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社会人生ZT
正定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kys4415 楼主
中国人特别注重“茶缘”。所谓“茶缘”,就是以茶会友,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认为茶的文化意蕴在于表达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情趣、人格理想和审美境界。乾隆论茶,特别赞许茶所蕴涵着的君子风度和人格之美。其《虎跑泉》诗云:溯润寻源忽得泉,淡如君子洁如仙。余杭第一传佳品,便拾松枝烹雨前。茶性之清苦、淡泊、洁静、高雅,可谓“淡如君子洁如仙”者,正是中国人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完美人格。
2007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1
level 6
kys4415 楼主
“茶”字之拆,则由“廿”“八十”“八”组成,其和数等于一百零八,象征着人的生命之长寿,因而有“茶寿”之喻。“茶寿”乃是中国人饮茶的一种生命的原动力,是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感悟与理性思考。茶又以养颜、养神、养生,嗜茶者多长寿,为人所称道。 强调“茶道”必须以人为本,同时注重种茶、采茶、制茶、泡茶、饮茶等基本原则、方法、规律性和社会人生之思。“茶道”一词,出自唐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与封演《封氏见闻记》。其后传至朝鲜、日本,派生出“日本茶道”一系。所谓“茶道”,就是品茶之道。中国茶道,注重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般学者认为,日本茶道是“美的宗教”,而中国茶道则是“美的哲学”,特别重在“天人合一”。
2007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2
level 6
kys4415 楼主
宋人朱熹以茶论学,影响很大。他给弟子讲学时常以茶为喻,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人生的深刻道理。宋人煎茶,多唐人遗风,常在茶里掺杂桂葱姜椒盐之类,有如大杂烩。朱熹以茶喻学,主张治学要诚意专一,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又《语类》卷138记载:先生因吃茶罢,曰:“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问:“此理如何?”曰:“也是一个道理。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朱熹以茶“啜苦咽甘”的审美特性来比喻忧勤与逸乐是相辅相成的,进而说明“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的人生哲理和事物的矛盾双方相反相成的普遍规律性。
2007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3
level 6
kys4415 楼主
强调饮茶过程中的文化心态和茶禅境界是中国茶文化的最高境界。中国禅宗,有两个宁馨儿:一是诗禅,二是茶禅。“茶禅一味”之说,乃是禅门僧侣饮茶之习与文人以茶参禅的产物。茶禅联姻,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现象。茶在饮,禅在参,参禅如品茶,品茶可参禅,茶禅一味所寄托的正是一种恬淡清净的茶禅境界,一种古雅澹泊的审美情趣。 茶禅说,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天地人和的最高境界。以禅品茶,以茶论禅,则有所谓“茶禅说”,即“禅道惟在妙悟,茶道亦在妙悟”者。以茶参禅,强调的是茶性、茶味、茶品、茶缘、茶情、茶心、茶境,是茶蕴涵着的文化心态、人文意识、审美情趣和茶禅境界。
2007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4
level 6
kys4415 楼主
禅家平日注重“茶禅一味”,或对花微笑,感悟禅门真谛;或饮茶洗心,涤尽人世尘垢。这是禅门释家和文人骚客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情趣。一则茶性清淡自然,与禅的正法眼藏、本性自然、机缘弥勒,具有天然的契合点。茶禅一味是由于茶、禅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二则品茶讲究心境,注重文化氛围;参禅要求心灵平和宁静,万念俱灭。无论僧侣或文人,其茶禅之心与茶禅之境,皆以平和诚笃为共同的文化心态与审美特征。茶禅一味乃是由于品茶人和参禅者内在的省心要求与外在的文化品味的一致性之必然。三则茶禅一味,将中国茶文化的文化意蕴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美学层次上,是人生的体悟,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茶禅之美,在于“一味”,在于共同的审美趣味,在于茶与禅所共同追求的古雅澹泊之美。四则茶禅既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艺术境界。唐宋时期,僧社兴盛于寺院,有所谓“法社”“莲社”“净社”“香火社”等等。僧社的创建旨在加强诗僧、茶僧、棋僧、饭僧与文人士大夫的交往。
2007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5
level 6
kys4415 楼主
茶艺表演,就在于追求这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茶艺是人的品茗艺术,是人的茶道表演艺术。也就是说,茶艺表演是表演者对茶、水、壶、火候、气氛与品茗者的全面把握。茶艺的程序化,是茶人的创造;施之于茶艺表演,尚需茶女的造化,既要注重表演的艺术之美,更要强调人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成功的“禅茶茶艺”,应是程序自然,气氛浓郁,情趣盎然,木鱼声声,茶烟袅袅,梵音也袅袅,能引人进入一种超然物外的茶禅境界。 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诗、禅、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禅与诗、茶的结合,成就了两大学说:一是“诗禅说”,二是“茶禅论”。而今,我们再次呼唤中国茶文化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社会人生!
2007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6
level 6
kys4415 楼主
  茶的意境 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受由茶所带来的美妙意境等影响而对人产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界、体验茶的精神(如“精行俭德”的内涵),并把它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我们把这种影响,称之为与茶相关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自皎然提出“茶道”以来,已历经一千多年。一般说来,茶道是人们受茶事感受并进入较深意境而生发,茶道与茶的意境密切相伴。相似的茶事,会因为个人(修养、兴趣和事件背景等)的差异,产生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感受。当然,要想从茶中得到深刻的感悟和意境,还对茶与传统文化乃至个人的修养有较高的要求。由于社会发展,茶道的形式、手段、社会环境和对象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人们通过茶进入自感美妙的理想意境并生发体会,而不应过多地讲究、追求形式。
2007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7
level 6
kys4415 楼主
历史上文人雅士式的品茶,代表的是沿袭精深的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沉积。代替具体的茶道程式,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获得感悟或精神的“纯化”,是人们对把茶道局限在深层次或程式化的认识所作的修正——人们对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况是高深或神秘的茶道。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是中国人就会喝茶,人们喜欢茶,由此而带来的意境,自然不会拒绝。 茶的意境,俗及日常生活,又深通传统文化精义。茶的历史实践已表明:茶与儒、道、释的境界相互渗透,儒家之礼、佛家之养、道家之闲,在茶的氛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儒释道三者之中,给人感觉最为深切的是那种闲适的情感,所以许多隐士大多有嗜茶的习惯,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当然少不了闲情雅致的茶,手举一杯茶,神情清爽,荡涤心间污秽。但闲情适意的消极生活方式不能涵盖茶的意境所体现的内容,它含有积极的因素,如茶之精神,这是茶文化的支柱之一;从文化本义而言,茶只是赋予人一种“静”的心态,在你的思绪随着茶香飘散开去的时候,喝茶者也在“治愈”自己的烦恼,让你重新振作。茶在这方面的功效被许多人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尚守中庸和“礼”,应该说儒家这种源远流长的影响还是对茶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把茶事作为礼的一种形式,茶更成为尚礼的一部分,广泛存在于民俗民风中。这些可看作是儒家思想的影踪。至于茶事所体现的“与人乐”这一儒家思想,早已付诸人们沟通与联谊的实践。
2007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8
level 6
kys4415 楼主
喝茶作为修身养性的习俗流传至今,而茶的名贵与否也不大为茶人所倚重,可谓茶与佛理相应。把喝茶与修行结合在一起,人们在茶的意境中遐想…… 茶之意境,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内涵相通融,是穿越时空的茶道构架。“茶道是一种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形式。它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淡泊的出世节操,同时洋溢着道家羽化升天的烂漫理想,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这不正是一种与茶相关的意境?来源:中国文物报
2007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9
level 12
好贴,顶一个。
2007年11月10日 14点11分 10
level 6
茶之以道 人之以礼
2007年11月10日 15点11分 11
level 6
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其堪夸。
2007年11月10日 15点11分 12
level 6
kys4415 楼主
茶道是一种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形式。它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淡泊的出世节操,同时洋溢着道家羽化升天的烂漫理想,追求清雅,向往和谐。
2007年11月11日 10点11分 13
level 0
好贴,顶一个。 把喝茶与修行结合在一起,人们在茶的意境中遐想……
2007年11月12日 11点11分 14
level 0
《环境》 好境品茗韵致扬,恰如美女巧梳妆。轻摇翠影窗前过,流淌清泉馆舍旁。鸟语嘤嘤和笑语,花香袅袅伴茶香。喧嚣洗尽存幽静,洒脱悠然举盏忙。
2007年11月12日 14点11分 15
level 0
《艺境》泼墨吟诗伴品茗,赏评字画洁心灵。悠扬雅韵添情趣,日久凝成好德行。
2007年11月12日 14点11分 16
level 0
《人境》 孤家独品幽思美, 知己对茗乐趣多。 喜约众人齐畅饮,欢声笑语唱新歌。
2007年11月12日 14点11分 17
level 0
《心境》忙里偷闲喜啜茗, 宽松恬适好心情。风平浪静港湾里,只品茶香不利名。
2007年11月12日 14点11分 18
level 0
九峰如洗,正汀蓼雁豆,玲珑秋色。桂雨飘香盈袖袭,醉酿鹉湖红碧。不夜鱼龙,通衢笙豉,遍处瓜灯射。宝光流彩,满城和气千尺。渐觉推出冰轮,清虚万叠,碾破吴天白。铁笛横吹云可裂,犹拍苏辛平仄(注)。欲探骊珠,较量词品,诗意襟怀豁。浩歌一阕,插天霜菊崖壁。
2007年11月12日 14点11分 19
level 0
鹉湖如镜,恰天上碧碾,古时今月。桧雨松风声渐近,缕缕漱香轻抹。乳玉浮烟,橘云献瑞。三昧汤翻沸。弄珠亭下,万顷铺满晴雪。莫负良夜何其,子瞻逸兴,秋色多轩豁。积水空明横藻荇,竹柏影摇千叠。淡味吾生,十常八九,圆又磨还缺。琼杯灵草,问谁龙笛吹裂。
2007年11月12日 14点11分 20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