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海盗王luffy
楼主
视频原址:http://games.qq.com/zt2013/idea/dz3.htm
07年E3是改制的一年,是E3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原名E3是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改名为E3 media and business summit。 E3 2007:E3改制,成为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改制后的E3放弃了豪华的洛杉矶会展中心,而改到了郊外的一个私人飞机场里搭设展区,显得非常破落。罗老师简直不敢相信。
组委会的办公地点改在了圣塔莫尼卡的一间酒店里,也是第一次在记者证上放置了记者的照片。
不少游戏厂商都在圣塔莫尼卡海滩边的酒店包下了房间来接待来访的媒体和商务伙伴,最奢华的是微软,财大气粗的微软包下了整栋酒店。
这一年因为微软在国内展开了一些公关活动,所以得以提前获得了发布会的邀请函,这也是参加E3以来第一次正式收到厂商发来的发布会邀请函。
微软的发布会也在圣塔莫尼卡的一所高中的露天剧场里举行,美国高中就有露天剧场……
这次发布会是彼得摩尔主持的最后一次微软发布会。
这一年微软安排了中国记者对公司高层的专访,让我有机会能对当时的娱乐与设备部门总裁罗比巴赫,Xbox总管家彼得摩尔,微软游戏工作室SHANE KIM进行专访,对我来说也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相对于球员参加世界杯就是其职业高峰一样。
微软的公关公司爱德曼并没有邀请国内的游戏媒体,只邀请了部分财经类媒体和大众媒体,所以我是惟一一个在采访现场的游戏媒体。
不客气的说,那些记者基本都是来旅游观光的,除了一两个很泛泛的问题之外,无法做出任何专业的访问,所以三场采访基本变成了我的专访。
罗比巴赫是当时微软娱乐事业部最大的头,对他的采访基本上的问题都是围绕着Xbox与中国的层面展开,从访谈中可以感觉到,微软对于中国市场是充满了向往,但同时也极其谨慎,在关于XBOX何时能进入中国这样的具体问题上,罗比的答案停留在期望和充满信心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答案,对此也能表示理解。
彼得摩尔是一名职业的经理人,在他加盟世嘉进入游戏业之前,他的工作是在锐步卖鞋。对他的问题基本围绕着XBOX的全球战略展开,虽然当时XBOX正受到三红问题的困扰,但能看出他对产品本身的信心很足,而且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微软这一冒险的战略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也帮助在市场上抢得了先机,这是多少代价都换不来的。
彼得摩尔还戴着牙套。说话的时候手部动作很丰富。
彼得摩尔的回答很职业也很狡猾,在很多比较尖锐的问题上也能游刃有余,展现了一个世界级职业经理人的素质,令我非常赞叹。回国后还在做杂志的时候,就收到了他离职的消息,算是为三红买单吧,SHANE KIM是当时微软游戏工作室的老大,统领着整个游戏业务的开展,微软游戏工作室除了有自研的游戏外,更多是扶持第三方厂商的游戏发行工作,也会投资一些中小型游戏工作室,所以他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软件展开的,毕竟软件是游戏产业的基础。
很多日本厂商是微软工作的重点,我当时还特地狡猾的问了一个关于微软是否会让KONAMI把MGS4放到X360上,但被他看穿了我的意图,用似是而非的答案给对付过去了。但实际后来微软也意识到,日本市场是一个难以攻破的壁垒,在这个市场失去对全球游戏业的领导地位后,微软也对日本没有了什么兴趣。
三场访问是我这一年E3最大的收获,也是UCG第一次能做出有别于全球其他游戏媒体的内容,并且更重要的是和微软建立了很好的合作沟通关系,为后来每年E3开辟了顺畅的通道。但可惜后来微软在这方面又逐渐减少了中国市场的动作,在我离职后也失去了联系。仅保有一些私人关系。
除了这三个单独安排的专访外,我还参加了多个微软的内部游戏演示会,最幸运地就是在《失落的奥德赛》演示间偶遇了坂口博信先生。当时走进房间的时候,他一个人低头看着笔记本坐在房间的角落里。最喜欢FF1。
索尼的发布会也是在07年有了新的突破,以往都是在门口捡剩饭,有多的座位才有机会进入,这一年也让我这多年的守候有了成果。
07年索尼发布会同样是在索尼电影制片厂内,但更换了比较小的一个摄影棚。我来到媒体接待处后,依然和以往一样,被对方告知没有预约暂时不能进入,只能等候,我甚至比她还要提前说,OK,我知道必须要等。
当时现场一名叫 奈奈子的工作人员,看起来是日方的一个至少中层人员,看我在一旁一直等,主动走过来跟我说,她认识我,知道我这几年一直都是等着参加,只是因为PS在中国一直没有开展业务,所以没有邀请中国媒体,但既然我如此执着,让她非常感动,她给了我她的名片,和另外一个人的名片,说事后她会转告她的同事,以后每年都会给我发邀请函,我当时就差点给她跪下了。
回国后不久,还在赶制杂志,就接到了索尼方面的电话,是一名姓瞿的先生打来的,电话里他也听说了我的情况,也同样非常感谢和感动,与他们建立了关系,从此以后每年都收到索尼发来的邀请函,直到今天。瞿先生每年TGS的时候都会约我吃饭,包括其他游戏展会也都会发来邀请。
任天堂的发布会出了一点小意外,弄错了地址,当时早上到了那家酒店,结果走进去发现完全没有发布会的迹象,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在另一个市民礼堂,这个时候再让罗老师返回已经不太现实,我只好背着大包小包坐11路过去,因为离开场还有不到一个小时,我紧赶慢赶总算是在开始之前赶到了,还算没有耽误事情。
任天堂连续好几年的发布会开场都比较令人昏昏欲睡,因为开篇都是讲数据,去年又卖了多少多少硬件,又卖了多少多少软件,取得了多少市场占有率,等等,非常枯燥。
刚才说了,E3的展区也就是试玩的部分放在了一个私人停机场,那边是洛杉矶比较大的一个私人停机场,就在停机坪搭了几个帐篷就成为E3展区,比起往年在场馆里花费几百万搭设的豪华展台,实在是落魄得不行。E3的这种自宫实在是不能理解。
当地出租司机都抱怨E3缩减规模让他们生意少了很多。
顺便再说说第三天下午那“短小精悍”的Konami发布会,新任Konami国际事务主管(黑人)显得很紧张,用文字干巴巴地介绍了一堆音乐游戏之后,推出了发布会第一个重头游戏《寂静岭5》,结果大屏幕的演示只放了一个LOGO就结束,然后放了一段MGS4预告片,整个发布会15分钟结束。
第一次吃到了阿甘正传的虾。
在美国听到了很多中国的负面新闻,例如“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判死刑”、“北京出现纸箱肉包子”等,某个早上的新闻专题还做了一个“China-Free-Year”的多方对谈,一年拒买MADE IN CHINA的产品。
在后来与罗老师的聊天中得知,除了我看到的新闻外,今年早些时候还发生过两次比较大的因为“中国造”产品引发的命案。一个是中国品牌的宠物食品吃死了宠物,一个是牙膏二甘醇超标,连高露洁因为在中国生产都被地址。在洛杉矶货运港有大批来自中国的货物被风吹日晒浪费掉。
2013年05月31日 09点05分
1
07年E3是改制的一年,是E3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原名E3是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改名为E3 media and business summit。 E3 2007:E3改制,成为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改制后的E3放弃了豪华的洛杉矶会展中心,而改到了郊外的一个私人飞机场里搭设展区,显得非常破落。罗老师简直不敢相信。
组委会的办公地点改在了圣塔莫尼卡的一间酒店里,也是第一次在记者证上放置了记者的照片。
不少游戏厂商都在圣塔莫尼卡海滩边的酒店包下了房间来接待来访的媒体和商务伙伴,最奢华的是微软,财大气粗的微软包下了整栋酒店。
这一年因为微软在国内展开了一些公关活动,所以得以提前获得了发布会的邀请函,这也是参加E3以来第一次正式收到厂商发来的发布会邀请函。
微软的发布会也在圣塔莫尼卡的一所高中的露天剧场里举行,美国高中就有露天剧场……
这次发布会是彼得摩尔主持的最后一次微软发布会。
这一年微软安排了中国记者对公司高层的专访,让我有机会能对当时的娱乐与设备部门总裁罗比巴赫,Xbox总管家彼得摩尔,微软游戏工作室SHANE KIM进行专访,对我来说也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相对于球员参加世界杯就是其职业高峰一样。
微软的公关公司爱德曼并没有邀请国内的游戏媒体,只邀请了部分财经类媒体和大众媒体,所以我是惟一一个在采访现场的游戏媒体。
不客气的说,那些记者基本都是来旅游观光的,除了一两个很泛泛的问题之外,无法做出任何专业的访问,所以三场采访基本变成了我的专访。
罗比巴赫是当时微软娱乐事业部最大的头,对他的采访基本上的问题都是围绕着Xbox与中国的层面展开,从访谈中可以感觉到,微软对于中国市场是充满了向往,但同时也极其谨慎,在关于XBOX何时能进入中国这样的具体问题上,罗比的答案停留在期望和充满信心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答案,对此也能表示理解。
彼得摩尔是一名职业的经理人,在他加盟世嘉进入游戏业之前,他的工作是在锐步卖鞋。对他的问题基本围绕着XBOX的全球战略展开,虽然当时XBOX正受到三红问题的困扰,但能看出他对产品本身的信心很足,而且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微软这一冒险的战略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也帮助在市场上抢得了先机,这是多少代价都换不来的。
彼得摩尔还戴着牙套。说话的时候手部动作很丰富。
彼得摩尔的回答很职业也很狡猾,在很多比较尖锐的问题上也能游刃有余,展现了一个世界级职业经理人的素质,令我非常赞叹。回国后还在做杂志的时候,就收到了他离职的消息,算是为三红买单吧,SHANE KIM是当时微软游戏工作室的老大,统领着整个游戏业务的开展,微软游戏工作室除了有自研的游戏外,更多是扶持第三方厂商的游戏发行工作,也会投资一些中小型游戏工作室,所以他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软件展开的,毕竟软件是游戏产业的基础。
很多日本厂商是微软工作的重点,我当时还特地狡猾的问了一个关于微软是否会让KONAMI把MGS4放到X360上,但被他看穿了我的意图,用似是而非的答案给对付过去了。但实际后来微软也意识到,日本市场是一个难以攻破的壁垒,在这个市场失去对全球游戏业的领导地位后,微软也对日本没有了什么兴趣。
三场访问是我这一年E3最大的收获,也是UCG第一次能做出有别于全球其他游戏媒体的内容,并且更重要的是和微软建立了很好的合作沟通关系,为后来每年E3开辟了顺畅的通道。但可惜后来微软在这方面又逐渐减少了中国市场的动作,在我离职后也失去了联系。仅保有一些私人关系。
除了这三个单独安排的专访外,我还参加了多个微软的内部游戏演示会,最幸运地就是在《失落的奥德赛》演示间偶遇了坂口博信先生。当时走进房间的时候,他一个人低头看着笔记本坐在房间的角落里。最喜欢FF1。
索尼的发布会也是在07年有了新的突破,以往都是在门口捡剩饭,有多的座位才有机会进入,这一年也让我这多年的守候有了成果。
07年索尼发布会同样是在索尼电影制片厂内,但更换了比较小的一个摄影棚。我来到媒体接待处后,依然和以往一样,被对方告知没有预约暂时不能进入,只能等候,我甚至比她还要提前说,OK,我知道必须要等。
当时现场一名叫 奈奈子的工作人员,看起来是日方的一个至少中层人员,看我在一旁一直等,主动走过来跟我说,她认识我,知道我这几年一直都是等着参加,只是因为PS在中国一直没有开展业务,所以没有邀请中国媒体,但既然我如此执着,让她非常感动,她给了我她的名片,和另外一个人的名片,说事后她会转告她的同事,以后每年都会给我发邀请函,我当时就差点给她跪下了。
回国后不久,还在赶制杂志,就接到了索尼方面的电话,是一名姓瞿的先生打来的,电话里他也听说了我的情况,也同样非常感谢和感动,与他们建立了关系,从此以后每年都收到索尼发来的邀请函,直到今天。瞿先生每年TGS的时候都会约我吃饭,包括其他游戏展会也都会发来邀请。
任天堂的发布会出了一点小意外,弄错了地址,当时早上到了那家酒店,结果走进去发现完全没有发布会的迹象,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在另一个市民礼堂,这个时候再让罗老师返回已经不太现实,我只好背着大包小包坐11路过去,因为离开场还有不到一个小时,我紧赶慢赶总算是在开始之前赶到了,还算没有耽误事情。
任天堂连续好几年的发布会开场都比较令人昏昏欲睡,因为开篇都是讲数据,去年又卖了多少多少硬件,又卖了多少多少软件,取得了多少市场占有率,等等,非常枯燥。
刚才说了,E3的展区也就是试玩的部分放在了一个私人停机场,那边是洛杉矶比较大的一个私人停机场,就在停机坪搭了几个帐篷就成为E3展区,比起往年在场馆里花费几百万搭设的豪华展台,实在是落魄得不行。E3的这种自宫实在是不能理解。
当地出租司机都抱怨E3缩减规模让他们生意少了很多。
顺便再说说第三天下午那“短小精悍”的Konami发布会,新任Konami国际事务主管(黑人)显得很紧张,用文字干巴巴地介绍了一堆音乐游戏之后,推出了发布会第一个重头游戏《寂静岭5》,结果大屏幕的演示只放了一个LOGO就结束,然后放了一段MGS4预告片,整个发布会15分钟结束。
第一次吃到了阿甘正传的虾。
在美国听到了很多中国的负面新闻,例如“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判死刑”、“北京出现纸箱肉包子”等,某个早上的新闻专题还做了一个“China-Free-Year”的多方对谈,一年拒买MADE IN CHINA的产品。
在后来与罗老师的聊天中得知,除了我看到的新闻外,今年早些时候还发生过两次比较大的因为“中国造”产品引发的命案。一个是中国品牌的宠物食品吃死了宠物,一个是牙膏二甘醇超标,连高露洁因为在中国生产都被地址。在洛杉矶货运港有大批来自中国的货物被风吹日晒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