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恋歌』儿子成长说明:加拿大选错专业比嫁错人更严重
周冬雨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转帖)
2012-12-21 本文来自:加拿大加中网 原作者: jane820
又到了加拿大应届高中毕业生申请大学的时候了,很多父母对孩子该选择读什么专业颇感纠结,因为我是过来人,最近就常有朋友和我聊这个话题。当初从申请大学到大学 毕业后找工作(儿子已工作近1年),我和儿子一起经历了很多,现在写下我们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思考算是对这些年的一个记录,也可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儿子申请读大学时经济很好,不需要考虑大学毕业后是否能找到工作的问题,但儿子大学毕业时经济不好了,特别是儿子学的金融,金融行业一片裁员声,儿子找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挑战,最后他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6个字:实力、运气、坚持。
我家是实用主义教育,对孩子学什么专业我的原则是:1.生存,不读找不到或很难找工作的专业;2.是否能读出来,有些专业不是你热爱就能读出来的,与其被 淘汰不如不选择,否则真是浪费时间浪费钱;3.兴趣,如果兴趣爱好不能糊口,那就当业余爱好。在父母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儿子很现实,比如他说我不会为了文 凭去读书,再比如他本来打算硕士读法律,将来去企业做法律顾问,但一听说这个专业找工作很难,马上就改弦更张申请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的金融硕士。而现在的 事实证明这个改变、选择非常正确。
儿子的另一个经验是选择自己擅长的而不是感兴趣的。曾有人跟我说:你儿子的成熟超过他的年龄。我回想这些年儿子走过的路,感觉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儿子16 岁11年级时就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不能学什么,能够学什么,而很多这个年纪的人对此不是很清楚,即使是高中成绩90多分的优等生也有不少对自己的真实能力没 有正确评价,从而做了错误的选择。儿子高中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充其量算二流,但因为选择读自己擅长的专业,大学比高中轻松,成绩还比高中好,硕士更 是成为了优等生,而凭着本科、硕士打下的基础,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且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得到两个不同组Manager的认可和欣赏,学得轻松做得也轻松。 现在他在高中同学中就得算一流了,而那些高中成绩一流却没做好选择的同学,不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是还在苦苦读着前途不甚明朗的书。我觉得高中毕业读大学 是一次洗牌,找工作又是一次洗牌,两次牌洗好了,职业起点会高很多,达到同样的高度要少奋斗好多年。
2013年03月09日 05点03分 1
level 11
讲个真实的故事供参考。有个小伙子17岁来加拿大,因为酷爱音乐,花了4年时间做准备,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在21岁时考取了音乐学院,我是在他刚 刚考取音乐学院时认识他的,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对未来自己的音乐道路充满信心和抱负,虽然和他同岁的儿子那时已经大三快结束了,而他才刚刚要进大 学,但感觉他比儿子有思想。我很欣赏他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和毅力,佩服他父母对他的理解和支持,相比之下我们家的实用主义显得很俗。3年过去了,曾经为音乐 苦苦奋斗的小伙子,却在音乐学院里一点一点逐渐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现在他说他对音乐已经没有一点兴趣,对政治感兴趣,他有很多伟大的理想甚至是奇思异 想,他说他不能受资本家的剥削所以不愿找工作,说他要拯救人类所以要去联合国工作,说加拿大不是伟大的国家所以他不能在此生活……,我想替他父母教育一下 这成天高谈阔论不愿面对现实的孩子,所以很严肃地告诉他最需要做的事情是:
1.拿到毕业证;
2.找一个能养活自己的事情做(他不屑于找工作);
3.能养活 自己后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地做准备。
我跟他说:在你还需要父母养的时候不要奢谈理想。回家后跟先生谈到这个愤青,先生分析说小伙子一定是受了挫 折,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优秀,理想、期望破灭后没有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是放弃、逃避,从意气风发变得愤世嫉俗。其实一个人的兴趣有时效性,还有相对性, 感兴趣的东西未必能做职业。小伙子和我儿子的不同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至少说明非常努力还是不如人时常常会使人沮丧,失去信心, 进而失去兴趣,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而不怎么费力就能傲视群雄时会使人充满信心,再没兴趣也有兴趣了,进入良性循环。
再说一个真实故事供参考。一个孩子酷爱画插图,因为这个行业很难找工作,父母要她学了一个实用能找到工作的专业,孩子接受了,但从此不理父母,经常做折磨 父母感情的事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孩子大学毕业之前,大学毕业面临找工作,孩子才发现自己的师哥师姐们找工作非常艰难,很多人只能打 点零工吃社会救济,此时孩子才开始明白父母的苦心。其实这就是我说的第三条原则:当兴趣爱好不能糊口时就当业余爱好。一朋友的孩子就是这么做的,当挣着不 错的薪水时,就有钱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了。另一家境很好的孩子选择学两个专业,一个能糊口一个是兴趣爱好,孩子说:如果爱好的专业不能让我糊口,我至少还学 了个能糊口的专业,能养活自己,生活不会有问题。我很欣赏这俩孩子,他们懂得怎么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很多年轻人对一些职业充满自以为是的幻想,比如朋友的孩子认为计算机这个专业一辈子都要学新东西,那么工作一定非常有趣,而Finance很枯燥,我家正 好有一人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有一人学Finance,所以我邀请孩子和我先生、儿子聊一聊,了解两个专业的真实情况,可惜孩子不愿意。现在我儿子工 作近1年了,他说他每天的工作都不一样,很有意思,而我先生一直就抱怨自己就是一个IT民工,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单调乏味,我们家的情况正好和孩子的想 象相反。在IT行业绝大多数的人只是IT民工,只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做孩子想象的那种有趣的工作,而在Finance行业里想做有趣工作则不需要那么出类 拔萃。孩子不听父母劝告,也不找业内人士了解真实情况,选择学计算机,放弃学Finance,等工作后会发现当初自己的想象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事实上,孩子现在已经觉得自己当初很幼稚,因为做了两个错误的选择,导致过上了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第一个错误选择是放弃学自己擅长却不敢兴趣的 Finance,第二个错误选择是放弃多大选择去滑铁卢。多大和滑铁卢的计算机专业虽然都很有名却有很大区别,多大的面比较宽,而滑铁卢则对数学要求很 高,因为滑铁卢在算法方面很强,但真正要搞算法需要数学有很高的天分,而且要读硕士甚至博士,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是在滑铁卢计算机专业从本科一直读到博 士,现在在华尔街的JP摩根,投行就需要搞算法的人。朋友的孩子进了滑铁卢后发现自己的数学十分吃力,一个高中90多分的优等生变成为及格而奋斗很让人心 痛,而进大学后要转专业和学校都非常难。也许这就是不成熟的代价,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评估、不做充分的research就做 决定等等都是不成熟,小儿子9岁时曾说:年轻是暂时的,不成熟可能是一辈子。孩子年轻不成熟可以理解、原谅,做父母的如果像我小儿子说的那样一辈子不成 熟,那孩子就惨了。有个朋友曾说:如果孩子很懂事,父母不管没问题,如果孩子不懂事,父母管也没问题,如果孩子不懂事父母又不管那就有问题了。我最喜欢 说:养孩子不是养猪,喂饱就可以了,你得花时间精力培养教育。
I
2013年03月09日 05点03分 2
level 13
蛮增长知识的,精华!--小鱼
2013年03月09日 14点03分 4
谢谢小鱼![Kiss]
2013年03月09日 16点03分
level 12
好长[揉脸]
2013年03月09日 14点03分 5
level 11
长啊。。。
2013年03月10日 02点03分 6
level 10
0.00
2013年03月10日 04点03分 7
吧务
level 14
貌似在中国更是如此
2013年03月10日 11点03分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