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哲学”——(ZS)!
哲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2004年07月24日 07点07分 1
level 1
瑞祥高中 二年三班 小論文國文科小論文學校:瑞祥高中指導老師:曾莉莉題目:兼愛 非攻 墨子的人生哲學 中華民國92年8月小論文名稱: 兼愛 非攻 墨子的人生哲學作者:黃彥婷.王欣甜.韓欣蓉指導老師:曾莉莉頁數:十四摘要一、 論墨子言行,著作考辨,墨學之形成與盛衰,人性論與價值觀。二、 墨學中心思想:宇宙論、國民信仰、賢人政治、兼愛社會、國際關係、以及勤勉從事與節約生產。三、知識論、道德論、方法論、堅白論、異同論、辯學及邏輯論證。研讀「墨子」首先了解墨子質實、篤實、貴義、力行之精神及無時無刻為天下,興利除害之胸襟。更進而深入全面探討墨子一書之思想,所提出之種種主張,在學術思想史上之價值以及對後世思想之影響。墨家兼相愛、交相利之精神契合民族性。墨家重視社會教育,正補今日教育之偏,利他思想正可補救今日社會之自私自利病態。墨家邏輯推理及科技觀念在中國自然科學史上占著極重要地位。處今日之世,人與自然關係改變,形成環境破壞,人對於未知之自然仍採「人定勝天」之念是否適當,而人之自我生命的安頓,心靈上之環保尤值得重視。墨子之簡樸生活對今日生活實有暮鼓晨鐘之義。目錄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墨家的成立時代背景 墨子的生平第三章 墨學的學說內容(一) 墨學的主要觀念與思想 (二) 不同時期的演變(三) 墨家的嚴密組織第四章 墨學的盛衰與影響(一)由盛轉衰的關鍵(二)對後世之影響第五章 結論 參考資料第一章 緒論911恐怖攻擊事件已經經過了一年,全世界也都在為不幸在災難中傷亡的人們,和靈魂祈禱,幾乎全球的電視台也都錄製了相關的特別節目,讓我們透過鏡頭了解和平跟憐憫的重要性。就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在積極反恐的同時,也對不同的文化、信仰、種族有更多的包容和接納。911的傷害提醒了我們每個人,如果人世間只有恨而沒有愛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衝突會不斷發生、憤怒會使人喪失理智,傷害很可能會危害到我們親愛的家人身上,傷害很可能會造成我們身心靈上極大的痛苦與陰霾。還記得教宗在千禧年給21世紀給我們下的希望與反省,就是「和好」;也就是與天主和好、與人和好、與萬物和好。這也正是我們祈求身心靈上平安的最根本的處方籤。墨子的兼愛說:「若使天下交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又說:「惡得不禁惡而勸愛!(不可以不禁止仇恨,而去勸愛人!)」就是這個道理。人工智慧的都市裡,充滿著冷淡與暴戾之氣,許多人不肯付出關心與了解,只知道一味的去責怪別人,而口口聲聲所謂的愛,也僅止於對於家人、朋友、愛人的身上而已,雖然我們不能做到墨子所說的「兼愛」,但至少得對於身邊的事物環境,或者是政治上、社會福利,多付出一點點的關懷,如果能徹底的了解實際情況,當然是上上之策囉!現今所強調的「地球村」的觀念,相信可以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進而擴展到國與國之間,最後,打破疆土的界線,成了名符其實的「地球村」。第二章 墨家的成立時代背景要談到墨家還得先了解墨子這個人 , 沒有他 , 就沒有墨家!!  墨子出身貧寒,所以他知道清苦的窘!百姓汲汲營營的耕耘,很容易便在一陣風、一陣雨、甚至一陣達官貴人的馬蹄踐踏下便盡付流水。只要一次的天災人禍,換來的,便是三百六十五天勒緊肚皮的半飢餓狀態。大人們搖搖頭,無可奈何,小孩也只能祈求自己能意外尋到什麼好吃的運氣。他,不愛尋,只是靜靜的看在眼裡,沉默。 他沒有太多的風花雪月,沒有太多的悲天憫人,但是,因戰爭而生的屍橫遍野,總敲擊著對生命熱切的心。那一回,在寂靜的不能再寂靜的夏夜裡,想著白天來不及自兵士猙獰的笑裡救下的呼號,不由自主的,牙關顫抖,他便對自己發誓:我,要,天下,大同。  於是,生命滴溜溜的轉,早年所曾受過所有的一切,全在這一瞬間,化為行動的火焰。
2004年07月24日 07点07分 2
level 1
  尚同  又主尚同,墨子認為「天子有善,天能賞之,天子有過,天能罰之」,故天子就是上天的代表,「天志」就是至善之道,所以要上同於天。而在天子身上,人民可看到上天的意向。然天子上同於天,君亦上,同於天子,家長上同於君,個人上同於家長,在下者皆同於上,而在上者又惟以兼相愛交相利為令,如此則天下之人必皆兼相愛交相利,天下是非善惡的標準一致,社會就不會動亂了。  墨子雖人皆須從「天志」,然依「尚同」,何以要有家?然因墨子認為國可統一全國人之不同的意見,這因人們意見太多,易成混亂,「天子總天下議以尚國於天」,這就是「尚國」。而另一方面,又含有平等之意,以為官無常貴,民無常賤,以尚同於天的意志。賢者要努力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非攻  以非攻為論,因人既能兼愛則能非攻,墨子最恨「虧人自利」「虧國以自利」的霸主,因他認為這是不義的。而且戰爭必會做成天下全人的損失「仍非政道」,亦是人類的悲劇。因為每發生一次戰爭,就不知要毀壞多少財產,犧牲多少性命,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故他提倡非攻之說,且要反對違背兼愛原則的戰爭。故凡有以強凌弱、大欺少之諸侯和豪族,必反之;而對於老弱者,則必以救,「死所不辭也」。  墨子不是空口說白話的人,他說得到也做得到。一提出「兼愛非攻」的主張,馬上採取行動,並且付諸實現。甚至為了排難解紛,消弭戰爭的發生,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也在所不惜。 宇宙觀  兼愛的理論根據是天志和明鬼: 天志  以「天志」而論,天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墨子謂「天兼天下而愛之」,從而說明天對人皆一視仁,故人也應依「天志」而兼愛。而墨子亦言「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可見墨子所言之天是有感情的,是知性的; 明鬼  從「明鬼」而論之,力言要相信鬼神,因為鬼神能幫助天賞善懲惡。這是因為墨子欲以鬼神之說以救亂世。宇宙觀同時又言「非命」,反對儒家的天命說,並針對人「執有命」,「怠惰」而發,認為壽夭、貧富、安危、治亂都是由力決定的,人們要以強和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境遇。 經濟觀  而對經濟生活上,他主張「節用」,「節葬」,「非樂」,  節葬  墨子提倡刻苦樸素的生活,墨子是一位熱心救世的人道主義者,生平最敬佩夏禹,以夏禹勤勞刻苦、服務人群的精神,為自己立身處事效法的典範,故反對花費無謂的金錢在生養死葬方面。節葬是對民俗的看法,墨子反對儒家久喪厚葬的做法,認為與其浪費龐大的資源在死人的身上,倒不如用來濟助貧窮的活人。且墨子倡兼愛,視人之親為己親,故不該有禮,故此安葬要節省。  節用  而從節葬發之,則其用意亦在節用,墨生活極為清苦,且以自苦為極。其源為因墨子既不能為人給富足生活,便以身作則,過苦之生活。且天下人人劫掠資源,揮霍無度,是致亂的根源,只有節約使用有限的物資,力求簡樸的生活,才能民生樂利。墨子倡節用,其意為反對勞民厚斂,主張諸侯節省財用,使民財足而不勞。 非樂  且墨子又以節葬節用來非禮非樂;非樂是墨子對休閒的看法,墨子是一位功利主義者,一切都是以利為出發點,凡是聲色之美,口體之慾,都會勞民傷財,對天下不利,所以反對音樂。墨子亦反對統治者繁飾禮樂、奢侈享樂的生活,因此皆為勞民傷財的,且也害天下之大利,故主非禮非樂。其他  在認識論上,墨子提出三表法,強調認識來源於客觀感覺的經驗,事物的存在必須以人們的眼耳感知為標準。對個人來說,強必富,不強必貧;強必飽,不強必飢。對國家來說,強必治,不強必亂;強必寧,不強必危。 此外 , 墨子又是機械巧匠,利用機械實行理想,重視生產知識。更反對保守,主張創造新事物。 (二) 不同時期的演變澄清兼愛說 後期墨家精通“辯”的方法﹐為澄清和捍衛墨家的哲學立場做了很多工作。 後期墨家遵循墨子功利主義哲學的傳統﹐主張人類一切行為的目的在於取利避害。所以人類一切行為的規則是﹕“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墨子和後期墨家都認為“義﹐利也”。利是義的本質。但是﹐什麼是利的本質﹖墨子沒 有提出這個問題﹐可是後期墨家提出了﹐並已作出了解答。《經上》篇說﹕“利﹐所得而喜 也。“害﹐所得而惡也”這樣。後期墨家就為墨家的功利哲學作出享樂主義的解釋。 
2004年07月24日 07点07分 4
level 1
墨子所主張的兼愛,耶穌所提倡的博愛,都是推己及人之情,希望人的情,走出自私的範疇,愛及同倫。至於社會上很多樂善好施的善長仁翁,實行擴大愛心,濟世益群,給冷酷的人間,送來無限的溫暖;這種愛己而又愛人的情,比起一般自私有限的愛,的確偉大而又善美。第五章 結論 參考資料墨家的地位與影響  墨子的學說和主張,主要代表了下層平民的利益,墨子本人非常刻苦自勵,穿粗衣服,住破房屋,戒除各種休閒娛樂,餐飲劣等食物,一切生活力求簡樸。學生們也效法他的行為,積極為民除害,工作認真,不畏艱苦。他們認為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即使是赴湯蹈火,也都願意奉獻犧牲。墨子的偉大人格,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墨子的學說,也成為當時的顯學,所以在當時很有影響。墨子一生勤勞刻苦,奔走救世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但是他的學說,實在有許多不近人情,不合人性的地方。不分親疏,一視同仁的兼愛,非常崇高,卻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認為厚葬久喪是勞民傷財,其實喪葬的重視,本具有倫理教育的意義。至於以功利的觀點,否認音樂的功能,以及粗淺的宗教思想,則是他的學術思想體系,立論較為薄弱的地方。而《墨子》中還有許多關於機械製造和守城之術的內容,在科學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然而墨家的思想雖曾盛極一時,但由於後繼無人,最後終只能歸於沈寂。*墨子著作有《墨子閒詁》、《墨子守城各篇簡注》等參考書目:  (1)墨子閒話  孫詒讓  河洛  (2)墨子校註  吳毓江  廣文  (3)墨子集解  張純   文史哲  (4)增訂墨子閒話箋  張純  藝文  (5)墨子校釋  王煥鑣  浙江文藝出版社  (6)墨辯新注  李漁叔  商務  (7)墨經校詮  高晉生  世界  (8)墨辯發微  譚戒南  宏業  (9)墨經哲學  楊寬   正中  (10)墨家的形式邏輯  詹劍峰  湖北人民出版社  (11)墨辯邏輯學  陳孟麟  濟南齊魯書社  (12)墨家的哲學方法  鍾友聯  東大  (13)墨辯研究  陳癸淼  學生  (14)墨學十論  陳柱  上海商務  (15)墨學源流  方授楚  中華  (16)墨學新訥  王寒生  民主憲政雜誌  (17)墨子的人生哲學  薛保綸  國立編譯館  (18)墨家哲學  蔡仁厚  東大  (19)墨子的哲學與科學  詹劍峰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墨學研究  陳拱  東海大學  (21)墨學新探  王冬珍  世界  (22)墨學十講  李紹崑  水牛  (23)思想與方法  殷海光  文星  (24)記 學導論  何秀煌  水牛  (25)墨子之省察  陳間梅  學生  (26)十批判書  郭沫若  九龍 華  (27)中國政治思想史  蕭公權  中華文化  (28)西洋哲學史  傅偉勳  三民  (29)西洋哲學史  威柏爾(A .Weber)、柏雷(R.B.perry)著 詹文滸譯  北平,世界書局       (王冬珍老師提供) 
2004年07月24日 07点07分 7
level 1
ZS
2004年07月24日 07点07分 8
level 1
中国传统哲学之——《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76——前390),姓墨,名翟,鲁国人。是先秦继孔子之后第二个影响很大的哲学家、政治家。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这时没落奴隶制趋于瓦解,封建制正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之中。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铁器大量制造并普遍使用。工商业十分兴旺,商人屯积居奇,发财致富,农奴、小生产者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墨子出身于下层,其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他早年亲自参加生产劳动,经常和下层社会的农民、手工业工人、商人打交道,学会了一些手艺,精通机械制造,是一名出色的工匠。他仅当过短时间的宋国大夫,自称为“贱人”。尽管出身卑微,但他生活在保存西周文物最多,又经过孔子的儒家思想多年教化的鲁国,有机会学习古代文化知识,所以他对于力学、光学和几何学都有相当丰富的知识。 墨子青年时代曾受过儒者的教育,当他认识到儒家的礼仪烦琐,不是一般民众所可行,厚葬久丧靡财、伤生、害事时,就毅然抛弃儒学,别创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墨家学派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社团。这个社团的首领称为“巨子”,墨子是这个社团的第一代“巨子”。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遊楚”、“使卫”、“救宋”,在列国间奔波,扶弱抗强,制止战争。他的思想言论主要保存在《墨子》书中,还散见于《荀子》、《庄子》等书中。《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们根据墨子平日讲学内容编纂而成。它是前期墨家到后期墨家的著作总集,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派的主要材料。《汉书·艺文志》著录有71篇,今存15卷,53篇。各篇写作时间不一,作者也非一人。 墨子生活在战国初年,他看到当时国与国互相攻伐,家与家互相抢夺,人与人互相残杀,出现了强凌弱、富侮贫、贵傲贱,奸诈愚等等罪恶现象。他还不能深刻认识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认为这些都是由于“不相爱”而引起的。因此,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来作为兴利除害的救世良方。 “兼爱”是墨子伦理思想中最高的道德标准。“兼爱”体现在具体道德规范里,就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弟和调等等。怎样“兼爱”呢?墨子的要求是:把别人的国家看成是自己的国家,把别人的家看成是自己的家,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一样。墨子讲“兼爱”强调相互的性质,认为一个人能主动地去爱别人,他也能够得到别人的爱。墨子号召人们无差等地彼此相爱,就是“兼相爱”。他认为“天下之人皆相爱”,就不会有互相攻打、互相残杀等社会现象了。这是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在《非命》中,墨子提出了具有重大认识论意义的“三表”法,并以“三表”学说反对命定论,阐述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这是他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
2004年07月24日 07点07分 9
level 1
ZS
2004年07月24日 07点07分 10
level 1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贵俭,兼爱,上贤,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识别亲疏。
2006年06月29日 21点06分 11
level 1
上文引自——班固《汉书*艺文志》
2006年06月29日 21点06分 12
level 1
不知识别亲疏者,譬如公交车上让别人老父坐,而不让自己老母坐也。
2006年06月30日 02点06分 13
level 1
是诸子百家,各有所短,亦各有所长也。
2006年07月02日 10点07分 14
level 1
ZS是不是翟爽?
2006年07月02日 10点07分 15
level 10
顶上去再看
2006年07月03日 00点07分 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