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片段之燕子弄口对面的肉店
中国知青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shihc52 楼主

燕子弄口对面的肉店
庆春街上应该不止一家肉店,但是那时候的人买肉都是就近的,买肉除了钱还要有肉票,如果没有,那一切免谈。
人总是这样,越是来之不易的东西就越是想要。当年恐怕不想吃肉的人是少之又少,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会因为要减肥而不吃肉。
离我们家最近的肉店在燕子弄口对面(庆春街北侧),肉店靠近当街的门边前面有一排上面油腻腻的木头柜台,柜台的上面有一根横档,上面有很多钩子,里面有3个厚厚的木头的肉墩头,那墩头油腻腻,黑乎乎的,看上去就是有些年头了。
肉店的师傅那时候是很威风的,他把一爿肉分成一条条的挂在钩子上。
那一条条肉就是他有底气的资本。
买肉的人把票给他,他根据你的票可以买多少肉,从那条肉上切一一块给你。
这一刀切下去在那里可是他的权力,顾客要买称心如意的肉,首先要看看肉店师傅的脸色。
虽然那时候的人普遍是瘦。可是肉店师傅在我印象里都是胖胖的,不知道是不是每天闻到那肉的气味,被那气味熏肥了。
那脸上腮帮子上的肉都是鼓鼓的,看到他们常常会联想起水浒中的郑屠(肉店师傅看了莫怪莫怪,那是小时候不懂事时的想法。)。
如果有人要想挑挑拣拣的啰嗦几句,很可能一句“下一个!”,你的肉票就掷回给你。
那时你被傻傻的晾在哪里,一句话:惨了!
有时候看到师傅的熟人,从边上插入后一声招呼。那人把手里准备好的钱和肉票交个师傅,师傅从柜台下拿出一包东西交给来人。边上的人这时候是羡慕不已,只能怪自己没有交上一个肉店师傅做朋友了。
朋友和亲戚总是有限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尽管有肉票和钱,买肉是一定要排队的。
尤其是想买你想要的肉,那是必须要排在前面才可以。因为有人插队而发生吵架是常有的事。插队的人一定会说自己本来就是排在这里的,仅仅有事走开了一下,而后面的人则是坚决不承认。
谁胜谁负就要看边上的人了,如果多数人不响,不愿意多管闲事,则插队成功。如果犯了众怒,插队的只有灰溜溜的走为上。
那时候买肉最喜欢的就是肥一些的,回家可以先熬猪油,以后可以烧菜用。
新熬的猪油,再加点酱油拌饭,在那时候是难得的美食。还没有吃,拿在手上先深深的吸上一口气,那股猪油香从鼻孔直冲肺腑,会把你五赃庙里的馋虫勾引出来。
到过年,去排队买猪头就是小孩子的任务了。好像是4张肉票可以买一只猪头,相对来说是很合算的; 而且猪头肉可以卤、可以酱。可以做猪头肉冻,是人人喜欢的美食。
好的东西当然是谁都想要。但是一只猪只有一只猪头,每天就是那么几只,粥少僧多。要买到它,往往要排个通宵才能买到。那时候是全家总动员,小孩晚上轮流去排队。大人等早晨肉店快开门时赶来,这样才能保证大过年有猪头上桌。
辛苦一个晚上胜利而归,第二天墙门里会满是猪头肉的香气。烧好的猪头拆出的骨头小孩子拿在手上啃得干干净净的,收起来还能到废品收购站换钱。
真的是最合算的买卖。
2014年02月21日 08点02分 1
level 15
"肉店的师傅那时候是很威风的,“说得真实。
2014年02月21日 14点02分 2
王老师早上好![茶杯]
2014年02月22日 00点02分
回复 shihc52 :朋友,晚上好!祝开心愉快![献花]
2014年02月22日 13点02分
回复 王理星 :那时侯服务行业很吃香,那时侯猪肉0.73元一斤,吃的那叫香C
2014年03月11日 08点03分
level 14
真实的回忆,好文章。
2014年02月22日 12点02分 3
谢谢朋友支持!
2014年03月05日 23点03分
level 14
真是好纪实文学
2014年02月25日 11点02分 4
朋友早上好!
2014年03月05日 23点03分
level 14
由于那年月油不多,买肉大都买肥的
2014年03月12日 12点03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