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晚清大变局——清王朝的失误
中国历史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qq493539044 楼主
作者介绍
雷颐,祖籍湖南长沙,195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学毕业后下乡数年,然后当兵,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 1985 毕业, 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研究员。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著作:《取静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雷颐自选集》、《经典与人文》、《图中日月》、《萨特》、《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等。
2014年07月09日 04点07分 1
level 7
qq493539044 楼主
晚清有反复讲的必要,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从1840的鸦片战争到1911年,有70年的历史,实际上给了清政府很多次机会,但清政府完全没有把握住机会,一次又一次地丧失了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鸦片战争在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战争,它签订了一个条约,开放了几个港口和几个城市。在中国历史中,一些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有冲突,割土地一割就一片,多少个城市都割了,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多,所以清政府根本不认为鸦片战争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一种现代化的开始。清政府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要从我们的历史讲起。清王朝始终抱着中国传统的天下观,觉得我就是天下,华夏就是世界的中心,只有华夏文化才能称之为文化,其他的都不是。我们知道,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周边所有国家的历史都没有中国的悠久与灿烂,周边国家都以中华文化为标准的。而且只有中国的君主才能叫皇帝,越南朝鲜等国的君主只能叫国王,这些国家的新国王继位,要由中国皇帝册封。
2014年07月09日 04点07分 2
level 7
qq493539044 楼主
但是中国还以为自己是天下中心的时候,欧洲国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知道英国等欧洲国家,经过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尤其是英国,经过了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生产力在飞速发展。大家都知道资本家最注重的是赚取利润,而他们也知道,中国地最广人最多,是个巨大的商品市场,他们就看中了这个市场。但中国基本上是个封闭的社会,除了在广州开了一个口岸允许少量的对外贸易外就没有什么与外界的商业往来了。英国这些国家急于打开中国市场,在1793年乾隆皇帝80大寿的时候,英国国王派了一个叫马格尔尼的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
他带着很多礼品坐船从英国经过大西洋来到了广州,又坐船到天津再到北京。他到广州的时候,中国海关很高兴,他们认为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主动向我们称臣纳贡,要成为我们的藩属国了,得赶紧报告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也非常高兴,这个国家我们都不知道,现在主动要成为我们的藩属了。当时接待藩属国的机构叫理藩院,在现在的通州一带。马格尔尼在理藩院住着,问理藩院的官员,见皇帝行什么礼,中国人想当然地觉得天下所有使臣见中国皇帝都是双膝下跪。但马格尔尼当然不同意双膝下跪,乾隆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非常愤怒,他这时才知道,原来你不是要我称臣纳贡的。
2014年07月09日 04点07分 3
level 7
qq493539044 楼主
马格尔尼到中国的时候,带了很多礼品送给中国皇帝,这礼品其中有两件很值得说一说,第一个是地球仪,他想告诉中国人,地球是圆的,谁也不在中心。第二,他带来一支火枪队,中国在当时基本上还处于冷兵器时代,而欧洲已经是热兵器时代,他让火枪队进行了表演,清军的将领看了都觉得好笑,觉得这就是跟放焰火放炮竹相似的一种东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式的武器。后来在嘉庆年间,英国国王又派了使臣给嘉庆祝寿,还是同样的结局,中国皇帝也把他们给赶走了。
英国始终觉得我应该打开中国的市场,后来英国商人找到了一个商品,是大家都知道的鸦片。鸦片对中国造成了很大危害,包括人民体质的下降,还有大量的白银向英国流去,而且国家还收不到税。清政府该怎么办,是禁还是不禁,这时候双方有两种意见,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取得了胜利,政府派林则徐到虎门去禁烟。林则徐在当时是最有见识的中国人之一,或者说在中国人之中对世界的看法最清晰的,但是我们看看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当时他完全不了解英国人,也不懂怎么跟英国人打仗,但是中国人又喜欢造谣,这种谣言也查不出来是谁造出来的,反正就有,大家都信。我看史料上说,由于马格尔尼见乾隆皇帝不肯下跪,中国人觉得他不是不愿意下跪,而是他不能下跪,生下来膝盖不能打弯儿。这种传说很多,很多人都信。我们看林则徐的奏折上也反映出这种观念,他到前线看了看,发现英国人膝盖还是能打弯,所以他就在奏折中写,英国军人的装束太紧密了,从脚脖子到大腿都被绷带打得很紧,所以膝盖不容易弯曲。有人向他建议准备几千根长竹竿,双方交战的时候拿长竹竿一捅,英国人掌握不好平衡就会摔倒,而且膝盖不能打弯,一捅就站不起来了,我们就肯定赢。这是林则徐最开始的看法。
2014年07月09日 04点07分 5
level 7
qq493539044 楼主
晚清总共70年,但要不要向外国人学习使用现代化的枪炮,都耽误了20年,这个王朝我觉得他太没有见识了。他是传统的包袱太深,觉得我是天朝上国,只能你学我,不能我学你,为什么耽误20年之后可以学了?这就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崛起,他们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所以就提出来要造洋枪洋炮,这时候他们想起来当年的那本《海国图志》,于是把雪藏了20年的《海国图志》重新拿出来大量翻刻,希望官员和读书人都读这本书。
曾左李要造洋枪洋炮,要用枪炮来打侵略者或者镇压农民起义,这对清王朝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们遇到的来自朝廷内部的阻力也是极大。为什么会有这个阻力?我们知道清朝是满族入关统治了汉族,满族人比汉族人要少很多,所以清政府一直警惕汉族,不让汉族人有地方大臣,有总督巡抚,军权都在满族人手中。但是太平天国的运动证明了清朝的国家军队不堪一击,镇压不下去,只好让曾国藩自己的湘军去镇压,曾国藩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军权。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都取得了相当大的军权。我觉得太平天国一个重要的后果,客观的后果就是使清朝政府入关两百年来,汉族人第一次有了相当的权力了。
曾左李要造枪炮,遇到朝廷内部的阻力有多大,我举个例子。打仗要传递信息,当时还靠马来送情报,在1868年的时候,外国已经有电报,李鸿章向朝廷申请说,要发电报。朝廷坚决反对,这是狄夷的东西,跟当年说林则徐一样,狄夷可以用,我们不能用,所以就是不让修电报。李鸿章提了好多次,每一次都被反驳回去了。朝廷列了一个理由,是什么呢?中国讲祖宗崇拜,我们世世代代祖坟都埋在地下,而电线当时是埋在地下的,埋在地下会有电流通过,电流通过就惊动祖坟,就会使祖宗不安,祖宗不安就是不忠不孝。所以朝廷拒绝用电报。
2014年07月09日 04点07分 8
level 7
qq493539044 楼主
这下朝廷知道了,原来你李鸿章是修了一个铁路用来运煤,就让李鸿章把铁路拆了。李鸿章也很狡猾,他做事总是打马虎眼,他知道政府最忌讳的就是蒸汽机车,他就把蒸汽机车撤掉,又恢复到用骡拉车皮。到1883年,到中法战争比较紧张的时候,李鸿章说,北洋水师需要煤,还得用蒸汽机车拉,朝廷同意了,所以又恢复到把蒸汽机车调到铁轨上,又恢复这9.8公里用蒸汽机车拉。
电影《让子弹飞》用的就是这个情节,电影里的情节不是不是编出来的,这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洋务运动是多么艰难。修铁路是对朝廷有很大好处的事情,他都不干,他觉得铁路是西方的,不是中国的。李鸿章做事有个特点,等机会,他知道没有一个人全力地支持他,所以他一直在等机会,等到什么时候?大家知道,1884年中法海战中,整个福建水师被打沉,暴露出了清政府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中国没有现代化的军舰,都是沿江沿海一些地方官,买一些帆船,让几个熟悉水性的士兵在帆船上,主要是防江盗海盗河盗,当时水师就是这样一个水平。
但是鸦片战争以来,列强都是在海上使用军舰侵略,曾左李或者沿海的督抚都用自己地方的钱从英国、法国或者是德国买来现代化的军舰,组建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与福建水师。而且,左宗棠李鸿章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有现代化的舰队,还需要一个海军司令部来统一指挥,这几个水师不能你用美国的标准,他用法国的标准。所以左宗棠首先打报告说,朝廷应该成立海军衙门,所谓海军衙门就相当于现在的海军司令部,李鸿章也提出来说,几支舰队建成了,应该统一管理。但清王朝拒绝了,为什么拒绝?统治者认为,我用狄夷的军舰都已经是等而下之,不得不这么做,很丢人,你还要让我在政府机构中,我们传统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再学狄夷,建立一个我们传统没有的政府机构,坚决不同意。
这个事情也反映出清王朝的短视,这不是政治体制改革,要裁撤某个机构,侵犯了官员的利益,而是新成立一个机构,给别人有当官的机会。所以在1884年马尾海战,一个福建水师被打沉就暴露出南洋水师、广东水师和北洋水师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没法增援,暴露出这些问题来。这时候左宗棠、李鸿章抓紧这个机会跟朝廷打奏折,说一定要建海军衙门,朝廷到现在才知道建海军衙门的重要性,才同意了。这个事情也说明了清王朝的变革总是非常被动的。像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是多么忠于朝廷的大臣,他们拿地方自己的钱建立舰队,说应该由中央来指挥,中央居然拒绝,我不要,我不指挥,他觉得面子上过不去,非要一个舰队被打沉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知道要建立一个海军衙门。
海军大臣相当于现在的海军司令,慈禧当然用了她最信任的醇亲王奕譞来当海军大臣。他一上任后,李鸿章就对他说,我的北洋水师很强大,请你到天津来视察北洋水师。奕譞一视察北洋水师,他没想到现代化的军舰这么厉害,大炮打得又很准,海浪那么大,他觉得站在军舰上非常威风。李鸿章就借这个机会说,为什么军舰能在海上跑那么快,就因为他要靠锅炉的动力来推进。但是我们这一次检阅用的煤靠骡车,得多少骡车拉多少个月,我们这一次就用完了。你要打起仗来,还用骡拉煤吗?跟不上的话,这些军舰在港口就等着挨打。
2014年07月09日 04点07分 10
level 7
qq493539044 楼主
奕譞曾经也是反对修铁路的,这时候他才明白修铁路运煤的重要,李鸿章就跟他建议说,你应该用海军的名义给朝廷打报告,中国应该大规模修铁路。奕譞说,我现在提了,反对的力量会很大,现在不是时候,但是我支持你,你先把到唐山的铁路抓紧时间修。有他的支持,李鸿章也不用打报告,大张旗鼓就这么修起来了,把这一段铁就修到了天津,北洋水师的码头。1888年醇亲王奕譞觉得时机成熟了,他用海军司令部的名义给朝廷打了报告,说军队有个军舰,有了码头,需要修铁运到码头。这个奏折就到了朝廷上,慈禧让各位大臣讨论,应不应该修铁路。因为奕譞权力很大,这时候反对的和赞成的意见就半对半了。
这时候地方大臣张之洞就出来表态了,他觉得应该修铁路。在诸多大臣的赞成下,慈禧在1889
年下
令全国修铁路。从李鸿章1872年提出来到慈禧1889年同意,中间经过了17年,修个铁路又不是一个什么侵害官员利益的事,是带来好处的事,他都要经过17年,你说他还能做出什么政治体制的改革。清王朝始终坚持自己天朝上国的面子,实际上最后是害了他自己。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还面临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他感觉所有外国国家都是我的藩属国,虽然他被英国、法国打败了,但他还是不承认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所以清政府迟迟不愿意成立外交部,成立外交部就意味着我承认和英法等国家是平等的,我不是你的上司。清政府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五口通商,即五个城市允许外国人居住、经商,这个五个城市是上海、广东、福州、厦门,宁波,都在南方。清政府设立了一个南洋总督,专门来和外国人打交道。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觉得别看你把我打败了,但是你只能和我的地方官打交道,证明我还是天朝。
所以,他就规定长江以南,凡是跟外国人有交往的事务由南洋大臣来处理,长江以北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事务北洋大臣来管。另外,清政府特别不喜欢外国人到北京来,他们规定外国人有什么事先跟北洋大臣谈,北洋大臣如果解决不了的再到北京来,反正从天津到北京也近。北洋大臣事实上就成为中国的“外交部”,这样地方官员就获得了外交权,这个权利不得了。你看如果我们还是闭关锁国的话,只有河北省委书记有权力和外国人打交道,那河北省委书记的权力你想想大到什么地方去了。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是天朝上国的面子,把外交权交给地方,尤其交给北洋大臣,而李鸿章又能干,利用权力做了很多事。袁世凯也能干,也做了很多事。
2014年07月09日 04点07分 11
level 10
如果慈禧不用载沣,用奕劻,袁世凯,载泽,张之洞这四人组成辅政王会议,隆裕太后代宣统盖章统领天下 ,大清是否会拖延更长时间?
2014年07月09日 05点07分 18
不好说,在专制的社会,往往是靠拳头说话,缺乏彼此妥协的耐心。其实古人已经给我们经验了。战国时候,有一个国君把政权托付两个人,有人说,二者意见不同,势力大的会为了自己的想法排挤小的,而实力小的会勾结外敌来自保
2014年07月09日 05点07分
后来果然如此。中国极少托孤大臣出现两个以上的原因大概如此
2014年07月09日 05点07分
回复 qq493539044 :我看比载丰这个毛头小子强。
2014年07月09日 06点07分
回复 秦岭一棵树 :载丰是个好人,可惜不见得是个好政治家
2014年07月09日 06点07分
level 9
好贴!
2014年07月09日 06点07分 19
level 3
说来说去都是老问题,儒毒不除,国难不己,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为什么只要一旦陷入到“尊孔反孔”的这个周期律中,必然 也就要陷入到兴衰更替时间极短的另一个周期律中。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由于儒家学说的本质才造成的。
戚继光老早就发现这个规律了,尊孔孟的丽水人,战斗力远不及不读经书的义乌人,所以就专门召集一些没被孔教污染的山野村夫,打的倭寇屁滚尿流。这难道不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悲哀吗?
  中国在近代为什么屡战屡败?为什么说五 四反儒己经落后呢?这里先来介绍一个人。
  福泽谕吉——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他坚持认为,日本人的虚假落后的一面也正是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日本要实现以西方为标准的现代化,就必须摆脱儒家文明,学习西方文明。他本 人的责任正在于挺身而出,肃清儒家文化对于日本现代化的束缚,传播西方现代文明,从根本上改 革日 本人民的精神。他尖锐地批判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指出孔子的全部政治哲学就是“事君。”
一两句说不 清楚,有些词 发不上来,详情可 百度 google : 文 有 第一
福泽指出,治与被治的,三纲五 常的关系模式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偶然形成的,并不是人性中固有的和普世的,它甚至不能与父母子女的关系相类比。孔子完全为 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经验局限,结果他的学说虽然代代相传,但永远只能基于治与被治的固定模式上,并非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一旦文明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失效,而人类知识的进步其实是独立于儒学而 发展的。
  相比起福泽在1870年代对儒家文化文化的鲜明批判,由胡适和陈独秀在中国进行非儒反孔在1910年代才开始,这整整落后了将近40年,所以才说五四 的非儒反孔已经落后了。儒人现在拼命地黑五四先驱,以为这样就可以显示儒家的高大全。然而,真 正的反儒斗士早就已经出现了东洋,他还成功带领国家走向现代化。就是早了这40年,中日两国在近代的差距就由此拉开了。而这1870年代至1910年代这40年,恰恰是中国经历了最多的苦难和屈辱的40年。
  1999年,韩国出版的《孔子消失国 家才能复兴》一书提出想要解决韩国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的痼疾,必须从儒学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该书当年 销量最高,儒教被扣上了危机主犯的罪名。
  李光耀则说:新加坡今天之成就,不是靠什么儒家文化,而是英国殖民者带来的现代文明制度! 李光耀对讲过:“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 广东人的后裔,祖先都不识字,很贫穷,而达官显宦、文人学士则全留守中原,因此没什么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国做不到的,或没法子做得更好的。”他又补充道:“新加坡成功的关键,是英国人留下的法 治制度,而不是什么儒家文化。”
黑格尔说:“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几千年的中国,其实是一个大赌 场,恶棍们轮流坐庄,混蛋们换班执政,炮灰们总是做祭品,这才是中国历史的本来面目。
廖信忠说:台湾的好不在于继承了中华 文化传统.
日本脱儒,新加坡脱儒已在前,而且孔子 学院,也不是树儒,只不过一些汉字学习与生活习俗而已!
2017年03月01日 00点03分 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