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7 大卫·里恩简介David Lean,中文翻译大卫·里恩。1908年出生于英格兰,1928年开始从影,早期以拍文学戏剧电影著称。1942年,他导演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浪漫之作《相见恨晚》。1946-1948年,他将狄更斯的《孤星血泪》和《雾都孤儿》搬上银幕,制作的影片有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从50年代中期开始,里恩的风格为之一变,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专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大西洋两岸英美观众双方口味的电影),《桂河大桥》即是五十年代英国最著名的“跨洋电影”。里恩以雄厚的美国资本为后盾,将影片拍得壮观宏伟。由此,他获得了第一个最佳导演奖。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历史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并获得了第二尊金像。 1965年执导“日瓦戈医生” 1984年执导“印度之行” 从影四十多年,大卫·里恩只拍摄了16部影片,但获得奥斯卡提名 竟达56次之多,共获得27项金奖,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导演奖提名, 两次获奖,被称为英国电影届的泰斗。
2008年01月26日 15点01分
12
level 6
8 路易·马勒简介Louis Malle,中文翻译路易·马勒。1932年10月30日出生于法国北部,父亲是法国北部闻名的实业家,母亲是著名糖业工厂的继承人。马勒从小在天主教的严格家教中接受教育。二战后爆发后的混乱时期,马勒随父亲辗转各地,这种童年的颠沛以及德军占领的影响,使得马了几乎从来没有固定的学校教育。马勒一向就对自己生长的富豪家庭怀有叛逆精神,因此在动荡的少年时代依旧沉溺于自己的孤独之中,这也成了他喜爱电影的原因。 马勒少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发生在他12岁的时候。当时,他寄读于枫丹白露旁的卡尔穆·塔文学校。一天,德国盖世太保闯入校园,冲入课堂,抓走了三个犹太小伙伴,以及藏匿犹太少年的让·德·耶苏神父。小路易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令人恐惧的赤裸裸的法西斯暴行。在赴奥斯威辛集中营前,可怜的小同学凝望着大家,与伙伴们一一握别。那一刻让他永生难忘。每每谈及这段往事,他便怒火中烧,愤愤不已。这段深藏于内心的记忆或多或少为他长大后进入演艺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他晚年的《再见,孩子们》中予以再现 马勒在14岁时就萌发了拍电影的愿望,19岁进入法国高等电影研究员,认真学习了2年电影。在研究院学习时,马勒对电影理论并不感兴趣,而是一味努力实践如何表现影像。毕业时,他拒绝向学校递交论文,表明了他重实践不重理论的观念。 马勒还在电影研究院时,得到一个机会,随格斯特上校拍摄了一些类似科教片的纪录短片,这给急于实践的马勒提供了方便。随后,格斯特上校筹备拍摄海底纪录片《沉默的世界》,这部影片使用了改进过的摄影设备,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水下摄影。马勒随同格斯特上校在地中海、红海、印度洋等水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拍摄工作,并自己下海拍摄鲨鱼镜头。1956年4月这部当时少见的影片上映时,片头注明是两人联合导演。影片不仅在票房上获得成功,而且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界最高大奖。年仅24岁的马勒,第一次站在了戛纳电影节的领奖台上。 1958年,马勒执导了第二部剧情长片《孽恋》(又名:情人们),写一个富裕家庭的
太太
与一面相识的陌生青年,抛开传统的伦理道德,共度一夜纯粹的爱的生活。影片还是与莫罗合作,整部影片全由典雅优美的影像构成,以新鲜的手法和感觉再次震惊世界影坛,获得1958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奖。可以说,马勒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引火线,他以一个新人的面孔出现,拍摄的影片既叫好又叫座,使得更多的新人影片得以投拍,这才陆续推出雷乃、戈达尔、特吕弗、夏布罗尔等一大批新浪潮著名导演的处女作。 此后,马勒曾经试图与影坛前辈罗伯特·布烈松合作《抵抗》一片,后因意见不合分手。马勒开始自己撰写剧本,并与制片人扬朱里埃相遇,成为知交好友。在马勒富豪父亲的财力背景支持下,两人合作。大制片商拿破仑·穆拉王子非常赏识马勒的作风和能力,投资由马勒执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死刑台与电梯》,该片是随后兴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先声。当时,马勒年近25岁。全片大胆使用当时很流行的摩登爵士乐,以战后一代的新感觉在高度机械化和人性化的
巴黎
社会背景下,描写一个年轻人和有夫之妇发生暧昧关系,进而杀人,最后因一步之差被关在电梯中,束手就擒的故事。马勒在早先不久结识了舞台剧女演员让娜·莫罗,两人相互倾慕彼此的才华,相约合作。马勒也就从第一部剧情片开始了与莫罗的长期合作,莫罗也凭借马勒的几部作品成为法国银幕上的顶级女星。影片以高度紧张、冰冷的感觉以及相对黑色的风格吸引了观众,创下了高票房。影片还得到评论界一致的好评,著名左派评论家乔治萨杜尔称导演为“电影诗人”,影片还获得该年度“路易德吕克奖”。 1960年,马勒以默片时代闹剧手法拍摄了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地下铁的莎姬》(又名:扎奇在地铁);又让著名艳星碧姬·巴铎自己饰演自己,拍摄了半纪录半剧情的影片《私生活》,以崭新的手法和电影观念博得观众和影评家的一致好评。 1963年,马勒改编了法国著名小说《鬼火》,影片描写一个酗酒的堕落浪子,在自杀前的种种遭遇和颓废的心态。此时的马勒也已经接近而立之年,该片正是他有感而发,将自己怀念已逝的青春时代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带着极灰暗的颓废色彩。《鬼火》可以说是马勒艺术上的一面金字塔,并为他获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2008年01月26日 15点01分
13
level 6
剩下的不让发了。。。http://baike.baidu.com/view/532160.htm
2008年01月26日 15点01分
14
level 6
13 罗曼·波兰斯基简介又不让发了。。。http://datalib.ent.qq.com/star/1002/detail.shtml
2008年01月26日 16点01分
19
level 6
1983年的《德州巴黎》(Paris, Texas)使文德斯摘取了第3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桂冠,这部被称为“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的影片成功的表现了人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影片主要在美国西南部的沙漠里拍摄,影像风格极其鲜明,文德斯创造出极为宽广的银幕空间,从而成功展现出充斥在故事主角生命里的虚空感。 虽然《德州巴黎》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但是文德斯似乎还是更喜欢在欧洲拍片。也正是在自己的祖国,文德斯拍摄出了他最广为人知也最受好评的一部电影——《柏林苍穹下》(Wings of Desire)。影片讲述了一个渴望下凡的天使的故事,尼古拉斯·凯奇和梅格·瑞恩98年主演的《天使多情》(City of Angles)就是《柏林苍穹下》的好莱坞通俗版。这部影片也使文德斯获得了1988年第41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使得他在世界影坛上真正确立了的自己的地位。 至此,文德斯的影片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坦率冷静的风格。他的电影语言修辞中基本排除蒙太奇,特别偏好对运动和场景的不加剪辑;他不求论证什么,他追求的是一种平静地观察、等待和不停顿地发展的电影,尤其喜欢表现公路、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因而也一再描写迁移、迷航和旅行。 但是文德斯并没有满足,而是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断丰富和扩充着自己的电影世界。1991年的《直到世界尽头》(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拍摄于全球四大洲,影片在皓渺的氛围里讲述了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奇妙寓言,被称为“终极公路电影”。1993年的《咫尺天涯》(Far Away, So Close)以俯视的角度观察德国统一后社会景观的变化;而在两年后的《云上的日子》里,文德斯则和意大利传奇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一起探讨了爱与欲望的问题,影片摄制于欧洲数个国家,也是一部巧妙借用公路片形式的电影。文德斯不断地在公路电影的基础上嫁接与派生着新的元素,同时也改造着传统公路片的形式。他越来越喜欢在城市里表现流浪的状态,将现代社会里孤独与疏离的状态描述得愈加生动。在1997年的《暴力启示录》(The End of Violence)里,文德斯描写了暴力的外在表现,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现代社会里的暴力问题。1996年拍摄的《光之幻影》(A Trick of the Light)“记录”了许多对电影的发展做出贡献却被遗忘的人们,表达了文德斯对电影历史的缅怀与敬意。 有鉴于文德斯电影创作理念中观察者的姿态与感觉,他也非常钟爱纪录片的拍摄。他一共拍过7部纪录片,其中1985年《东京之行》是一部关于文德斯的偶像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纪录片,相当引人注目。1998年描写古巴音乐风情的《乐满夏湾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广受好评,文德斯与为他制作了《德州巴黎》的音乐人瑞·库德(Ry Cooder)再次成功合作,展现了他自己一直深喜着的美洲音乐的迷人魅力。同时文德斯也非常喜欢摇滚乐,他曾说过:“今天摇滚与电影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文学、戏剧和绘画看来似乎与电影的联系更紧密,却远没有摇滚来得贴和时代、准确直接。”文德斯2000年新片《百万大酒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的配乐就是由著名摇滚乐队U2的主脑Bono主刀炮制的。文德斯再次将音乐与画面贴和在一起,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声色迷情来,影片讲述了发生在某座酒店大厦里一桩命案的诸多瓜葛。这部地点不变的电影似乎是文德斯电影里流浪的某种终结,而我却宁愿相信,这不过是他不归的流浪之路上的一个小小的Motel(公路旅馆)而已。
2008年01月26日 16点01分
21
level 6
1 张艺谋简介又不让我发了。。。有问题么。。。直接百度百科好了。。。http://baike.baidu.com/view/3706.htm
2008年01月26日 16点01分
24
level 6
2 陈凯歌简介陈凯歌,1952年出生。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原名陈皑鸽,祖籍福建长乐,1952年8月12日生于北京。陈凯歌出身于艺术家庭,其父是著名导演陈怀皑。少年时期经历过文革和插队。初中毕业后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局当工人。1970年,陈凯歌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 ,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1984年 ,他执导的《黄土地》,以其突破性的电影语言,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为中国第五代导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主要电影有《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陈凯歌前妻是洪晃,现任妻子为著名演员陈红。主要作品:《黄土地》、《大阅兵》、《霸王别姬》、《孩子王》、《边走边唱》、《风月》、《无极》所获奖项:《黄土地》1985年获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英国第二十九届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特兰杯导演奖,第 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萨。《大阅兵》1987年获加拿大第十一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意大利都灵青年国际电影节大奖《孩子王》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影视委员会特别奖,比利时1988年电影探索评奖活动的探 索影片奖,第四十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教育贡献奖。《霸王别姬》1993年获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2008年01月26日 16点01分
25
level 6
1 沟口健二简介 沟口健二(Kenji Mizoguchi),日本电影导演。1898年3月16日生于东京,1956年8月25日卒于京都。1920年沟口健二进入日活公司向岛片厂做助导,从此进入了电影界。1923年就推出了处女作《爱情复苏日》,他导演的第5部影片《败军的歌曲悲惨》引起了人们关注。不过早期的艺术创作并不稳定,《雾港》(1923)模仿美国作家E.奥尼尔的剧作,被认为是《安娜•克里斯蒂》的翻版。到1934年他一共拍摄了五十部无声电影,可惜现今存世的只有三部拷贝。从1930年日活的第一部有声片《故乡》开始到他1956年卒于京都,沟口健二一共完成有声片38部。 沟口健二的电影题材很广,侦探、通俗、讽刺、喜剧、以至军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倾向的电影他都拍过,不过让他立足于世界电影大师之林的资本却是对日本艺道以及传统日本女性悲剧题材的作品。1936年沟口健二拍摄了两部奠定日本电影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浪华悲歌》(Osaka Elegy)和《只园姊妹》。1937年又拍摄了《爱峡怨》、《残菊物语》。这些影片大都以女性被奴役和被牺牲的悲剧命运为题材,同时在拍摄技法上也形成了“一个场面、一个镜头”的长镜头表现手法。 二战期间沟口健二比较重要的作品主要有古装剧《元禄忠臣藏.前后篇》(The 47 Ronin,1942),这是一部形式庄严、制作华美的复仇剧,影片的史诗气势之后在他鼎盛时期的作品时已自成一派。1952年他推出了名噪一时的《西鹤一代女》(Life of Oharu,1952),以画卷和史诗的形式在银幕上呈现出了日本的历史世界,结果获得第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1953年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Tales Of Ugetsu)再次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榜首的银狮奖(该年没有金狮奖)。这部影片也被认为是日本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影片以两对夫妇在战乱年代的遭遇来折射女性在乱世中被伤害和摧残的悲惨命运,故事大纲脱自极具妖异、神秘、幽艳气息的上田秋成的作品,全片镜头运用和特技效果十分出色,使影片充满神秘、朦胧和凄美的气氛,再加上演员生动的演出,沟口“女性电影大师”的名号一时传播开去.1954年沟口健二再次名震威尼斯,他的《山椒大夫》(Sansho the Bailiff,1954)又一次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同年的另一部作品《近松物语》(Chikamatsu Monogatari,1954)也颇受好评。他影片中如诗如画和悲壮缠绵的古典情调极为动人,而他拍摄中的长镜头表现手法也尤其受到法国影评人和新一代导演的推崇。之后沟口健二还有根据中国古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改编的《杨贵妃》(1955),以及《新平家物语》(Shin Heike Monogatari,1955),他的最后一部影片是取材自芝木好子作品的《红线地带》Street of Shame ,1956),沟口健二于同年8月24日因白血病卒于京都。 为表彰他对日本电影事业的贡献,日本政府曾授予他紫绶奖章,逝世后,又追赠四等瑞宝章。
2008年01月26日 17点01分
31
level 6
2 小津安二郎简介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生于东京,1963年12月12日卒于东京。小津1903年出生于东京,肄业于早稻田大学。自从他二十岁时进入松竹公司担任摄影助理起,他所营造的就是一个完整的黑白默片电影时代。一切悲喜情怀都在静默的黑白光影里缓缓呈现。到他转入拍第一部有声片《待到重逢时》为止,他已经拍摄了二十五部默片。在他早期的默片中,基本上体现了一种克制而平易的喜剧风格。他把美国同时期的家庭题材的影片改编成日本电影,比如《忏悔之刃》《日本产吵架朋友》《户田家的兄妹》《风范长存的父亲》等影片,这些影片都是关于父子关系,兄弟情谊等男人集团式的感情故事。在小津的电影中,家庭亲情作为一种近似宗教式的伦理而再三讨论。小津电影中没有女人的视角,女性角色仅仅作为临嫁或离去的女儿而成为父亲视野里的感叹一种。研究者把这种女性视角缺失的现象解释为小津一辈子未婚,与母亲一起生活而造成的视野缺失。小津的前期电影达到了日本默片时期的最高成就,后期电影仍然以其一贯的风格坚持了日本电影的传统风貌。对于传统家庭结构的挽留,以及对于寂寥失意的生命晚年的感叹成为小津作品的恋恋风尘。但小津同时是一个极其矛盾的导演,小津在1963年日本导演宴会的时候,因为醉酒,他自己有一番对电影的看法。小津说,电影对他来说,“不过是披着草包,站在桥下拉客的妓女。”这番话对当时在场的导演触动很大(包括筱田正浩等导演),其实小津是带着一种极度的自尊和一种非常克制的悲观情绪在做电影。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电影的题材和风格中可以感受到。而且,小津实际上一个太重趣味的导演,在佐藤忠男的描述中,小津的家中是没有任何生活的苦恼和阴影的,小津结交的都是出入高级饭馆的绅士,他非常重视格调的优雅。日本当时的电影评论也认为小津电影“只注重形式美”。这与小津电影里所弥漫的悲伤的宿命感和人生失意感也是具有着参差不调的意义的。应当说,小津并不是个国际化的导演,在他一生的将近五十三部电影中,只有《东京物语》在国际上赢得注视,获得了伦敦电影节国际电影杯奖。
2008年01月26日 17点01分
32
level 6
5 岩井俊二简介岩井俊二出生于1963年1月24日,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人。(仙台?!对,还记得《藤野先生》吗,仙台也是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的地方!)。从小爱好广泛的岩井俊二学生时代已经爱上电影、美术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1987年岩井俊二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在横滨国立大学时期,他便开始了尝试8毫米电影的拍摄。由于在1985年拍摄的《米娜传说》等作品不被看好,因而不满日本电影界的束缚,在1987年大学毕业后便投身于电视行业。其后的几年中,他一直从事MTV、广告以及有限电视节目的导演工作。这阶段所拍摄的大量的MTV和广告对他日后电影的影像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91年,岩井俊二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视剧处女作。 1993年他为富士电视台拍摄了《人鱼传说》,其中由浅野忠信扮演的喜爱龙鱼的杀手一角所展现出的那种悲凉形象,成为了日后《燕尾蝶》的源头。同年他又为富士电视台的《IF……》系列节目拍摄了儿童题材的电视短片《烟花》,受到了普遍好评。并由于岩井俊二出色的编导才能,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破例把他评为当年的最佳新人电影导演。这是第一次非电影导演获奖。 1994年他拍摄的电视短片《爱的捆绑》继续好评如潮,不但被制作成电影发行,还赢取了1995年柏林电影节的NETPAC奖。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该影片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像首先在日本国内引起空前轰动,而影响很快就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成为日本电影在国际影坛第二次高潮的先导。这部美丽动人的《情书》不但成为众多亚洲影迷心中的最爱,更被众多影评人视为日本新电影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随着这部电影的成功,岩井以前制作的录象短篇等也陆续被公映,《PiCNiC》还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新闻审查员奖。 紧接着的1996年也是岩井俊二创作颇丰的一年。首先,他以反映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短片《梦旅人》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记者评审委员会奖。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把自己的第二部小说《燕尾蝶》(《suwarouteiru》)搬上银幕。该片在公映前就被传媒界注目,非常卖座。著名音乐人小林武史为该片配乐。深刻的主题、复杂的故事情节、五百万美圆的巨额投资以及众多明星的加盟使得《燕尾蝶》成为岩井俊二至今为止最具震撼力的影片。 1998年导演了由松隆子主演的《四月物语》,并独自花费8个月时间剪辑整理-追求完美的职业态度由此可见。 2001年岩井俊二再次与小林武史合作拍摄描写高中生生活的影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小林武史为片中虚构的歌手莉莉周写了多首歌曲(实际由日本歌手Salyu演唱,这些曲子因为影片的上映而广受好评(同时影片中出现的一些德彪西的钢琴曲也大受欢迎),之后也真正出版了名为《呼吸》的专辑。 2002年他拍摄了一部名为《ARITA》的短片(收录在《果酱短片集》中),在该片里他首次为自己的影片作曲。 2004年岩井俊二导演了《花与爱丽丝》,这是他的首部喜剧,该片的音乐也出自他本人之手。其作品一次次的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岩井俊二接下来的计划是在他创作剧本的电影《Bandage》中出演角色,该片由北村龙平导演,将在2006年末上映。很多影迷质疑为何他不导演自己的电影。 岩井俊二不仅精通影视编导,还写作小说、散文,对于绘画、音乐也同样颇具功力。至今为止,他已经出版了《情书》、《燕尾蝶》、《华莱士的人鱼》、《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四本小说以及《垃圾筐里的戏剧》、《现在和那时的岩井俊二》两本散文随笔。另外,他还创作了多部电影的绘画分镜头剧本和《情书》、《燕尾蝶》的漫画,在《四月物语》中的吉他与钢琴配乐,都是他亲自创作并演奏的。
2008年01月26日 17点01分
35
level 0
哈哈,不知道就别显摆,周星驰,电影大师!!!!!!!!!
2009年12月02日 14点12分
36
level 0
周星驰肯定是楼主自己私自添加的, 其实楼主也只是个菜鸟 哈哈
2010年02月08日 19点02分
37
level 0
楼主不咋地啊,电影大师这个称号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挂的。连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都没有。
2010年04月22日 07点04分
39
level 0
阿尔莫多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顶39楼
2010年07月01日 16点07分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