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1/4陆地动植物灭亡 本来以为人烟罕至的亚马逊河原始丛林应该不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但一项新研究却发现原始的雨林也受到了人类造成的环境变迁的荼毒。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英国最近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陆地动植物,即100多万个物种将在未来50年之内灭绝,这必将对人类的生存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所有温室气体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据估计大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占全部温室气体总温室效应的61%。而现在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还在持续增长,根据现有的研究确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工业的发展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人们一直以为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地带,人类造成的生态破坏会没有什么痕迹,但是最近的一项研究却发现,即使是远离人类活动范围的生物群落,依然会受到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变迁的影响。 20年前,史密斯热带研究所的威廉姆·劳伦斯等人在南美洲热带雨林里划出69个各1公顷的区域,以便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他们原本是要把人烟罕至的18处区域当成标准组,和其他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区域相对照。可是后来他们却发现,标准组却不像他们想象得那样“标准”,他们同样受到人类文明的产物二氧化碳的影响。在标准组里,在森林最上方组成树冠群的树种长得更多了,而下方组成次树冠群的树种却减少了。劳伦斯指出,森林的动态平衡显然受到了改变。 劳伦斯指出,这是因为生长速度快的树种在二氧化碳的滋养下生长得更旺盛了。劳伦斯之所以怀疑二氧化碳是罪魁祸首,因为自上个世纪开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起,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而二氧化碳又是快速生长的树种所不可或缺的营养,因此它们把握了先机,开始在森林里称霸。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生长速度缓慢的树种将更难生存,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肯定是一个坏的消息。 劳伦斯还警告道,该担心的还不只是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生长缓慢的树种,生产的木质和叶片密度较高,因此这些树木种群的减少代表着热带雨林的固碳能力已大不如前。而资料显示,亚马逊热带雨林每年清除掉6亿吨二氧化碳,大约是燃烧化石燃料所产成的8~10倍。 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制造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与此同时,植物的根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又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一“吸”一“呼”,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但是,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比例几乎是一致的,即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吸收6.6吨二氧化碳,但森林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却根据森林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而如果森林砍伐过度,遗留下来的树根和枝叶在几年的腐烂分解过程中,同样是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 在某种意义上,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最终几乎会如数奉还给地球。经研究,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情况下,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不像人们想像得那么高,仅靠种树并不能有效地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减小温室效应,人类还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起。这样也许可以为我们自己和地球上其他的生物谋求一个出路,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上的物质代谢循环是不受地域控制的
2005年08月06日 12点08分
1
level 1
海平面上升蚕食津沪土地 (中) 海平面为什么逐年上升?胡建国解释说,第一大原因是全球变暖导致两极等地的冰盖和全球大陆冰川的融化,促使海平面上升,这在北半球尤其明显。在未来50年~100年间,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存在,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将受其直接影响。海水水温的升高也使海水热膨胀造成海平面上升。第二大原因是由于地面沉降、局部地质构造变化等作用造成的。 据胡建国介绍,我国的地壳运动特点是:在我国东部地区是南方升北方降,比如渤海地区下降明显。 我国沿海特大型城市发展迅猛,大型建筑物密集和地下水过量开采,加剧了地面沉降,是引起当地海平面相对上升的另一主要原因。 2001年~2003年间,天津沿海海平面在全国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相对升幅最大,其中一个原因是该地区地面沉降较为严重,年沉降率达到厘米级,部分地区多年累计沉降量较大,局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海平面,从而加剧了该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在南方,上海地面下沉也很明显。 专家警告,正是由于复杂的多方面因素“内忧外患”,导致我国一些地方地面的下沉形势更加严峻。目前,这些地方采取的办法是地下水回灌,以减缓地面下沉速度。 海平面变化对沿海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将加剧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破坏程度,加大对沿海城市的洪涝威胁,减弱港口功能,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问题,造成沿海湿地损失,改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加一些珍稀濒危生物的生存压力,同时造成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据介绍,2001年~2003年期间,环渤海地区及江苏、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和海岸侵蚀呈上升和加剧的趋势,这与该地区海平面相对较高有关系。监测结果表明:2003年,辽宁、山东和江苏的海岸侵蚀长度分别达到20.9公里、28.8公里和29.1公里;海南省部分区域的海岸侵蚀还导致当地岸段后退约80米,使岸边的木麻黄树林消失殆尽;渤海湾沿岸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袭击,发生海水倒灌和海水漫堤现象,受淹地区积水深度达0.5米~0.8米,损失巨大。 据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胡建国教授介绍,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为了减轻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分别采取了相关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对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地壳形变、地面沉降等的监测和相关动态研究,控制大中城市和工业区的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2005年08月06日 12点08分
5
level 1
海平面上升蚕食津沪土地 (下) 专家指出,最根本的措施是改善环境,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此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地面下沉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我国已有40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各类地质灾害每年损失高达上亿元。其中,尤其以津沪等大城市地面沉降的现象明显。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1949年以来,全国已有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40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 寿嘉华说,虽然在北京市还没有明显的地面沉降,但是上海的地面沉降很严重。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最厉害的地方沉降了1米,而且是长期沉降。 有关负责人说:“地面沉降虽不至于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它多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所以造成的经济损失尤为严重,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 据透露,我国在防治自然原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同时,人为原因造成的地质灾害已经逐渐突显出来
2005年08月06日 12点08分
6
level 1
海平面上升 广州可能2030年被淹 东方网7月25日消息:因全球气候变暖,广东沿海的海平面正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上升,至2030年,海平面可上升30厘米,到时珠三角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和海岛面临被淹的危险,数以百万计的人口需要迁移!记者近日从广东省科学院获悉,一项列入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海平面上升对广东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项目,其最终研究成果揭示了上述结论。海平面上升到底对广东有多大影响?记者走访了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黄镇国。“据我们预测,广东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1厘米,至2030年,将上升30厘米。海平面上升二三十厘米,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其实际影响是相当大的。”黄教授说。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估算,广东沿海海平面上升30厘米,在最高潮位下,可淹没1154平方公里面积的沿岸区域及岛屿,直接经济损失可高达1332亿元,珠三角被淹的主要县市可能要迁移的人口将达99.64万人!而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后,淹没面积更高达6520平方公里,部分地区所面临的将不仅是风暴潮一时侵袭之灾,而很可能是被海洋整个淹没,就此永远从地图上消失!研究表明,未来海平面上升对珠三角主要市、县威胁最大的是广州市、斗门县和佛山市。
2005年08月06日 12点08分
7
level 1
郁闷啊!今天在HF竟然碰到个CS高手,输得好惨啊!!
2005年08月06日 19点08分
11
level 0
greenhouse effectgolobal warmming
2005年08月18日 08点08分
15
level 1
“澳洲本来就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全球均温虽然只上升了不到1度。这里却因此失去了大量陆上水源。澳洲目前正遭遇一千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全球变暖并不仅仅意味着全球均温的上升,还将彻底改变地球的自然机制。到时不是这里出现干旱,就是那里发生洪灾,甚至会出现同一地接连旱灾和洪水的情况。”
初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球上空,大气层是一个缓冲区,它将地球表面与太空隔离开来,其中一小部分是温室气体,混合水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氩氮和臭氧。这就像一点罩住地球的圆盖。用来保存足够的太阳反射能量,以维持地球生物所需的正常气温。温室气体量越高,储存的热能就越多,这将对全球气候造成剧烈影响。
过去250年来,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因为人类不断寻找到新的方法使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我们没有意识到二氧化碳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各种能源方便了我们的现代生活,但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却被排放到大气层,积存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被增聚就会造成全球性灾难。危险含量是百万分之四佰五十。现在已经是百万分之三百八十三。全球变暖再让地球均温上升1—2度,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气温升高1度,美国某些最富饶的陆地就将重新沦为沙漠。
6000年前美国大半个西部都属于美洲沙漠,地球轨道的微小变化让夏季阳光稍微有所减弱,整个美国西部却因此出现了大幅转变。沙漠被薄薄的表层土覆盖,干沙隐藏到了地表几公分以下,只要气温升高1或2度,地表就会失去水分。上世纪30年代我们已经领略到了大地是多么的脆弱。“想象一下20倍强度的连续沙尘暴这将重创美国西部大半地区。”气候仅升高1度,就能让这片畜牧之乡重新变成炙热干枯的无情荒漠。现在,表层土仍然能稳定地覆盖住沙漠,但这又能维持多久?全球均温升高1度的世界会使几家欢乐几家愁。财富将出现转移。全球气候模式产生变化,导致各种作物的主要产区转移。
“如果气温升高2度海洋生态系统将面临更严重的冲击。全球大多数热带珊瑚礁都可能消失。”这个问题让奥弗霍格古德博彻底难眠,身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奥弗一直在观注珊瑚礁的变化。他的实验室位于澳洲东北部的大堡礁,这是对抗气候变迁的最前线。大堡礁近来发生二次大规模白化事件。当水温超过珊瑚礁所能容忍的最高温度3℃时,珊瑚礁就会排除剩存所需的海藻,造成大堡礁大片珊瑚死亡。“如果你亲眼看到珊瑚白化就能确切地了解全球变暖对生物造成的影响”。
“如果我们某天早上醒来后突然发现最心爱的森林枯死了1/5,那该怎么办?这就是珊瑚礁目前的状况。”超过100万种生物在珊瑚礁居住,觅食和繁殖,它们需要珊瑚礁,它们的存活少不了珊瑚礁。近来,大海出现了比珊瑚礁白化更危险的趋势。
海洋是吸收大气层二氧化碳主要的自然机制,是地球上汇集碳最多的地方,但最近有迹象显示,这个机制正在瓦解。在正常情况下,微型海洋生物包括有孔虫和球菌藻,会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用来打造自己的外壳和骨骼,但这个机制有一定的限量。当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海水便会酸化。酸化的海水会融解微型海洋生物的外壳和骨骼,也会阻止他们进一步吸收二氧化碳。有些微型海洋生物身长仅1毫米,位居食物链的最下层,但无论外表和体型如何,所有海洋生物的命运甚至包括最庞大的海洋生物,他们的生存全都依靠于这个平衡机制。海水中的化学成份被改变,自然界控制气候的机制也开始崩溃。
大自然历时15万年,打造的格陵兰冰层,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融化流入大海。冰层消失后,上涨的海水将淹没掉全世界的海岸城市。
格陵兰亚格布港冰川是史上移动最快的冰川,以每天移动40米以上的速度融解入海。这一速度是10年前的2倍。冰河在2天内融解掉的冰,其中蕴含的水分等于纽约都会区一年的用水量。
“地球持续变暖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影响冰层的稳定性,危险在于冰层可能会迅速开始瓦解。”瑞士营是一所设立在冰河上的科研机构,科学家在这里详细记录下气候的变化数据。
康拉德•斯蒂芬斯博士每年春季带领小组前来研究。斯蒂芬斯建立了23所设备完善的气象站,这些气象站每15秒进行一次完整的气候测量,这些数据使世界范围内全球变暖的计算机模型得以更新。“这片冰层很古老,已经有15万年历史,如果冰层开始融解,将开启人类文明中从未见过的进程。”
我们从未见过格陵兰消失。1992年有5.6公里的冰河融解入海消失,10年后,消失的冰河达到之前两倍多,每年融解15.5公里。斯蒂芬斯原本不知道气候变暖是如何加速冰河融解的,直到他发现冰层上最奇特危险的地形之一。融解的冰水渗入并浸蚀着冰川,形成了被称作冰河湖穴的巨大地道。研究小组放下一台光纤摄影机,他们认为融解形成的冰水切穿了岩床,渗入地底达0.25英里,成为加速冰河融解入海的润滑剂。这个发现让斯蒂芬斯和他的组员胆战心惊。这些冰河湖穴一路贯穿冰河,形成加速冰层消失的新机制。
现在冰河的融解速度极快。海平面将在100年内升高整整1米。到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格陵兰冰层蕴含的水量能让全球海平面上升约7米。伦敦、曼谷、纽约和上海这些大城市届时都将被海水淹没。”
2010年02月28日 09点02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