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科和理科的客观看法
奥术神座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bbiwind 楼主
多数学文科的性格外向,人际交往广泛。
多数学理科的性格内向,往往是宅男。
所以,在当今社会,虽然理工科的学生好找饭碗,
但赚大钱居高位的往往是文科出来的。
一方面,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短,
所以对于营销的人才过于重视而忽略技术人才,
毕竟产品做得好不如广告做得好;
另一方面,管理型的人才薪酬要高于技术性人才,
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决定的,正所谓劳心者治人。
当初我的数学老师建议我报考人大,
我却一意孤行报考理工院校,悔不该当初啊。
2014年03月14日 10点03分 1
level 7
中国工程师治国啊...胡总就是工科的....读文科身居高位的比例也不大啊...至于
2014年03月14日 11点03分 2
回复 yfzfly :不管怎样,注定将文科进行到底
2014年03月14日 14点03分
回复 万煜晨 :你说自己?还是?
2014年03月14日 15点03分
回复 yfzfly :高二文科党路过
2014年03月14日 15点03分
回复 万煜晨 :本科专业是工科吧
2014年03月14日 18点03分
level 7
管理岗位的相当多是技术转过去的...
2014年03月14日 11点03分 3
level 11
什么才是真相?我发现,无论任何人为的思想归根结底都无法脱离他们创造者与传播者的利益。在我看来得到真相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世界告诉你的才是真相。就像王阳明说的格物致知。
2014年03月14日 11点03分 4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吓哭
2014年03月15日 01点03分
吓哭
2014年03月15日 03点03分
阳明公自己也不敢说这是他说的
2014年03月16日 16点03分
level 11
从哪复制的。。产品做得好不如广告做得好这种屌丝脑补也信
2014年03月14日 11点03分 5
自己看日本垃圾桶到中国変神桶的相关报道,类似的情况多不胜数。不要用你狭隘的眼光来坐井观天。
2014年03月14日 12点03分
回复 bbiwind :你买吗……
2014年03月14日 17点03分
看看腾讯嘛
2014年03月15日 00点03分
level 11
不要用你狭隘的眼光来坐井观天
2014年03月14日 12点03分 6
level 11
那本身就是酵素桶,做这种浮夸的广告被你这种下等人都知道了的下场就不用我多说了
2014年03月14日 12点03分 7
你这种只会拾人牙慧的垃圾有什么思考能力?客观存在的事实视而不见。大多数的企业广告投入多少,研发产品的投入多少,自己查查。为什么中国是山寨大国,就是因为只需要模仿然后宣传就可以了。当然,你这样的“上等垃圾”鼻孔是朝天的,这些天下事肯定不了解。
2014年03月14日 13点03分
回复 bbiwind :你这种拾人牙慧的垃圾有什么思考能力
2014年03月14日 13点03分
level 11
你也知道中国有种“产品做得好不如广告做得好”的趋势了?所以才要鼓励更多人学习理工科,才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并提高他们的待遇。否则永远都是”发展中国家“,等到人口红利用完了还没发展起来就死定了,等着由世界工厂变成世界贫民窟吧!这个问题国家领导人都清楚得很,这几年国家的战略倾向调整,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科研经费的急剧增加,这个导向已经很明显了。别以为单纯靠做广告卖嘴皮的做法还能持续几年。
2014年03月14日 13点03分 8
[惊哭]问题好严重的样子!
2014年03月14日 17点03分
回复 tianlxy :情况确实很严重,我们把低纯度的硅卖给美国人是按吨卖的,他们把高纯硅卖给咱是论克的
2014年03月15日 00点03分
回复 河畔桃花 :[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14年03月15日 01点03分
level 11
那是以前,现在管理岗位也喜欢技术型的(各种现实关系学就算了,那个没办法)
2014年03月14日 13点03分 9
level 14
我终于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没有齐天大圣,只有一只小猴子
2014年03月14日 14点03分 14
level 9
内向与外向,与文理科无必然关系,只是内向的更适合搞研究而已,文理科都有研究的。理科生也可以外向。
人人都想当管理人才,可是,如果你是管理者,你看重的是有能力的人(无论内外向),还是外向而无能力的人?
2014年03月14日 14点03分 15
level 7
你比较下薪酬哪个高就行了...文科理科和外向内向不相关..基金经理工科出身的都有一堆,华尔街学物理的更是一群
2014年03月14日 15点03分 16
level 12
当吾王拔起圣剑的那一刻,命运的转轮便已然开启了!
2014年03月14日 17点03分 18
level 9
我大理工科的世界楼主先开始根本不懂←_←
2014年03月14日 18点03分 20
level 10
呵呵……不是商业出生吧……
任何环节生产,价格,技术革新能带来成本降低,质量上升
而技术领先一步等于某个产品的市场暂时性垄断(垄断时间看技术难度,很多技术革新无法报专利,几年内其他人必定跟上,没人是傻子)
当你们的企业/公司形成技术垄断后,广告,营销人员都不用了
你以为我们企业面对的是你们散客?
我们面对的是零售商,经销商,批发商!他们自己会找质量好,价格低的进货渠道,假如我的产品价格便宜全国最低10%而质量不变,全国生产加工相同产品的生产商/加工商倒闭一片信不?而倒闭的数量就是我方生产/加工线最高生产能力的量,也就是能吃下多少市场份额
什么是生产商/加工商??
那是看着流水线按秒数盈利的最高获利者……
所以,对于生产商/加工商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懂某个领先技术的管理人员月薪几十上百万聘请也是很正常的
而很不巧
你只能看到零售商,经销商,批发商在大量招收文科生……
2014年03月14日 18点03分 21
读书读傻了。你那是课本上的东西。实际上是,销售代表找到相关负责人,商量好回扣。产品质量、产品价格都不是问题。如果你在zf部门工作,你会惊讶的发现,zf采购的东西普遍要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价格高。
2014年03月16日 14点03分
回复 bbiwind :呵呵
2014年03月16日 14点03分
回复 lllke丶X :请问你指的个别行业的“个别”数量是多少?少于十个还是少于百个?另外,你以为文科就是学文史的啊。销售管理学,营销学,社会科学,社会经济学,这些都是文科的概念。不说别的,在大城市,企业内训师就很吃香。而且事实上,从事商业活动的城市人均收入远高于从事商品生产的
2014年03月16日 17点03分
回复 lllke丶X :另外,你听得懂人话吗?我有那句话说,“靠政府订单过活”。我的举例是说明,大宗商品的竞争力往往不是在品质以及价格。
2014年03月16日 17点03分
level 10
接上,简单的算数告诉你真正的获利者是谁
商品A售价10
零售商进价7,利润3
批发商进价5,利润2
生产商成本4,利润1
乍看之下零售商利润大?错了
我们继续算
1家零售商每月卖出100件商品A,获利100X3=300(当然,他们还卖其他商品,但最终最多几万)
1家批发商批发给100家零售商,100X100X2=20000(同上,但最终赚更多些)
1家生产商同时供给100家批发商货物……呵呵,10X100X100X1=1000000
(流水线每天出货3~4W件商品实在太正常了,顺,生产商和加工商都是24小时三组员工轮班的,夜班工资加倍但电费更便宜,一般情况下夜班运营反而便宜,因为那些大家伙太能吃电了……)
所以,就商品A,每个月零售商获利300,批发商获利2万,生产商获利100万
生产商即使只生产商品A,每月盈利-20W运营维护费用,利润也完爆后面两家
拟定的数据只是方便计算,但市场的大致利润规律就是如此的
2014年03月14日 18点03分 22
计算生产商前面手滑少打个0,勿怪
2014年03月14日 18点03分
回复 幻天破 :中国从90年代开始倒闭的企业成千上万,这些都是生产商,其中不乏质量很好的产品。你的计算方法只是理论值,相当于政府鼓吹的工业生产总值。而且,事实上国内生产商的利润远低于经销商。简单例子,苏宁电器的盈利绝对高于大多数它的商品生产商。
2014年03月16日 14点03分
另外,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把一个错误的计算方法并且得出错误的论调沾沾自喜的发两遍。难道我国的gdp远高于瑞士就说明我们的民众比他们富裕吗?从人均收入来看,从事生产商品的人员要低于从事销售商品的人员。你的错误在于把几个人组成的销售渠道和上百人组成的生产厂家比较。
2014年03月16日 17点03分
level 11
工科走过
2014年03月14日 18点03分 23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