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如去死》的结尾……(泄)
侦探小说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几个月来看的唯一一本推理,也是看这么多本京极唯一一本不太了解结尾到底为什么这么安排的……亚佐美是找渡来给她安乐死的,然后他因为她是怪物(这么多不幸竟然觉的幸福、死前笑(路飞中枪……))而杀了她的……?[揉脸]
2013年04月11日 13点04分 1
level 14
不是吧。是亚佐美觉得担心未来感到不幸,问问健怎么才能保持幸福,健告诉她现在死了就可以保持幸福
2013年04月11日 14点04分 2
京极这么写是想表达什么?
2013年04月11日 14点04分
level 13
2013年04月11日 17点04分 3
我感觉第六人应该是律师,因为律师显然也是和前5人一样厌世,说着说着聊到之前的案子而且被度来教育了一顿,只不过律师被教育了之后反过来解放了渡来而已。另外这个感想好像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2013年04月12日 03点04分
回复 xiaoluo198608 :键也怎么样我感觉不重要,我想知道的就是这本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具体的疑问见6L
2013年04月12日 09点04分
level 10
2013年04月11日 18点04分 4
吧务
level 16
好像就是个自杀……
2013年04月11日 23点04分 5
level 13
我把我元旦发的感想贴上来:
肯定有很多读者会对最终凶手杀人的行为以及其解释感到不可理解。如果单单为了让结局看起来合理,看起来符合诸位看官的正常价值观,那么请迁就一下吧,就按第六章那位律师的观点,把渡来健也理解成协助死者安乐死,然后承受不了良心拷问和失去朋友的痛苦,决定惩罚自己,让大家都相信这是故意杀人而非协助自杀,这样他能领到更重的责罚。如果看官愿意抛开个人主观的正常价值观,试图深入理解京极夏彦的写作目的,就请随我一起揣摩京极夏彦写这本小说的根本目的(即中小学经常做的,概况全文中心思想)。
  京极夏彦塑造渡来这一形象以及其言行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让读者来讨论这样做对不对或合不合理,有关安乐死的小说、评论并不少见。京极这么写,是为了制造一种反差,通过前面六人和死者之间的对比而造成的反差:前六人,他们所谓的不幸,其实都称不上不幸,所谓的“不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而死者的不幸,完全不是她的错,她的不幸并不是她的错,这才叫真正的与生俱来的不幸。前六人,他们内心非常阴暗卑鄙,对人生非常消极,但一旦被点破(不如去死),他们却又不想去死,这因为他们的人生换个角度看,显然是幸福的。而真正不幸的死者,她一直表现得非常坚强,她任劳任怨,她尽自己一切努力与命运抗争,最后抗争累了,但她对人生是积极的,直到临死前,她在那样不幸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体会到幸福,这就是区别。她为什么想死,是因为她经历了太多真正的不幸,现在终于短暂地赢来仅仅是片刻的幸福感,她不再想失去,而且她疲倦了。——真正不幸的人反而积极对待人生,反而觉得幸福,反而不恐惧死亡;与那些浑浑噩噩、内心卑鄙、自我中心,以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但面对死亡却又没有勇气面对的萎缩者相比,这样鲜明的反差,就是作者真正想展示给那些消极厌世者看的。
  所以渡来健也在这部小说里的身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凶手,而是神一般的存在,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救的不是书中的人或事,而是读者群中那些自以为不幸,却没有勇气面对社会面对生死的人。通过他这种荒唐的行为,而去唤醒(拯救)看书的潜在自杀群,这不是神一般的存在吗?
---------------------------
希望对楼主有用
2013年04月12日 03点04分 6
自认为不幸的人抱怨不停,真要是不幸的话就去自杀了,不想自杀就说明还算过得去,前面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问题是真正不幸的人积极对待人生了吗?体会到短暂的幸福就因为不想失去而自杀,这是绝望到一定程度了吧
2013年04月12日 03点04分
而且照这种说法,书中唯一一个积极对待人生的人自杀了,消极对待人生的人都还在坚持活着,那作者到底是想告诉读者什么?所以这个结尾我很迷茫
2013年04月12日 03点04分
我想知道这种发一帖后面添上一个图或是像熊猫那种一句话的是自己每个贴动手的吗??那得多累呀。
2013年04月12日 09点04分
回复 xiaoluo198608 :贴图很快的,因为图片路径事先设置好了,从选择到发上来只需10秒。至于熊猫那恶心人的伎俩,我猜测应该是事先弄了一个记事本文件,把那段话打进去,他要恶心人的时候,就统一复制粘贴,也不很费劲。
2013年04月12日 09点04分
level 8
只是报社和描写自己的脑回路不要管这次的肉彦老师比较好……我是这么觉得啦。虽然有意无意反衬啦修辞啦这些会用到,但是关于病态的扭曲的非纯粹的无边缘的不健全的,大概也就这些东西吧。
2013年04月13日 12点04分 7
我也是个语死早完全不知道怎么说啊。肉彦一直在意的女性特质的奉献型……这样好像也不大对。那肯尼亚就是无人格……呃,这个有病的亚佐美说想死,同样有病的健也就把她杀掉啦!仅此而已。你看,这本东西搞得我到现在还是半死不活的有病状态。
2013年04月13日 12点04分
我就是不明白结尾来这么一下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因为前面的内容看上去非常像在说什么东西的样子,但是结尾却说唯一一个自杀的死者也是唯一一个积极的人,我就。。。。[揉脸]
2013年04月13日 14点04分
回复 背后的兔子 :我觉得前后相当一致啊xsk……前面那几个坏的不够彻底?所以也没有给健也杀掉咯?别拿这本当成很正经的推理看啦。积极先不说自杀只是律师的说法吧,要有人说这本体现的思想积极正面光明向上我还真要费一番功夫才能忍住不把封面上四个大字扣他脑袋上。
2013年04月13日 15点04分
回复 KIKU_啊琴 :我没想把它当正经推理看,我只是想把它当正经小说看。书中对前面几个人说你不想死是因为你没那么不幸,真要是不幸的话就想自杀了,而结尾又说感觉幸福的人也要为了留住幸福而死,那就是说只有幸福却自觉不幸的人才能活着?
2013年04月13日 15点04分
level 1
而关于亚佐美本人,我觉得她的想法也是说得过去的。她是很不幸,但她学会了在不幸中找到幸福(我并不觉得这是扭曲的心理)。而她对死亡的渴望,不过是她没有安全感的体现(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给她安全感呢?)。因为没有安全感,她很珍惜任何小小的幸福,努力不去想不幸的东西(她相信小喽啰、中年男人是爱她的,她相信邻居是亲切友好的,真的相信)。于是她真的感到幸福。但同时,因为她没有安全感,她害怕失去。从这点来说,她跟真正的幸福之人仍有着差别(物质上充裕的人是不会有害怕失去的不安的,夸张点说,有几亿存款的话,会十分担心十几万的车被砸烂吗?)。而这种不安最终导致了她选择了死亡(的确,死了就不会遭遇“失去”带来的的不幸了)。这点来说,亚佐美确实是不幸的:自我安慰带来的“幸福”并不能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按楼主的话说,这该算批判黑暗现实了吧。
至于书中写到的其他人,书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吧。无非,是以健也之口呼吁着认清自己,关注他人。
我觉得小说并不是《100个哲理小故事》,并不是靠说一个大故事来提出一个观点。小说一直都致力于展示生活的两面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观点的。看完一本小说,跟随着书中的人物去感受。像我,从这本书中“路人”身上感受到人不该有那些自我中心的想法,不该只想着自己的事情,放大自己的痛苦;从亚佐美身上感受到以善度人,珍惜着生活中幸福的点滴;甚至学着以健也的观点来自省。
2013年04月16日 15点04分 9
level 1
我觉得读小说同样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作者说,读者听。作者想要表达的,可能仅仅是“啊,我告诉你,这世界上有着这样发生的事情,有着这样想的人,请你尝试去理解。”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存在。是否能理解,理解后有什么感悟,都是读者自己获得的个性化解答了。
推广开来说,每个人其实都或多或少都有点“亚佐美”吧,自己能在侦探小说中获得乐趣,但其他人看来可能就是“啊那种书有什么好看的”。我们也不过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想要找到幸福吧。不同的是,我们能从丰富的物质条件、正常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亚佐美所缺乏的安全感,从而能够活下去。
我相信,世界上仍有跟亚佐美一样,过着没有保障(工作、亲情、爱情)的生活,仍在努力地想要寻找幸福、感受幸福的人存在。当我们在反驳他们“啊你这样怎么会幸福啊”之前,能不能想起亚佐美,能不能不要嘲笑、踩碎他们微小的幸福,反而给予他们需要的理解、宽容呢?
以上不过是我个人的想法的一部分。这些解读,只不过是我与书的共鸣,不过是把我自己剖
开摆
在上面而已。说实在的,要是健也在我旁边的话,一定会说“说了这么久都只是在讲自己的事!都没有在说亚佐美!”这么来看,我跟他之前遇到的六个人也没有任何的不同吧(关于这方面的感想,感觉也可以写很多感想啊!)。没办法,我觉得人与人的交流啊,完全是鸡同鸭讲,只不过两方面都自认为理解了对方所以能正常对话。小说所能给予读者的,就是启发读者思考感悟吧。其实我本身也是抱着“啊看看大家都是怎么来看这本书的”想法来看这帖子的,结果一打字就停不下来了啊!!!!!!!!!!!!楼主说不知道怎么解读,或许还是感想不够吧。
2013年04月16日 16点04分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