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屈原的四次求婚
文/张晓辉
屈原作为伟大的诗人,他一生谈过恋爱吗?这点历史上没有记录,也不见这方面的资料,即便有,也如同“焚书坑儒”一般的命运了。现在能见到有关屈原的资料,除了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他本人的作品了。
《史记》中也只是提到他的生平即成长经历,如何劝说楚王联合别国(尤其是齐国)一同抗秦,却不幸遭小人谗言,被楚王流放,最后投死江中,故而“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而从屈原留下的作品中,也多是对理想的追求,抒发心中的郁闷,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态度。不过,在《离骚》中,有描述他求婚的情节,尽管那些不是现实中屈原的亲身经历,但至少是反映了他内心的一些想法,表明他喜欢什么样的女性,什么样的女性才是他心中真正的理想对象。这些被幻化成的求婚对象不是一般的女子,而是传说中五位高贵的女性——帝王的女儿:一位是天帝的女儿;另一位是伏羲氏之女,也就是洛水河神,名叫宓妃;再一位是美女简狄,某国君的女儿;最后两位是一对姐妹,也是来自帝王之家。只是这四次求婚,都先后失败。失败的理由,不是屈原不优秀,配不上,也不是诚意不够,而是这本来就不切实际。为什么不切实际?打个简单的比方,就仿佛现在人追求“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一样,只能存于想象中罢了。只是屈原很看重这想象中的四次求婚,搞得华彩异常,格外浓重。不信请看: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翻译成白话就是:为车队打头阵的“先驱”是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车夫“望舒”,跟在车队后面的是神话中的风神“飞廉”。神鸟“鸾皇”作为“警卫”,为我开道,雷神充当侍从,为我准备车驾。我的坐骑是五彩的凤凰,日夜不停地翻飞——可见求婚之心切。四周围的风呼啸着向车队聚拢,率领着云霞一起来迎候。纷纷然热闹着呢,大家伙都忙个不挺呀。看看,阵容是不是很庞大,气派非同一般吧。然而求婚的过程却不顺利:
第一次求天帝之女。车队到达天门,不想被拦了下来。“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我让天庭的守门人把门打开,可他却倚着天门冷冷地看着我。何故?“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原来是眼红呀,不报信就不报信吧,大不了另赶一家。
第二次求宓妃。宓妃是传说中的一位美丽的女子,诗人对她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不想诗人发现这位理想对象竟是“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就是说,这位美女傍晚还住在穷石,一大早就又到了洧盘洗发梳妆。她自以为美貌无人能比从而傲慢,眼中无人——皇帝女儿不愁嫁么,天天只晓得寻欢作乐,虚度游玩。这样的女子再美,可因为缺乏责任心,想想还是算了吧。
第三次求的美女简狄,只见她坐在高耸的“瑶台”上,令诗人怦然心动。可是若亲自向她求婚,在当时于礼不合,找媒人吧,又没有合适的。正在为难之际不想被帝喾高辛氏抢先一步,派凤凰为媒,娶走了简狄。真是遗憾呀。
第四次,诗人将目光锁定在一对姊妹花上:“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可是“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这回他是找到了媒人,可这媒人实在太差劲了,口舌笨拙,无法传情表意,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
就这样,四次求婚均以失败告终。不过屈原虚设了这五位理想爱人,又铺陈了如此浓重的求婚仪式,从中不能不说暗含着他理想的难以实现,充满坎坷和磨难,事实上,屈原一生也正是如此。但是见证了屈原的四次求婚,也多少弥补了后人对于屈原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一些缺憾吧。
2013年07月03日 06点0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