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骑桶者
楼主
中国近现代的自由人文环璋养育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文化人。他们的治学严谨与学术成就都成为我们现在学习的财富。但也许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瓜半枣,如果想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甚至古代的文化学者们的学术、文章、情感、生活、思想、学识……等等。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进来,各自提供一份对前辈学人的所知所感所想所悟,或述或评或褒或贬,以飨我等嗷嗷待哺的后学。 是以不揣冒昧,先发此帖。以引来者。 作者: 千秋悠客 2005-5-26 18:4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心吧·学人轶事————辜鸿铭 民国初年的文坛,有三个重要的人物。而且这几个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是辜鸿铭,他学贯中西,把中国思想介绍到西方去,像《大学》、《中庸》、《春秋》等中国传统典籍,他把它们翻译成外文,远播欧美,影响极大。一个是严复,重在把西洋学说译介到中国来,最重要的译著就是《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赫胥黎的思想就是这个时候进入中国的。还有一个是既没有留过洋也不懂外文的,但是那个时期却特别流行他的翻译小说。他是通过回国留学生的口述用古文笔法译外国小说的,风靡一时。他就是林纾。人称林琴南的便是。 一直以为梁启超的年龄要比他们大。因为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是先听说有梁启超,然后才听说有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等人。而且梁启超读书时尚还没有北京大学呢。后来一看他们的出生年月,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比梁启超大。都算是元老级人物了。看看他们的出生年月。辜鸿铭1857年7月19日生于马来西亚。幼年接受西式教育。1928年4月30日病逝于北京。在清朝时曾为进士,名列严复之次,第二名。1915年9月出任北京大学英文教授。1928年被委任山东大学校长,没到任而死。蔡元培,是1868年1月11日生的。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锐意改革,作出了巨大的成就,被尊为“北京大学之父”。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享年73岁。章太炎,是1869年1月12日生的。从小受乾嘉汉学启蒙教育,成为一个著名学者。后来游学日本,曾作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人的老师。1936年6月14日在苏州病逝。享年67岁。而梁启超则比他小了4岁。是1973年2月23日出生的。1895年,年少气盛的梁启超与他的老师一起发动了“公车上书”,22岁就名动京城,23岁创办《时务报》,25岁流亡日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是一个百科全书似的学者。后为清华大学四大导师之一。1929年1月19日因医疗事故逝世。年仅57岁。可以说他的历史生命远远超越了他的人生历程。是一个很伟大的爱国者,历史学家。也是千秋悠客最佩服的人之一。 作者: 千秋悠客 2005-5-26 19:06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心吧·学人轶事————辜鸿铭 再看严复,应该和辜鸿铭是一个时代的了。他在历史上倒是比梁启超先出现。1854年1月8日,严复诞生。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后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 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 译《天演》,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但也宣扬了庸俗进化论和“是实非幻者,惟意而已”等唯心主义观点。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群
2005年08月13日 10点08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