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这个词的音节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汉语里面的
汉语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kermoi 楼主
是近代汉语吗
2007年11月19日 11点11分 1
level 11
【康熙字典】【子集上】【二字部】 于 ---------------------------------------------------------------------【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𠀤音迂。【尔雅·释诂】于,曰也。 又往也。【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诗·小雅】王于出征。 又【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注】于,犹为也。宜之见为大矣。又【聘礼】贿在聘于贿。【注】于读曰为。言当视宾之礼,而为之财也。又【司马相如·长门赋叙】因于解悲愁之辞。 又未定之辞。【公羊传·僖二十八年】归于者何。归于者,罪未定也。 又行貌。【韩愈·上宰相书】于于焉而来矣。 又于于,自足貌。【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又钟两口之闲曰于。【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闲谓之于。 又【前汉·元后传】衣绛缘诸于。【注】大掖衣也。 又【唐书·元德秀传】明皇命三百里内刺史县令,以声乐集,德秀惟乐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又草名。【尔雅·释草】茜,蔓于。【注】生水中。一名轩于。【司马相如·子虚赋】庵闾轩于。 又木名。【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觡。 又淳于,县名。今密州安丘县,古淳于国。 又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后,以国为氏,后因去邑为于。又淳于,宣于,鲜于,多于,𨷖于,皆复姓。又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见【魏书·官氏志】。 又助语辞。【诗·召南】于沼于沚。【朱传】于,於也。【周易】【毛诗】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又【集韵】邕俱切,音纡。广大貌。【礼·檀弓】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又【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 又【正韵】休居切,与吁通。叹辞。【诗·周南】于嗟麟兮。考证:〔【礼·聘礼】贿在聘于贿〕 谨按本书之例礼记谓之礼,此出仪礼不当称礼,谨省上礼字。〔【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两铣谓之于。〕 谨照原文两铣改铣闲。〔【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船。〕 谨照原注木船改木觡。 〔【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仲尼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 谨按周公至其君乎皆仲尼之言,此误於闻之上增仲尼二字,谨照原文周公上增仲尼曰三字,闻之上省仲尼二字。法于益于两于字照原文改於字。 【卯集下】【方字部】 於 ---------------------------------------------------------------------〔古文〕𣱏𤕘【唐韵】哀都切【集韵】【韵会】【正韵】汪胡切,𠀤同乌。【韵会】隷变作於。古文本象乌形,今但以为叹辞及语辞字,遂无以为鸦乌字者矣。 又【尔雅·释诂注】於乎皆语之韵绝。【疏】叹辞也。【书·尧典】佥曰:於,鲧哉。【诗·周颂】於穆淸庙。又【周颂】於乎不显。○按或作呜乌,音义皆同。 又【广韵】央居切【集韵】【韵会】【正韵】衣虚切,𠀤音淤。语辞也。【博雅】於,于也。○按《说文》于训於也,盖于於古通用。凡经典语辞皆作于。 又【广韵】居也。【韩愈·示儿诗】前荣馔宾亲,冠昏之所於。【朱子·考异】所,或作依。○按所於作依於,则是依之以居也。孔融书,举杯相於。曹植乐府,心相於。杜甫诗:良友幸相於。卽相依以居之意。 又【扬子·太𤣥经】白舌於於。【注】多难貌。 又【广韵】代也。【集韵】往也。 又地名。【战国策】商於之地六百里。 又姓。【姓氏急就篇】黄帝臣於则造履。【前汉·功臣表】涉安侯於单。【康熙字典】【巳集中】【火字部】 乌 ---------------------------------------------------------------------〔古文〕𤚶於𥾪【唐韵】哀都切【集韵】【正韵】汪胡切,𠀤音污。【说文】孝鸟也。象形。【埤雅】林罕以为全象鸟形,但不注其目睛。乌体全黑,远而不分别其睛也。【诗·邶风】莫黑匪乌。【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又【前汉·眭弘传】石立,后有白乌数千,下集其旁。 又【尔雅·释鸟】燕白脰乌。【注】小尔雅云:白项而羣飞者,谓之燕乌。【又】鸀山乌。 又【周礼·夏官·罗氏】掌罗乌鸟。【注】乌谓𤰞居,鹊之属。 又【小尔雅】去隂就阳者,谓之阳乌,鸿雁是也。 又【韵会】日中有三足乌。 又【说文】孔子曰:乌𥃳,呼也,取其助气故以为乌呼。【注】徐铉曰:俗作呜,非是。【埤雅】乌又为叹词者,乌见异则噪,故以为乌霍。乌霍,叹所异也。 又【玉篇】语辞也。又【广韵】安也。【正韵】何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注】徐广曰:乌,一作恶。 又【史记·天官书】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注】索隐曰:蔚然,汉书作哀乌,星之状貌。【正字通】星经作依乌,后人因谓郞官为依乌府。 又【韵会】黑色曰乌。【史记·匈奴传】北方尽乌骊马。【五代史·梁符彦卿传】太祖赐以所乗爱马一丈乌。 又【前汉·杨恽传】仰天拊缶而呼乌乌。【注】师古曰:乌乌秦声。关中旧有此曲,亦作呜。【史记·李斯传】歌呼呜呜。又县名。乌氏,因水而名。【前汉·地理志】安定郡乌氏。【注】乌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又乌程,乌伤,属会稽郡。 又乌孙,乌桓,皆西域国名。 又【广韵】姓也。齐大夫乌枚鸣。见【左传】。 又赤乌,殿名。【左思·吴都赋】饰赤乌之暐晔。 又【集韵】【类篇】𠀤於加切,音鸦。【前汉·西域传】乌秅国。【注】师古曰:乌,一加反。秅,直加反。 又【汉鼓吹曲】朱鹭鱼以乌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又【集韵】【类篇】𠀤於谏切,音晏。【前汉·西域传】乌秅国。【注】郑氏曰:乌秅音鷃拏。师古曰:急言之声,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又【韵会】古文借作顾字。见义云章。亦转声也。
2007年11月19日 12点11分 2
level 11
【康熙字典】【子集上】【丿字部】 乎 ---------------------------------------------------------------------〔古文〕虖【广韵】戸吴切【集韵】【韵会】【正韵】洪孤切,𠀤音湖。【说文】兮语之余也。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余声。【广韵】极也。 又疑辞。【诗·邶风】胡为乎中露。【战国策】弹铗归来乎。 又呼声。如鲁论,参乎,使乎之类。 又荒乌切。与呼同。【诗·大雅】於乎小子。【陆德明·音义】於音乌,乎音呼。【吴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复翔兮,游飇去复反兮。於乎,今经史於戏,於虖,呜虖,呜嘑,於乎相通,皆叹辞。【康熙字典】【丑集上】【口字部】 呼 ---------------------------------------------------------------------〔古文〕𠰗戏【唐韵】荒乌切【集韵】【韵会】【正韵】荒胡切,𠀤音虍。【说文】外息也。【韵会】出息为呼,入息为吸。 又【广韵】唤也。 又【集韵】呜呼,叹辞。【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 又通作乎。【诗·大雅】於乎小子。 又通作虖。【前汉·武帝纪】呜虖何施而臻此与。亦作嘑。 又姓。【广韵】列仙传有仙人呼子先,又复姓。【前汉·匈奴传】呼衍氏。【注】师古曰:卽今鲜𤰞姓呼延者是也。 又呼沱,水名。【战国策】南有呼沱易水。 又草名。【尔雅·释草】蓫薚,马尾。【疏】蔏𦸐,一名夜呼。 又【集韵】虚交切,音虓。与詨同。吴人谓叫呼为詨。或作嚆唠。 又【礼·檀弓】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注】呼,虚惫声。【释文】音虚,吹气声也。 又【广韵】【集韵】【正韵】𠀤荒故切,音戽。【广韵】本作呼。号呼也。【诗·大雅】式号式呼。【释文】呼,火胡反。又火故反。【礼·曲礼】城上不呼。【释文】呼,火故反。 又【集韵】许个切,音𧬱。【左传·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注】呼,发声也。【释文】呼,好贺反。 又【集韵】虚讶切,音吓。与罅同。裂也。详缶部罅字注。考证:〔【尔雅·释草】蓫薚,马尾。【注】蔏𦸐,一名夜呼。〕 谨照原文注改疏。 【康熙字典】【卯集中】【戈字部】 戏 ---------------------------------------------------------------------【广韵】【集韵】【韵会】香义切【正韵】许义切,𠀤希去声。【说文】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 又【广韵】戏弄也。【礼·坊记】闺门之内,戏而不叹。【注】戏谓孺子言笑者。 又谑也。【诗·衞风】善戏谑兮。 又嬉也。 又姓。【魏志】颖川戏志才。 又【广韵】古文呼字。注详口部五画。 又【广韵】许羁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宜切,𠀤音羲。【集韵】呜戏,叹辞。○按《广韵》旣入虞韵,云古文呼字,又入支韵。亦训叹辞,则戏字二音,本皆可读。《正字通》云:诗於戏卽呜呼,叹辞也或嘉美,或悲伤。末代文士辄为体例,若哀诔祭文,卽为呜呼,封拜册命,卽为於戏。谓呜呼为哀伤,於戏为叹美,妄为穿凿,其说诚是。然谓呼与戏通,则戏可读呼,呼仍不可以读戏,以戏字有羲音,呼字止入七虞也。 又与羲通。伏羲。【庄子】作伏戏。【史记】作虙戏。【荀子·成相篇】文武之道同虙戏。 又地名。【鲁语】幽王灭於戏。 又【集韵】呼为切【韵会】吁为切,𠀤与麾同。【集韵】旗属。【周礼·夏官】建大麾以田。或作戏。【史记·项羽纪】诸侯罢戏下,各就国。【注】同麾。 又【集韵】驱为切,音亏。倾侧也。【周礼·春官·丧祝注】执披备倾戏。 又【集韵】於宜切,音漪。本作陭。【说文】上党陭氏阪。或作戏。 又【集韵】桑何切,音娑。娑本作牺。【周礼·春官·两献注】酒尊名。饰以翡翠。郑司农说,或作献,亦作戏。
2007年11月19日 12点11分 3
level 11
【康熙字典】【子集下】【八字部】 兮 ---------------------------------------------------------------------【唐韵】胡鸡切【集韵】【韵会】【正韵】弦鸡切,𠀤音奚。【说文】语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气越丂也。【徐曰】为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则语当驻,驻则气越丂也。【增韵】歌辞也。又通作猗。【书·秦誓】断断猗,大学引作兮。【庄子·大宗师】我犹为人猗。又与侯通。【史记·乐书】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注】索隐曰:沛诗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风歌。【韵会】欧阳氏曰:俗作〈丷下丅〉。
2007年11月19日 13点11分 4
level 11
于 吁 於 乌 乎 呼 戏 嘘 兮可能都是同源字,本义表语气的舒缓 叹气,上古 于 於同用,可能来源于乌鸦的叫声(象声).
2007年11月19日 13点11分 5
level 11
于 於 训为 居(古字 凥,处也),可能上古 于 凥 的近音假借,也可能是取乌鸦垒巢而居之貌.
2007年11月19日 13点11分 6
level 11
另 乌 与 鸦 雅 是同源字,应无疑义.
2007年11月19日 13点11分 7
吧务
level 15
楼上没答到点子上……是的,y元音中古尚未出现。
2007年11月19日 14点11分 8
level 0
元朝以前都没有撮口呼吧? 客家话就没有这个音
2007年11月19日 14点11分 9
level 11
嗯,有些偏离主题了.于 中古云母虞韵*[γǐu],撮口[y]<--*[ǐu]
2007年11月19日 15点11分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