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教和信仰的一些仅代表个人观点的说明
刘慈欣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刚才看到了这贴:
https://tieba.baidu.com/p/2643183689
不知是作者无意还是我太有心了(但至少这贴的某个回复中可以证明我的猜想是有一点恰当的),我感觉这篇文章有诋毁宗教的意图。
可能不光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大部分人一听到宗教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愚昧;一提到《圣经》,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赤身裸体的亚当和夏娃。关于后者的原因可能是这部分位于圣经的最开头,一些人看了圣经之后感觉很不科学,就不看了,但是这部分却记下来了,同时也因为这部分很容易让人记住。但是《圣经》里其实有比这更劲爆的,那些没坚持下来的人可能会后悔的。我相信任何一个比较完整地看过《圣经》的理性的人都不会认为《圣经》是愚昧的,相反,他很可能会认为《圣经》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合理的。至于我,想相信《圣经》的形式,但是对于大部分细节我实在是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基本都是当故事看了。
下面就说一下《圣经》的形式。根据我对《圣经》的理解,我认为《圣经》的形式大体上是这样的:
有那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很厉害,它是全能的。至于人类,只不过是这个“东西”创造出来的。然后这个“东西”选择了一个“好”人,并告诉他:“如果你遵守我为你定下的规矩,我就保佑你的家族繁荣昌盛。”这个人照办了,并且自己的家族果然繁荣起来了。之后便是这个家族时而信仰这个“东西”,便得到这个“东西”的祝福,变得繁荣;时而不信仰这个“东西”,并违背这个“东西”定下的规矩,便受到这个“东西”的惩罚的故事。最后,这个家族中出现了一个人,而这个人的出现就是这个“东西”的意思。之前只有这个家族的人才能受到这个“东西”的保佑,而这个人出现之后,所有信仰这个“东西”的人都能受到这个“东西”的保佑了,这个人还为这些规矩发布了一个补丁。顺便说一下,那个家族就是现在的犹太人。我说的只是一个形式,和具体的内容基本是没法吻合的,另外我的理解也可能是不全面的,我根本就没认真对待这个东西。
如果你将上面说的那个“东西”换成科学的话,你感觉会有违和感么?我认为《圣经》的重点不是那个全能的上帝,而是上帝定下的规矩以及对这些规矩的遵守。但事实是太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牛逼哄哄的上帝身上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和人的注意力的特点可能是有关系的,特别是那些崇尚科学的人,他们信仰科学,上帝的全能对他们来说信息量很大,而信息量大的东西才能吸引人的更多的注意力。同时我也认为宗教其实可以看成一种技术,而技术是无所谓好坏的,只有对技术的的利用才是能区分出好坏的。
2013年10月14日 05点10分 1
level 12
沙发
2013年10月14日 05点10分 2
level 9
我只要求打倒”因信称义”这种党同伐异的教义
2013年10月14日 07点10分 4
level 12
反对宗教的人反对的大多不是宗教的教化功能,而是反对绝大部分宗教组织都会附带的盲信、排外和人格化神。
你的最后一句话说得很对,宗教只是一种稳定社会的技术;是对这个技术的利用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
但你有没有继续往下思考,稳定社会的技术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宗教受到那么一致的口诛笔伐?如果不是宗教及其附属组织的某些特性使之成为必然,这就解释不通了。
其实真要说起来,现在世界上几大宗教的教义都是劝人向善的;不劝人向善的宗教总是会被历史淘汰掉。但剩下的这几个坚挺的宗教,其成功在于其组织上的力量,而不单单是教义的好坏
一个宗教要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就要千方百计笼络信徒;而且宗教不像科学,不以“实证”为门槛而以“信仰”“先验”为标志。这几乎注定了宗教组织都有类似传销的功能,以维持一个高度热情、组织严密的宗教社区;而且尤其是亚伯拉罕系诸教,会有严重的排他性(你在对圣经的描述中已经体现出这一点,就是信者得祝福不信者会受惩罚——排他性源于“不信者受惩罚”)
宗教的固有性质决定了宗教组织几乎无可避免使自己陷入那些通常为人们诟病的弊端中去;而同时其教化作用又并不是无可替代,另外很多种方法都可以起到和宗教一样的教化作用。所以,反对宗教是相当合理的行为。
2013年10月14日 08点10分 5
有感而发见8楼
2013年10月14日 16点10分
我所接触的基督教都还是很自由的。也比较少表现出希望他们受浸的意愿,更多是说他们心中所信的东西。会表现出希望他人受浸的意愿,基本都是特定的几个人,在教会的家庭聚会或教堂爱宴后,讲经过程中。平常时候碰到基督教徒,是基本分辨不出来的。
2013年10月14日 18点10分
level 7
科学和宗教的区别:
科学可以重复,可以证伪。宗教比较困难。
宗教更多是个人感受
2013年10月14日 08点10分 6
level 8
首先Lz对圣经的分析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旧约和新约的区别。犹太教可以说排他,它说:只有犹太人可以被拯救,但基督教则说信教(无论民族)即可赎罪,而我所见过的某些现代基督教徒甚至刻意强调不信教不会下地狱,亚伯拉罕系宗教简直是越来越开放。如此看来宗教的排它性不可一概而论,5楼说的宗教罪状“排他”不一定成立。另外,大体上任何延存至今的大宗教最少有两个共性:1,追求普世救赎,2,有(或曾经有)国家政权支持。特别是2,那是人与人在世俗层面的活动,和科学宗教之争没半点关系。
再来,“盲信”也不一定对。5楼最精彩的是从组织的方向思考宗教,对了。以基督教的组织为例,教徒的生活的核心是教堂,他出生在那,结婚在那,死在那,孩子在那受洗,并且和教区其他的教徒同舟共济的生活。他们当然会被看成教徒,但不是因为盲信,而是因为他的生活方式,他没必要去想得太复杂。这就是生活,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可以这样。
还有其他其他形形色色关于宗教的负面“特色”,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是教徒(人)的世俗因素坏事,宗教信仰不是第一因。例如中世纪欧洲对犹太人的迫害,第一因不是宗教分歧,而是基督徒们不想给犹太人土地,以土地只能给基督徒为名把他们赶到城市的隔都从事工商业(而这在农业社会正是最被鄙视的)。从古到今各种宗教徒的、宗教徒与非宗教徒的斗争(包括现在的中东)都有世俗的因素,不信可以找找。
宗教不是技术,它是宗教信徒生活方式、宗教组织、历史惯性等等人类社会各种“世俗因素”的大杂烩,而科学和它不一个级别的概念,不要带科普的意图去消灭宗教,你永远也做不到。同样,也别以宗教在世俗层面的负作用去批宗教,宗教的负作九成是社会世俗层面的产物,它是果不是因,想消灭宗教然后建立美好世俗天国的就死心吧。
为什么我们看到宗教被口诛笔伐?简单,因为我们在的国家无神论浓厚,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宗教旗帜下的世俗纷争,我们看国外舞着旗帜斗来斗去就以为是旗帜的错。国人不懂宗教先批宗教,第一步就错。
2013年10月14日 16点10分 8
嘛,大体上就是这样,国外的纷争本质上其实也大多是挥舞著宗教旗帜的世俗纷争。不过,有些世俗纷争在没有宗教旗帜的带领下,就很难被挑起或者激化;比如十字军东征,拔去宗教外衣后,他们用什麽名义出兵?
2013年10月14日 17点10分
我的主张是完全地宗教私人化,也就是让宗教从公共事务中完全消失,成为只关乎每一个个体的私人选择的事情,就像喜欢吃哪种豆腐脑那样;有人说宗教组织有社会救济功能,其实可以让那些宗教组织幕后化,或者宗教组织主办的社会福利去宗教化
2013年10月14日 17点10分
说白了,我反对宗教的原因就是总有人试图用宗教的旗帜干预世俗事物,假惺惺的,恶心至极。因为这就像大家争论某棵树属於谁的时候,有人高喊“只有吃咸豆腐脑的才有资格拥有这棵树”,这不是荒诞至极么?
2013年10月14日 17点10分
回复 苍穹之颠 :名义不难找,古往今来在中东打过战的大帝国,打战的理由太多了,亚历山大不信教,美国整出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可以。
2013年10月15日 15点10分
level 13
呃,我所见到的基督教徒都是比较平和的,活动中比较少牵扯到和钱有关的东西~
他们说,在他们的聚会中,基本不牵扯到钱什么的,因为这样会使关系变复杂。
关于信教,受浸什么的,也不会去强迫什么的~ 当然,他们还是希望其他人能受浸的。
我很同意5楼关于宗教能稳定社会的说法。个人以为,宗教在使东西方文化出现差异上做出来巨大贡献。特别是基督教,加强了人与人间的信任感。
我认为基督教的教堂聚会或家庭聚会,都是西方社会中很重要的社交形式,并有利于社会。
当然,个人觉得,圣经里说的东西,基本都是和谐社会的东西,但也都是比较朴素的道理,如果要应用到现代社会的话,还需要进一步的“解读”
关于宗教迫害什么的,他们基本都认为是中世纪的事了~
圣经中也特别提到了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方面的事。
2013年10月14日 18点10分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