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汤里的黄豆 鱼汤里的黄豆
关注数: 0 粉丝数: 27 发帖数: 7,327 关注贴吧数: 3
黄豆第二定律: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在另外一个系统中有效的概率更低 【说明】以下内容解释了为什么下面的【警告】是有必要的。 【警告】以下内容包含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很难接受,可能会对这些人的精神造成某种伤害。下面是判断你是否属于这种人的一个不太精确的方法:你是否怀疑过那些你不加思索就接受的概念?比如应该尊敬老人,宗教是迷信,人是自由的等。如果你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些东西,那么请不要继续往下看了,下面的东西很可能会让你很不舒服。其实我是不想听这种人骂我。 先说一些没什么大用的东西,可以跳过。 这个概念其实已经以各种形式被表达过了,至少我感觉是一个概念,比如禁止高级文明干涉低级文明。顺便问一下为什么不能干涉?百度没搜到,这个好像是星际迷航里的。我之前好像还想到了很多类似的东西,想不起来了。我这是表述只是更抽象一些。 吧里有没有熟悉控制论和系统论的?我感觉这两个论里有这个概念的概率相当大。我对这连个论一直都很感兴趣,但是没找到教材。能不能推荐一下这两个论的导论性质的教材?我之前好像搜过,没搜到满意的。 和上一个定律一样,写作定律是一种类似自慰的行为。还有这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脑洞,如果你能理解,请不要让我定义这定义那的,我自己根本就没搞明白。当然我没有不许反驳我的意思。 标题有字数限制,我写得再详细一些。 随机选取一个系统A,在其中随机选择一个子系统a,那么a能够在另外一个随机的系统B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的概率小于其在A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的概率。 注意是随机的,拥有设计良好的接口的子系统可以完美地进行组合,这在软件工程中是常识。 然后就是我自己喜闻乐见的解释环节。 先用这个定律解释为什么我的某些想法会对某些人造成伤害。首先我是一个系统,我的想法是我的一个子系统,而某些人则是另外一个系统。我将我的想法告诉另外一个人这种行为的随机性我认为是很大的,我没听说过某个想法是带有接口的。我的想法在我这个系统内工作得很好,但是在另外一个人的系统内有效的概率很低。更可怕的地方是,我的想法甚至会破坏另外一个人的系统,类似将一把扳手扔进运转中的机械中。 下一个就是之前看到的一个帖子: 人是否有权冒犯他人的信仰?http://tieba.baidu.com/p/3541431890 @GGB13666 这个问题可以稍微矫正一下,人是否有权破坏其他人的系统的正常运行?再极端一些,人是否有权伤害其他人的身体?心理状态是完全有可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的,这在中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算是西医好像也认同这个观点。你感觉你的系统运转得正常么?你是否有过矛盾的状态?如果有过矛盾的状态就证明你的系统的运转是有问题的。你自己的系统都没有正常运转,你期望你的系统中的子系统在另外一个运转正常的系统中发挥什么良好的作用么?更何况就算你的系统运转正常,你也不能期望你的系统中的子系统能在另外一个系统正常发挥作用。当然,如果你对其他人的系统非常了解,以至于你可以熟练地完善这些系统而不出现任何BUG,那么你的干预是积极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这种能力? 由于这是今天刚出来的脑洞,还没有深挖,所以内容不是特别多。好像还有一些很混乱的地方。
黄豆第一定律:一个系统无法完全模拟一个复杂度更高的系统 【警告】以下内容包含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很难接受,可能会对这些人的精神造成某种伤害。下面是判断你是否属于这种人的一个不太精确的方法:你是否怀疑过那些你不加思索就接受的概念?比如应该尊敬老人,宗教是迷信,人是自由的等。如果你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些东西,那么请不要继续往下看了,下面的东西很可能会让你很不舒服。其实我是不想听这种人骂我。 标题中的“第一定律”只是一种类似自慰的行为,外加标题党。 首先这句话看起来完全是废话,我喜欢它是因为这句话可以与非常多的东西相联系。另外我不能证明这句话是真的,我只是找不出反例。可能有人会让我定义复杂度,这难不倒我,如果一个系统无法完全模拟另外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的复杂度不会高于另外那个系统。循环定义大法好。说正经的,我感觉可以用图论中的概念定义,比如图中的顶点和边的数量的乘积。抱歉图论中的顶点和边的学名叫什么我忘了。说简单一点就是相互作用的对象的数量和相互作用的数量。举两个例子,空间中3个质点有3个对象和3个作用,复杂度是9;4个质点有4个对象和6个作用,复杂度是24。 第一,根据这个命题,黑客帝国那种东西是有点扯的。黑客帝国那种社会也需要科研吧?除非科研不是由人来完成的,否者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人的脑子发出行动的命令,然后母体根据人脑中的信号在现实中实施这些动作,然后再将结果返回到人的脑子里。我相当质疑这个系统的可靠性。 第二,人脑可以看成一个模拟现实的系统,科学可以看成一个模拟现实的系统。所以是否应该质疑科学中的崇尚简洁的传统?我其实是喜欢简洁的,因为复杂的东西理解起来很麻烦很累,也许这种想法已经暴露了我的脑子的复杂度不够这样一个事实。我在开玩笑,我不认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脑子的复杂度(按照上面的定义)会比一个典型农民的脑子复杂几个数量级。不过如果只关注脑子中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的话,那么前者的脑子的某些部分可能会完爆后者。之所以说某些部分是因为后者的小脑很可能会完爆前者。有理由相信这种关注是合理的,比如毕竟磷脂膜不会轻易破碎并与其他东西相作用。 第三,刘慈欣的镜子很二,事实上我感觉我思考这个东西的动力可能就是我一直抵制镜子中的观点。 第四,终产者很二,如果终产者的思维辅助设备的复杂程度已经超过终产者本身,那么他是如何接受这种寄生虫一样的设定的?如果思维辅助设备的复杂度没有超过人脑,他二到什么程度才能想要消灭所有其他人?需要注意的是简单的叠加是无法获得更高的复杂度的,因为虽然增加了对象,但是作用没有增加很多。单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可以达到1K Hz,你一秒能说60个字(1kbps/8/2)?我承认这不是一类东西,但是考虑到人脑神经元的数量和连接的数量就可以得出完爆的结论了。事实上计算机科学中也有类似(事实上没有多少类似的地方,只是为了行文流畅)的问题,比如双核CPU并不能获得加倍的运算能力,特别是当核心变得更多时。 第五,宿命论战五渣。 第六,如果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可以安心地相信没有某个东西可以完全理解宇宙,除了宇宙本身。你牛逼?你牛逼你能理解整个宇宙? 最后,如果有哪个人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甚至写过一本书的话,请一定要告诉我,我对这个非常感兴趣。 最最后,写这种东西真累,光是写就花了几个小时,这还不算之前构思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可能从我怀疑刘慈欣我的脑子就已经开始在后台构思了,但是直到最近才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但人脑本身不就是为了这种东西而存在的么?所以,我的脑子同时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我妄想的加速播放的未来 用为常速播放而设计的播放器和为常速播放而制作的视频来实现加速播放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上面那句太长了,我试试能不能拆开。一般的播放器都是为原速播放设计的,视频文件也是,所以如果使用这些东西来实现加速播放的话,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Nice,拆分成功。 从播放器的角度入手我感觉很不光明,因为这玩意太复杂,光是将各种文件格式的视频都加速到理想的速度估计就够程序员受的了。而且现在开发软件还要考虑适配各种设备,PC、平板、手机可能都要考虑,还有各种操作系统和平台。说到优化,可能就要考虑各种特定的CPU和操作系统,有这种能力的人估计都被大公司包养了。所以我感觉基本是死路一条。不过如果做一些妥协的话还是可以和从视频的角度入手形成互补的,比如只支持MP4。 相比来说从视频的角度入手就光明多了,不过相比从播放器的角度入手,这不是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是技术含量更低一些,属于劳动密集型。简单的视频编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都不会特别困难,特别是编辑仅限于调整视频特定位置的播放速度。还有从视频的角度入手也可以对字幕进行优化。我在加速的过程中经常感觉某些字幕停留的时间很短,甚至根本就不会显示。还有去掉OPED,直接把多集视频拼接成一个视频文件肯定会相当爽。甚至为这些操作开发一个专用的软件估计也比开发一个适配各种视频格式、设备、操作系统和平台的专门用于加速播放的播放器轻松多了。又是大长句,我不拆了。 当然对于冷门的视频可能还是需要播放器来解决,我目前遇到没有MP4格式的片子会把视频转换成MP4格式的之后再播放。不过感觉相当伤电脑啊,风扇狂转,硬盘也一直响。风扇我主要是感觉散热片会堵上更多的灰,笔记本清灰太麻烦。还有转换速度太慢,用显卡加速转换据说会花屏,而且某些转换软件根本就不支持显卡加速。
关于宗教和信仰的一些仅代表个人观点的说明 刚才看到了这贴: http://tieba.baidu.com/p/2643183689 不知是作者无意还是我太有心了(但至少这贴的某个回复中可以证明我的猜想是有一点恰当的),我感觉这篇文章有诋毁宗教的意图。 可能不光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大部分人一听到宗教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愚昧;一提到《圣经》,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赤身裸体的亚当和夏娃。关于后者的原因可能是这部分位于圣经的最开头,一些人看了圣经之后感觉很不科学,就不看了,但是这部分却记下来了,同时也因为这部分很容易让人记住。但是《圣经》里其实有比这更劲爆的,那些没坚持下来的人可能会后悔的。我相信任何一个比较完整地看过《圣经》的理性的人都不会认为《圣经》是愚昧的,相反,他很可能会认为《圣经》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合理的。至于我,想相信《圣经》的形式,但是对于大部分细节我实在是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基本都是当故事看了。 下面就说一下《圣经》的形式。根据我对《圣经》的理解,我认为《圣经》的形式大体上是这样的: 有那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很厉害,它是全能的。至于人类,只不过是这个“东西”创造出来的。然后这个“东西”选择了一个“好”人,并告诉他:“如果你遵守我为你定下的规矩,我就保佑你的家族繁荣昌盛。”这个人照办了,并且自己的家族果然繁荣起来了。之后便是这个家族时而信仰这个“东西”,便得到这个“东西”的祝福,变得繁荣;时而不信仰这个“东西”,并违背这个“东西”定下的规矩,便受到这个“东西”的惩罚的故事。最后,这个家族中出现了一个人,而这个人的出现就是这个“东西”的意思。之前只有这个家族的人才能受到这个“东西”的保佑,而这个人出现之后,所有信仰这个“东西”的人都能受到这个“东西”的保佑了,这个人还为这些规矩发布了一个补丁。顺便说一下,那个家族就是现在的犹太人。我说的只是一个形式,和具体的内容基本是没法吻合的,另外我的理解也可能是不全面的,我根本就没认真对待这个东西。 如果你将上面说的那个“东西”换成科学的话,你感觉会有违和感么?我认为《圣经》的重点不是那个全能的上帝,而是上帝定下的规矩以及对这些规矩的遵守。但事实是太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牛逼哄哄的上帝身上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和人的注意力的特点可能是有关系的,特别是那些崇尚科学的人,他们信仰科学,上帝的全能对他们来说信息量很大,而信息量大的东西才能吸引人的更多的注意力。同时我也认为宗教其实可以看成一种技术,而技术是无所谓好坏的,只有对技术的的利用才是能区分出好坏的。
【技能】区分代码与乱码 百度搜了一下,好像是没有类似的东西,所以自己写一个。 由于我学过编程,也见过很多乱码,所以一段东西是代码还是乱码我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甚至是我没接触过的语言的代码。我感觉这个技能还是有点用的,至少有了这个技能之后之前的那个点击之后会自动发帖的东西基本上就不会中招了。 虽然说我能比较准确地分辨代码和乱码,但是如果说出规律的话还是有点困难的,不知道这个现象有没有什么名字,知道的请告诉我一下。感觉这个还是和经常接触这些东西有关。 1.符号 某些符号在代码中出现的概率相当高,如果你看到一段东西里这些符号非常多,那么这段东西就很可能是代码。以下符号在很多语言的代码中出现的概率都相当高: =(),.[]"' 最后那两个一般总是成对出现的。很多语言中{}的出现概率也非常高。有时候符号会组合出现,比如==和.=等。 2.字母 某些单词在代码中出现的概率也很高,这些单词出现得越多是代码的概率就越大: if while for end else return 这个可能不全。 上面说的不是绝对的,比如HTML也算是一种代码,但是根本不符合上面说的。因为HTML本身和其他语言就非常不同。 有时候某些代码是非常像乱码的,因为由于一些原因,某些代码中会夹杂一些不常见的汉字或字符,以及一些看起来没有意义的单词,使得其看起来非常像乱码。另外我说的这个其实是代码的特征,所以根据这个特征可以做的不仅仅是区分代码和乱码。 其实代码还有其他的一些特征,不过我说不出来。这个可能有点像认人吧,你可以轻易地指明一个人你人不认识,但是你认识的人和你不认识的人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征。所以更可能是积累的问题,而不是说不出来的问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