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我元旦发的感想贴上来:
肯定有很多读者会对最终凶手杀人的行为以及其解释感到不可理解。如果单单为了让结局看起来合理,看起来符合诸位看官的正常价值观,那么请迁就一下吧,就按第六章那位律师的观点,把渡来健也理解成协助死者安乐死,然后承受不了良心拷问和失去朋友的痛苦,决定惩罚自己,让大家都相信这是故意杀人而非协助自杀,这样他能领到更重的责罚。如果看官愿意抛开个人主观的正常价值观,试图深入理解京极夏彦的写作目的,就请随我一起揣摩京极夏彦写这本小说的根本目的(即中小学经常做的,概况全文中心思想)。
京极夏彦塑造渡来这一形象以及其言行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让读者来讨论这样做对不对或合不合理,有关安乐死的小说、评论并不少见。京极这么写,是为了制造一种反差,通过前面六人和死者之间的对比而造成的反差:前六人,他们所谓的不幸,其实都称不上不幸,所谓的“不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而死者的不幸,完全不是她的错,她的不幸并不是她的错,这才叫真正的与生俱来的不幸。前六人,他们内心非常阴暗卑鄙,对人生非常消极,但一旦被点破(不如去死),他们却又不想去死,这因为他们的人生换个角度看,显然是幸福的。而真正不幸的死者,她一直表现得非常坚强,她任劳任怨,她尽自己一切努力与命运抗争,最后抗争累了,但她对人生是积极的,直到临死前,她在那样不幸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体会到幸福,这就是区别。她为什么想死,是因为她经历了太多真正的不幸,现在终于短暂地赢来仅仅是片刻的幸福感,她不再想失去,而且她疲倦了。——真正不幸的人反而积极对待人生,反而觉得幸福,反而不恐惧死亡;与那些浑浑噩噩、内心卑鄙、自我中心,以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但面对死亡却又没有勇气面对的萎缩者相比,这样鲜明的反差,就是作者真正想展示给那些消极厌世者看的。
所以渡来健也在这部小说里的身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凶手,而是神一般的存在,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救的不是书中的人或事,而是读者群中那些自以为不幸,却没有勇气面对社会面对生死的人。通过他这种荒唐的行为,而去唤醒(拯救)看书的潜在自杀群,这不是神一般的存在吗?
---------------------------
希望对楼主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