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3
+++++++++++++++++++++++++++++++++++++==引言--------在我们的城市中,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平均月收入966元,半数寄回家乡 平均每周工作6.29天,每天工作8.93小时 ;七至八成没购买保险,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 三分之二不上正规医院看病 子女进城读书一年平均支出2450元 虽然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差,文化娱乐少,但多数农民工仍然认可目前在城市的生存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本书调查者认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为了增加收入、增长见识,学习技术。从农村到城市,外出务工农民开始更新观念,转变生活方式,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特别是年轻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许多人不喜欢从事农业,不愿留守土地一辈子务农。 特别鸣谢单位:姜泥丝村村委会
2007年08月25日 03点08分
1
level 3
本书第一章题图:谁来关心农民工子女的衣食问题(附:农民工入城后的计划生育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某年某月某日记者调查走访了泷大户一家。据村支书中居介绍,这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超生户,泷大户固守家传的祖训(农村怎样才能富,多生孩子少养兔)的错误指导,观念的落后闭塞造成了经济上的严重负担。
2007年08月25日 03点08分
3
level 3
图片特写-----农民工的孩子早当家简单的炒饭,没有汤和菜,这就是两个孩子的午饭。
2007年08月25日 03点08分
4
level 3
本书第一章第二小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某年某月某日,记者于街头偶然拍摄到这样的画面。据附近的群众介绍,照片中的小男孩来自国家级贫困县辖区的姜泥丝村,其父疑为某工程队的光纤接线工。经采访,这位小男孩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他都要通过拉人力车的方式挣下一学年的高额借读费。农民工子女何时才能享受到和城市户口的青少年同等待遇的教育权利?本报将就此社会问题进行跟踪报道。
2007年08月25日 03点08分
5
level 3
很多读者在看到4L的照片后纷纷来信来电希望了解这位小男孩的近况,我们得知,经过过去近一年姜泥寺村工程队老少奋战日夜赶工,这名叫做小六的男孩终于在暑假到来之前筹足了新学期的学费,-这个暑假他第一次享受到了同龄人的快乐童年
2007年08月25日 03点08分
6
level 3
活最底层的孩子的微笑总是让父母辛酸。下一个学期呢、下一个寒假呢……他需要上初中,上高中,甚至大学,负担着这么多下一代的姜泥寺村村民,又该如何在城里、在田里繁衍生息、延续香火?
2007年08月25日 03点08分
7
level 3
本书第一章第三小节:适龄成年婚育问题--已婚者他,曾经是姜泥寺村外出捕鱼青年中的大哥,老实卖力,稳重肯干,攒了点钱。村里有不少姑娘暗恋他,而他20岁的生日刚过就有了小孩。可是此后三口之家的负担使小夫妻倍感压力,几年前老婆进城给人当保姆带小孩,留给大男人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去就是好几年杳无音信。他也只好放弃漂泊的渔业加入工程队,带着孩子进城了
2007年08月25日 03点08分
8
level 3
图片特写-----农民工住宿问题缘何成“老大难”?某年某月某日,有卡屯小区的居民向记者打来热线电话,称有一青年男子在小区附近的空地上露宿,时间已经长达3月。记者决定前去采访。走过一片堆满砖头和生活垃圾的湿洼地,记者来到了该男子露宿的帐篷前,当时他正在吃隔壁餐馆倒掉的一盒丸子,见到记者到来微微有些吃惊。在随后和他的聊天中记者得知,该男子3个月前进城打工,当初说好要提供住宿的工厂老板临时变卦,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白天打工晚上露宿在这块闲置的建筑用地上。当记者起他为什么宁愿风餐露宿也不回家乡的时候,他神色黯淡的反问“没挣到盖房子的钱怎么娶媳妇?”
2007年08月25日 03点08分
9
level 3
书第二章第一节:关注农民工就业,营造诚信透明的管理体制是关键近日,黄J眼市民热线追踪报道了湖岸沿线反趴反偷行动。在今日凌晨的行动中现场抓捕一名偷窃电动车者(未遂)。据后来审问,此人进程于某建筑工地打工5个星期,前两天被克扣了一系列的暂住费、打工押金后,又被一陌生女子骗光所余46元7角零5分,凌晨露过湖滨,见车主在远处打太极,遂起偷念。当镜头切近这个一脸慌张的少年时,他的情绪异常激动:“够了!别拍了!钱没了,锁也撬不开,再拍,回去春花看到了咋个办!”
2007年08月25日 04点08分
10
level 3
图片特写------“我们每天都走这条路上学”近日记者在姜泥丝村取材时,发现通往村里唯一一所小学的道路状况令人忧虑,其中孩子们每天必经的这座吊桥,因为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行走在上面即便是成年人也非常危险。村支书中居无奈的告诉记者,因为上级乡财政连年亏损,村里无力支付修缮吊桥的经费,孩子们为了求学只好继续在这条危险的道路上来回奔波
2007年08月25日 04点08分
11
level 3
在9L的报道刊登后不久,记者接到了一位年轻女性打来的电话,她自称是该男子的未婚妻,想通过媒体寻找其外出打工许久未归的未婚夫。记者立即对其进行了走访。与记者的想象不同,这位自称龙小妹的姑娘衣着无忧,家境殷实。看到记者的到来,龙小妹放下手头的活儿,起身盛情邀请记者进屋。从谈话中记者得知,龙小妹与26L的男子阿丸青梅竹马,久生情愫。两人欲结良缘,却因阿丸家境贫寒,无力盖房而遭龙父母强烈反对。无奈之下朴实的阿丸只能出外打工,不料就此音信全无。后在多方的协助下,龙小妹与阿丸终得相见。只是两人能否摆脱封建家长的束缚,自由婚姻,实是令人担忧。
2007年08月25日 04点08分
12
level 3
本书第二章第二节:关注农民工就业,对不正当竞争说不!进城务工的青年偷车事件发生后,许多观众打来电话,希望了解这件事的后续进展。自偷车事件后,记者走访了偷车青年所在的建筑工程队。经过了解,工程队包工头大神农因私收无暂住务工证的
打工人
员,被罚一个人头38元,这笔钱本该由负责人大神农出,但因人数多金额大,被自愿分担给了个人。而似乎由于所接工程太多,惹怒了同城区的两外两村的建筑队,他们以保全建筑材料违规证据为理由强行运走了大神农队的建筑材料、并举报其不正当竞争。此案目前正在调解中,只是大神农看着这一地碎片和丢弃的水管,哽咽无语。他表示,仍不会放弃带着这一队青年在城里继续干下去。
2007年08月25日 04点08分
16
level 3
爱心在闪亮同样牵动着失落茫茫人海的亲人的心。本调查中那位一个人带着孩子的工人朋友给他失散的妻子口述了一封简短的信,我们希望借此找寻孩子的母亲,也希望能让大家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孩他娘:嫩走了没了消息,娃儿也没了吃的俺冢是拿上学那会的相儿看奏想,嫩回来吧俺们好好种地嫩做饭城里河捞的鱼很难吃-孩他爹
2007年08月25日 04点08分
17
level 3
图片特写------“这行来钱容易,咱村人人都信这个”记者近日路过古刹巨蛋庙前,看到一个小摊位
前排
起了长龙,打听之下才知原来是两个男青年在打着〔诸葛神算〕的招牌进行封建迷信活动。记者佯装成信徒,询问两名“大师”有怎样的本事。其中一名身批纱布的青年毫不避讳的说,他们开展的业务包括抽签、卜卦、算命、看相、测字、扶乩、请神、驱鬼、看风水、画符治病等。在掌握确切证据后记者悄悄拨打了市工商局的值勤电话。在工商局稽查人员亮出的证件面前,两青年坦白交待了他们从姜泥丝村来到城市后,在巨蛋庙前从事封建迷信活动骗取老年人钱财的事实。不过,两青年似乎对自己涉及违法行为显得非常疑惑,“在我们村,人人都会这么两招,咋城里就不行呢”
2007年08月25日 04点08分
18
level 3
本书第二章第三节:关注农民工就业,呼唤社会的正确引导每逢过年春运回乡票难买,火车站前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黄牛党
2007年08月25日 04点08分
20
level 3
记者我就曾被这个黄牛骗了20块钱,至今怨恨不已。他自己也说:做黄牛,有点害羞。但当调查得知,这群来自姜泥丝村的黄牛党经历了走出盆地造房子、没了工程找不着媳妇躲城管等等磨难。看到其中一牛成功逃脱火车站清扫行动,可又饿晕掉下天桥丢了性命,记者怎么也怨恨不起来了。讽刺的是,小黄牛们也愁:俺们也么票回家……他也要算票吗?卖身葬了他吧……-一个人提议
2007年08月25日 04点08分
21
level 3
姜泥丝村委会第244号文件附283号《关于本村妇女抛夫弃子加入城市保姆行业浪潮如何规范的讨论》注:该文件原为机密,经记者多方周旋,姜泥丝村领导班子终于同意提供其中一部分内容给出版社,这一部分本书现刊登如下以供读者参考曾经有一部很火的电视连续剧叫《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可谓演尽保姆的千姿百态和找保姆的酸甜苦辣。它浓缩了如今人们生活中很真实的困局,那就是——东家们在感叹“找好保姆难”,保姆们也在抱怨“找好东家难”。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需要社会提供家政服务的城市家庭已经占到总数的40%。然而在这个大市场里,却整天充满着拧麻花般的各种矛盾。最近出现的两个离奇合同,更是引出了我们对于尽快规范保姆市场,使这个行业尽快职业化、标准化的一系列思考。保姆市场的两个离奇合同第一个:姜泥丝村的女子博妈(化名)到坂先生家当保姆,坂先生为了让博妈安心当保姆,要他在照顾其4个子女期间,不能恋爱结婚,报酬则是:除每月400元的工资外,等孩子们成年后,博妈可以一次性得到8万元。博妈竟然答应了坂先生的条件,并与坂先生签下合同。有合同在手,坂先生感到十分满意:“只要他在这段时间把我孩子照顾好,这8万元对我来说付得值。”坂先生的行为等于是买下了博妈的婚恋权。虽然双方认可,但这样的合同有效吗
2007年08月25日 04点08分
22
level 3
保姆市场的两个离奇合同第二个:日前,同样从姜泥丝村来到大城市做家政光姨(化名),接待了这样一位雇主,他拿着一份自己草拟的合同来为孩子找保姆。合同里有一条光姨吃了一惊,上面写着:保姆在照顾小孩的一年内,如果孩子不生病不感冒,保姆的工资一分不会少,年终还有奖金。但是如果小孩感冒或是生别的病,要花医疗费,这些费用就要从保姆的工资里扣除。面对这样离谱的合同,光姨居然愿意尝试一下。在说明接收这份工作的理由时,光姨这样回答:“刚进城,么经验,么文凭,为了站稳脚跟啥刁难的活儿都得试试。”
2007年08月25日 04点08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