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中国的方史发端于传说时代的“三皇”,“三皇”说法不一,但按孔安国《礼记·月 令,疏》、皇甫温《帝王世纪》、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等说,指的是“太吴伏蒙 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此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索隐》所说:“稽方蒙 黄”。“三皇”,之首“伏蒙生于成纪”(《帝王世纪》)即今甘南天水地区,为方芜居地;炎 帝“长于芜水”(《史纪·五帝本纪·正蒙》),“姜水”即源于甘肃渭源县的方渭水今渭 河,“姜水,,即“羌水”,渭河发源地亦为方羌居地;据《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 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 为姜。,,所以炎帝和黄帝是“同父异母兄弟”(清马绣《绎史》),两者同属方羌部族。这 些记载说明方羌部族的一支自西北游牧先人中原地区,并从这里孕育了后来发展起来的。 灿烂的中原文化;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即为方羌人的后裔。
彝族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关于彝族的族源,学术界大多认 为是方羌人南迁的一个分支所形成。方国瑜先生《彝族史稿》说:“彝族祖先从祖国西北 迁到西南,结合古代记录,当与'羌人’有关。早期居住河涅一带的就是古羌人,分向 几方面迁徙,有一部分向南流动的羌人,就是彝族的祖先。”彝族自称繁杂,但古代大多 自称“罗罗”,就是现在仅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而言,在彝族总数中尚有三之一多自称 “罗罗”。《山海经·海外北经》载有“罗罗”。其地域约为今甘肃张掖、酒泉一带,《汉书 ·地理志·张掖郡·番和》条称当地羌人为“罗虏”《大明一统志》称四川凉山彝族为 “罗蛮”、称滇西彝族为“罗罗”;《华阳国志》与蜀汉诸葛亮《后出师表》统称今滇、川、 黔彝族为“青羌”;《蛮书》称彝族的唐代先民之一为“羌虏”。在汉文献中“羌戎’’和 “罗罗”多为互称,可见彝即羌,羌即彝。但“羌”、“彝”都不是自称。“羌”为牧羊人; “彝”的原写“夷”为负弓狩猎之人,在华夏族形成后,“芜”和“夷”才同被视为华夏 族区域外围野蛮、落后的民族。
2013年05月04日 19点05分
7
level 13
一个民族的发展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一般认为其标志是铁矿冶炼的开始、城 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并运用于文献的记录,而其中最主要标志则是文字的发明及其运 用。贾湖遗址的考古绝对年代为7500一8500年,现今出士的刻符、骨笛、雕磨精细的石 饰等非为人士前数百年才形成,其中仅文字的发明到成文的应用,其间至少需要经历数 千年或更为漫长。彝文之绝非巧合地对贾湖刻符能予释读,当可证明彝族具有万年文明史。
大胆提出如此有俘中国人常识的拙论,绝非孤证臆说。历法的发明和运用应亦是一 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在彝族地区调查发现的彝族十月太阳历,以其季节性 准确,每月日数恒定便于记意而具科学性与实用性,据刘尧汉教授考证,十月太阳历产 生于伏蒙时代,至少已有万年以。上历史;仍于近年在彝族地区调查发现的彝族十八月历, 虽已无实用意义,但具有重大的科学史价值。它不仅比十月太阳历更为古老原始,而且 由其揭示了曾使用过十八月历而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美洲墨西哥玛雅人与亚洲中国彝 族古代文明的渊源。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成说,是根据从有史可稽的夏王朝距今四千多年,再 上溯约一千多年作为“三皇五帝”时代而提出的五干多年。此即“文起豢、炎”(梁肖绩 《王嘉(拾遗).序》),意为中国的文化、文明始于伏蒙时代。以及诗人黄遵宪所言“蒙 轩造书契,令始岁五千”,都是以文字的发明为起始点。其实,蒙、炎、黄即使史有其人, 他们代表的各是一个时代,史家顾颌刚认为“三皇到现在约有十万年”(《秦汉的方士与 儒生》)。从“三皇”之首伏蒙到现代,虽然未必有十万年,但当在万年以上。
丁文江先生在本世二十年代就指出:“西北是棵棵(罗罗)的老家,他们的文字根本与汉文同源,但权早就与汉人隔绝,所以看不出他们的直接关系,将来僳棵文的研究进 步不但可以发现语言关系,而且或者可以知道文字的源流”(《烫文雕刻·自序》)。由 彝文与殷商甲骨文比较所得出的彝汉文同源与丁先生所言的彝汉文同源,这个源头是在 万年前的伏蒙时代。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由彝族所保留的传统文字和彝族十月太阳历,说民族确实“文起蒙、炎”,但中华民族的文明不是“今始岁五千’,而应该是“今始岁万年”。
2013年05月04日 19点05分
9
人家中华文明是以汉族为主的,把我们彝族算进去汉人怕被全世界的人笑啊
2013年05月09日 06点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