之后,赴深圳文化交流。住叶先生家几日,我住的房间有一幅叶剑英亲自题写:攻城莫畏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关于高艺斌的文章 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杂志《大连一然女子修养学堂》第三期文/玉蔫 初识高艺斌,是在学堂《艺术插花提高班》的国画欣赏课上。 那天,我因为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匆匆赶到学堂时国画欣赏已经开始。讲课的是一位相貌儒雅、声音略带嘶哑的中年男子。课程内容是我以前从未涉猎,而现在却非常渴望了解的知识。我贪婪的吸收着,虽然现在已不太能记清当时讲了些什么,但老师那谦逊的微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种笑容,是经历世间曲折、包容众生却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 后来,在评论那些生前作品一文不值而身后作品价值连城的画坛巨匠时,老师显得有些激动。当时,他列举了美国作家海明威说的一句话:真正的作品,是写给后人看的。老师谈着自己的感受;那些画家生前的作品之所以不被人们接受,是因为他们不屈于权势。不愿人云亦云。讲课中有些学员很随意的谈论着这些命运惨淡的艺术家时,老师表现的异常激动,他面色惨白,手足无措,极度愤恨而又两眼无奈的说:“你,你可不能这么讲啊,这些艺术大师生前已经够不幸的了,死后可再也不要遭到他人的玷污啊。。。。。。”一位画家,如果能这样为一位与他毫无干系的艺术家辩解,甚至不惜去拼命,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啊!亦如真正艺术家们身上所固有的那种单纯。 讲到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时,老师那种全身心的钦佩之情不由自主的又流露出来。大师的胸襟开阔、豪放不羁,甚至大师的一毫一末、一收一放,他都深深为之折服。讲课中他不时的停下来,出神的说“大师怎么能想到这么画呢”?看得出,他又神游在大师的国画艺术中了。 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他没有显出任何张扬之色。他讲自己作品风格的转变,讲自己也是个未能免俗之人,为了生存,偶尔也画画鸳鸯等美好题材的作品。就在他生活最困苦潦倒之时,美国一富豪看上了他的画欲用重金收购三十幅。可他当时只有六十幅,他不愿意为重金而在极短时间内随意创作。后来说到为什么没有与那位富豪成交的原因时,老师说他除了不愿意随便创作外,还有就是看不惯那富豪言语中流露出对中国画家的轻蔑态度,他以为中国画家会对他的重金感激涕零。看得出,老师不仅有真性情,更有那份傲骨。 他,就是大连著名的国画家——高艺斌。 高老师是位有心之人,十年前便着手创作世界长卷《红楼梦》。虽然作品还没有全部完成,但已有多人欲出重金收购,为了不让这些事情分心,他全部谢绝。 短短的一节课,我不仅了解许多欣赏国画的知识,而且还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