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奉上
http://去掉我!
www.voicer.me/archives/8908因为不知道会不会被吞,所以在链接上加上了汉字= =对不起
日本风物|小满之蓝染(下篇)
May 27th, 2012 小满,麦穗饱满,尚未成熟,万物生长稍得盈满,尚未全满。《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正是此意。 一望无际蓼蓝原野里,深紫色的叶子,绽放着或红或白的朵朵小花,开始闷起来的夏,或许只有令人沉静的蓝可抚慰一下不安的浮躁情绪。加工好蓝染染料,接下来便需要开始印染了。蓝染也有诸多的技法,其中尤为常用的有型染、缬染、扎染等,从工艺上来说,又分先染与后染。


型染是将经由型雕刻职人雕刻好的镂空型纸,敷在待染的棉布上,再将糯米或米糠制成的防染糊,用篦子附着于型纸上,揭取型纸后,自然留下糊状的纹样。静缓的泡于蓝染液中浸染后,洗去防染糊,露出布地的本色便算完成。由于无需加热,尤其适宜蓝染,是自古常用于和服、暖帘印染的技法。


缬染是更为古老的技术,中国最早出见于秦汉时,至唐代已经十分流行。缬染又可细分为“灰缬、绞缬、蜡缬、夹缬”四类,日本主要是以蜡缬技法为主,以蜡作为防染剂,与型染技法相近,不同的是蜡需适当热温融化,清洁后方完成。现在则直接用笔或香椿蘸蜡液直接描绘,表现相对更加自由许多。


扎染并非信手拈来随意扎制一番了事,须之前在棉布上描绘出纹样,再用棉线沿图案缝制加以固定,浸染在蓝染液中,因扎制的压力拆开后的棉布呈现出自然的模样,缝制方法的不同以及棉线的走向,都会影响呈现效果,偶尔意外的不可控因素,反而会有预想不到的纹样出现。有时也会与使用木板将布夹起来的夹缬技法并用,表现出更加丰富迥异的效果。


型染、缬染、扎染都是先织布后染色的技法,而先染则是先对棉线染色后织制成布料。熟练的染色职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棉线染成“浅葱、绀、褐”等色,但这一工序相当枯燥,又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没有相当的经验是无法胜任,非一般所能及的。


后染,顾名思义是待棉布制成制品后,最后进行染色的方法,于蓝染这样的少量手工作业是较为适合的技法。只是制品已全部完成,相对未印染的棉布而言,难度更大,且容易出现斑纹等意外,常被视作挑战,怀揣略带些神经质的小心,才好进行。


蓝染廿二色说到蓝染的颜色,一定有人不屑一顾的说蓝染无非就是蓝靛青色而已,其实没错但也不尽然。中国种植的蓝多为蓼蓝、菘蓝(大蓝)、琉球蓝(山蓝)、木蓝(印度蓝),相比日本就要单纯许多,多以蓼科蓼蓝为多。但并未因此而限制了蓝的色彩,细致的日本人不单划分出10色基本色,更发展出多达22色的蓝染色,逐一取名表达出各自不同的意思。由浅至深分别为:“蓝白,水缥,瓶覗,水浅葱,浅葱,薄缥,薄蓝,花浅葱,浅缥,纳户,缥,铁,熨斗目,蓝,蓝锖,绀蓝,蓝铁,捣,紫绀,留绀,捣返,浓绀”。


蓝白为基本色,别名“白杀”近乎白色略青,江户时代从中国传来;水缥,犹如澄净碧波,一般言之水色,而名取自《万叶集》中水缥;瓶覗,稍显生涩的不知所谓,来自透过瓶子窥探瓶中蓝液稀薄,浸染仅可得一寸之色,因此得名;水浅葱也是基本色,与瓶覗接近,稍绿色浓;浅葱亦是基本色,盛行于江户元禄时代,比小葱白略青绿许多,这可是当年貌美少女和被称作“伊达男”的花美男最为人气的流行色;薄缥同为基本色,缥乃古时蓝染的标准色,以缥为名分出深浅;薄蓝顾名稀薄蓝色,近年文学中成为常用词汇;花浅葱,视为有花色的浅葱,意指鲜艳青色,好似露草的青汁渲染而成;浅缥是基本色之一,持统天皇4年(690)的“色制”中详加规定,缥分“深,中,次,浅”四阶;纳户也是基本色,色名来自纳户之幕用色,纳户管理役元的制服色等说辞;缥是基本色,是日本传统色“缥色,花田色”的代表,被指定为蓝染纯粹的青;铁,缘由被烧制时出现暗青色而得名;熨斗目,本为经纬织制出的格纹,后被用来形容此种织物的花色,渐渐用于蓝染用色名;蓝自不必说定是基本色,并非常言说到的蓝色,实为青加黄稍有绿味的色彩,原始染色中呈现出此色才延用至今;蓝锖是暗含红色之青,江户中期较为流行;绀蓝也是基本色,比纯粹的青稍重,相较缥又透着股暗红;蓝铁是铁色中显着蓝,暗紫色的青又微妙其中的色彩;捣是基本色,比绀色深邃,江户时期称作“捣色”因染色时在织物上为染上深色反复捣杵而得名;紫绀以前深得大众喜好,源自染色工房“绀屋”有着强烈的紫色味道;留绀是“绀”中最浓厚的,取犹如全部留存下来般的意思;捣返则是因在蓝染后的织物上反复捣杵所得名,是为了强调色彩厚重的一种形容;浓绀已非绀色,比起留绀偏青,算是变色的异类,是所有蓝色中最为暗浓的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