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雷:孔尚任和《桃花扇》研究的世纪回顾
近江朽木家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梦遥o 楼主
孔尚任和《桃花扇》研究的世纪回顾
吴新雷(《南大学报》1999年第2期)
孔尚任(1648-1718),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是曲阜孔子的64代孙。他在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完成的悲剧名著《桃花扇》,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文艺思潮的新生和演变,花扇》的史识和艺识新见迭出。到了60年代,对孔尚任《桃花扇》的评价众说纷纭,在极左和政治风浪中,经历了波折,甚至一度遭厄。新时期以来,从否定之否定走上正常的学术争鸣,桃红柳象更新,从而使剧中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个艺术形象的评析也得以正本清源。再加有关孔尚任诗文和传记新发现,促进了问题的深入探讨。现将近百年来这方面的学术概况,分期简述如下。
一、前半世纪评家的推崇
20世纪之初,王国维自1908年至1912年钻研中国戏曲,曾极口称赞元剧之文章,但却认为不及《桃。他在《文学小言》中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矣!王氏指出,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915年,吴梅为暖红室校订《桃花扇》后,写了一篇题识,并在所著《顾曲麈谈》中赞扬此剧不独词曲之佳,即科白对偶,亦无一不美。1918年7月,他又写了《桃花扇传奇跋》,专论其艺术成就说:东塘此作,阅之久,凡三易稿而成。自是精心结撰,其中虽科诨亦有所本。观其自述本末,及历记考据各条,语语可。自有传奇以来,能细按年月确考时地者,实自东塘为始,传奇之尊,遂得与诗文同其声价矣。王国梅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学科的开创者,他俩对《桃花扇》的艺术评价很高,但都没有触及孔尚任的身世的思想内容。在清末民初,能结合文艺思潮来探索孔尚任《桃花扇》主旨的学者,当推梁启超为第一人年,他在《小说丛话》中首先揭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实质,他说:
《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注:阿英编:《晚清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4页。)
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提出文界革命,强调小说戏剧能开发民智,促进变革。早在19他自己就着手创作了具有革命精神的《劫灰梦传奇》和《新罗马传奇》两个剧本,宣示其创作主旨是精神。从这种思想基础出发,梁启超特别张扬《桃花扇》的民族意识。他的论点,影响深远。他偏爱手不释卷,即使航海出国,也必带此书,偶有所触,缀笔记十余条,最终在1925年8月完成了对《》的校订注释工作(注:梁启超:《桃花扇注》,上海中华书局于1936年辑入《饮冰室合集》,列为专十五种。1940年用《合集》纸型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二册。1941年在昆明再印。1954年文学古籍刊印社书局纸版重印。),梁氏在书首附有《著者略历及其他著作》一文,考述了孔尚任的生平和经历,指出赞礼就是云亭自己写照,眉批是云亭经月写定的,又考出孔尚任性情恬逸,夙精音律成有好古之癖,是一位历史戏剧家,专好把历史上实人实事加以点染穿插,令人解颐。梁启就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史学家,他对《桃花扇》的注释,主要的便是勾稽史实,对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人物、李香君、史可法、左良玉和马士英、阮大铖等作了十分详尽的史料考释和辨正。梁氏对《桃花扇》中史实不符的描写,均在注中一一揭示。他以治史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剧,忽视了文学与历史的区别,对孔笔法苛求太甚。特别对于《沉江》一出,他认为与史可法殉难于扬州的史实完全不合,于是便进行了一订正的工作。梁氏也知道历史剧不等于历史教科书,承认剧场搬演,勿作事实观也(第四十出注二既非作史,原不必刻舟求剑也(第七出注一)。但总的说来,梁启超之注《桃花扇》,史识多而艺识是他的局限。
受梁氏影响而以史识来研究《桃花扇》的论文,有萨孟武的《由〈桃花扇〉观察明季的政治现象》〈桃花扇〉谈到明代没落的原因》(注:载于1933年《中央时事周报》2卷25、27期及29期。),还有《〈桃花扇〉里的民族魂》(注:载于1934年8月《民族文艺》1卷5期。)。至于进一步研究孔尚任生则有容肇祖发表在1934年4月《岭南学报》3卷2期上的《孔尚任年谱》。容氏以孔继汾《阙里文献考》七的《孔尚任传》为基础,排比了孔尚任一生的历程,优点是对孔尚任的诗文作品进行了编年,但在事方面失于简略。
2014年06月28日 22点06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