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lpy1122
楼主
小学生“喊歌”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原因之一,小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好表现自己。这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大声喊唱是为了让老师和同学们能听见自己的声音。你唱得响,我比你还要响,好像谁唱得最响,谁就是“英雄”。这在男生中表现尤为突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对他们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使学生懂得,集体歌唱时,声音要整齐,音量要一致。突出个人就会破坏整体效果。 原因之二,学生对声音美感认识不足,误认为只要唱得响,声音就是好听的,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多听多看一些优秀的童声齐唱录音带和录像带,边听边解说,使学生懂得,不是所有的歌都要唱得那么响。该强则强,该弱就弱,强弱结合,才能唱出美妙的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声音的美感观念。 原因之三,与教师的指导思想有关,有些教师总嫌学生唱得太轻,要他们“响点、响点、再响点”。于是乎,学生们只好“照此办理了”。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
正确的
声音概念,不要一味地让学生大声歌唱。要知道,弦绷紧了要断,鼓敲重了要破,声音响了要谨防儿童娇嫩的声带受损伤。 原因之四,发声方法不正确。这是造成学生喊歌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是克服学生喊歌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用轻声唱法来训练学生乃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既能防止学生的喊唱,减轻嗓音的疲劳,还有助于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轻声唱,不是日常那种随随便使的哼唱,而是在正确的歌唱姿势(无论坐、立,身体均要平直,双肩放松,保持积极而兴奋的状态,着力点在腰部)及正确的呼吸支持下进行的发声训练。最好的训练方法有两种: 1.用哼唱(M)练习。此时要求上、下牙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哼唱时唇部及鼻腔有轻微的振动感,声音像是从鼻上端(眉心间)发出似的。练习时气息要做到“匀、慢、稳”。 哼唱的好处在于能准确建立混合共鸣及头腔共鸣的感觉,保证声音具有“高位置”,气与声结合的比例准确、平衡,咽腔内张合适,歌唱器官的运动能协调自如。 2.以弱声来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哼呜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各种母音,让学生体会歌唱时好像头顶上顶着一本书的感觉,并且一直要保持这种歌唱状态。 弱声唱法的好处在于能保持声音的集中而有“焦点”,声带的张力适度,使不该用力的肌肉放松,同时还能建立学生先有想像与准备,后再歌唱的良好习惯。
2007年11月21日 03点11分
1
正确的
声音概念,不要一味地让学生大声歌唱。要知道,弦绷紧了要断,鼓敲重了要破,声音响了要谨防儿童娇嫩的声带受损伤。 原因之四,发声方法不正确。这是造成学生喊歌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是克服学生喊歌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用轻声唱法来训练学生乃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既能防止学生的喊唱,减轻嗓音的疲劳,还有助于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轻声唱,不是日常那种随随便使的哼唱,而是在正确的歌唱姿势(无论坐、立,身体均要平直,双肩放松,保持积极而兴奋的状态,着力点在腰部)及正确的呼吸支持下进行的发声训练。最好的训练方法有两种: 1.用哼唱(M)练习。此时要求上、下牙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哼唱时唇部及鼻腔有轻微的振动感,声音像是从鼻上端(眉心间)发出似的。练习时气息要做到“匀、慢、稳”。 哼唱的好处在于能准确建立混合共鸣及头腔共鸣的感觉,保证声音具有“高位置”,气与声结合的比例准确、平衡,咽腔内张合适,歌唱器官的运动能协调自如。 2.以弱声来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哼呜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各种母音,让学生体会歌唱时好像头顶上顶着一本书的感觉,并且一直要保持这种歌唱状态。 弱声唱法的好处在于能保持声音的集中而有“焦点”,声带的张力适度,使不该用力的肌肉放松,同时还能建立学生先有想像与准备,后再歌唱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