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原始人類
楼主
文/毛饮石
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高桥二字已名闻世界。那么,高桥究竟在哪里?高桥就在北街的双井。双井位于高桥北街、海高路(今花山路)十字路口,以当年儒商印星台开凿两口“保安公井”而得名。
1928年,因黄潼港东段淤塞,架于黄潼港上的“古高桥”,徒存观瞻,无实际意义,乃迁拆“高桥”,并筑海高路。乡绅印星台撰《迁桥筑路记》文,内容如下:
吾镇以高桥得名,有原可考。尝阅《江东志》,读顾调元先生《浚港建桥记》云:“高桥旧跨黄潼港上,相传港水东通海,西通浦,桥下可行巨舟,居民赖焉。自东西筑护塘,浦海水不至港,唯界浜及清浦港通潮水。港日久淤塞,乾隆五十年后,港与清浦港水又不复输贯,桥偃卧镇北;而港之西合袁家浜以接界浜者,亦存一线。旱无从灌,水无从泄,旁田半芜,民以为病。于是,同治戊辰秋,由陆君文钊、文镳昆弟等,倡议捐请开,至已巳二月竣工。而桥之左右,东接清浦港者六十余丈,犹有待不浚。防廉周公以桥为镇所得名,更宜重建,因令俞君祖同,仍偕陆文钊等,浚港建桥,桥势耸起,气象一新,兴复旧观”云云。今岁又值戊辰,适岁星一周,而所谓桥之左右,东接清浦港六十余丈,又已淤塞成陆,居民以别有界浜、青浦港畅水利,通舟楫,视此为不足轻重,遂不复思开浚,而桥亦徒供观瞻,反劳负载之登涉。此港此桥,实均无存在之必要。同人等集思求益,询谋佥同,央将此六十余丈,无关水利,且已久淤之河流,填筑马路,以利交通,而迁其桥于迤西之港口,以留旧名。至西合袁家浜水以出界浜者,循例开浚,俾旁田仍得灌泄。并于高桥原址,开凿公井,饮料消防,咸资利赖。呈奉宝山县署批准备案,募款兴工,克期集事,居民咸以为便利。第恐后之阅志书者,情势更易,事实淹没,爱志其涯略,镌立此碑,以资稽考。将来沧桑变迁,倘以现在情况又为不适,则后之于今,亦犹今之于昔,拓展而改善之,是所望于来者耳!
中华民国十有七年岁次戊辰五月
里人印星台谨识
吴郡邹念生刻石
除《迁桥筑路记》外,印还撰写“古高桥旧址”五字,也由吴郡邹念生镌刻,署名“平康会”立。印考虑到填浜筑路以后,消防、饮用之需,出资凿井一口,位于桥址北侧,并在井圈上亲书“保安公井”四个大字,也由邹念生刻制。从井圈看,这口井有两个井圈,但井筒只有一个,而井身较大。为今自来水早已普及,井也因新建公路而被填没,唯两口井圈仍保存在海高路(今花山路)海高二村西首的路边。
“古高桥旧址”碑曾被埋于镇北村仓库水泥地下,1984年1月4日由高桥乡政府挖出,碑已断成三截,后经修复重树于原址。
《迁桥筑路记》碑毁于“文革”,仅存拓片保留在市文管会。
2014年05月25日 12点05分
1
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高桥二字已名闻世界。那么,高桥究竟在哪里?高桥就在北街的双井。双井位于高桥北街、海高路(今花山路)十字路口,以当年儒商印星台开凿两口“保安公井”而得名。
1928年,因黄潼港东段淤塞,架于黄潼港上的“古高桥”,徒存观瞻,无实际意义,乃迁拆“高桥”,并筑海高路。乡绅印星台撰《迁桥筑路记》文,内容如下:
吾镇以高桥得名,有原可考。尝阅《江东志》,读顾调元先生《浚港建桥记》云:“高桥旧跨黄潼港上,相传港水东通海,西通浦,桥下可行巨舟,居民赖焉。自东西筑护塘,浦海水不至港,唯界浜及清浦港通潮水。港日久淤塞,乾隆五十年后,港与清浦港水又不复输贯,桥偃卧镇北;而港之西合袁家浜以接界浜者,亦存一线。旱无从灌,水无从泄,旁田半芜,民以为病。于是,同治戊辰秋,由陆君文钊、文镳昆弟等,倡议捐请开,至已巳二月竣工。而桥之左右,东接清浦港者六十余丈,犹有待不浚。防廉周公以桥为镇所得名,更宜重建,因令俞君祖同,仍偕陆文钊等,浚港建桥,桥势耸起,气象一新,兴复旧观”云云。今岁又值戊辰,适岁星一周,而所谓桥之左右,东接清浦港六十余丈,又已淤塞成陆,居民以别有界浜、青浦港畅水利,通舟楫,视此为不足轻重,遂不复思开浚,而桥亦徒供观瞻,反劳负载之登涉。此港此桥,实均无存在之必要。同人等集思求益,询谋佥同,央将此六十余丈,无关水利,且已久淤之河流,填筑马路,以利交通,而迁其桥于迤西之港口,以留旧名。至西合袁家浜水以出界浜者,循例开浚,俾旁田仍得灌泄。并于高桥原址,开凿公井,饮料消防,咸资利赖。呈奉宝山县署批准备案,募款兴工,克期集事,居民咸以为便利。第恐后之阅志书者,情势更易,事实淹没,爱志其涯略,镌立此碑,以资稽考。将来沧桑变迁,倘以现在情况又为不适,则后之于今,亦犹今之于昔,拓展而改善之,是所望于来者耳!
中华民国十有七年岁次戊辰五月
里人印星台谨识
吴郡邹念生刻石
除《迁桥筑路记》外,印还撰写“古高桥旧址”五字,也由吴郡邹念生镌刻,署名“平康会”立。印考虑到填浜筑路以后,消防、饮用之需,出资凿井一口,位于桥址北侧,并在井圈上亲书“保安公井”四个大字,也由邹念生刻制。从井圈看,这口井有两个井圈,但井筒只有一个,而井身较大。为今自来水早已普及,井也因新建公路而被填没,唯两口井圈仍保存在海高路(今花山路)海高二村西首的路边。
“古高桥旧址”碑曾被埋于镇北村仓库水泥地下,1984年1月4日由高桥乡政府挖出,碑已断成三截,后经修复重树于原址。
《迁桥筑路记》碑毁于“文革”,仅存拓片保留在市文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