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志:《梁祝故事》(鹿邑版)不看真遗憾!
鹿邑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稻香斋主 楼主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流传甚广,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你知道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河南鹿邑吗?
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县城东南的王皮留镇西约五里处,有一个高台,名曰“栾台”。栾台高约一丈五尺许,占地面积七千多平方米。据专家考证,栾台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考古工作者认为栾台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整个商代直至周时战国早期的文化遗存和文化堆积,是一座古文化遗址。有资料记载,当年让孔子感叹“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所谓“韶乐”(史称舜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作品,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舜帝就是在此完成的。
沧海桑田。到了晋代,栾台上设立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私塾。
在栾台西北角,有一个叫“梁庄”的小村庄(该村后因萧姓人家迁入,且人口日益增多,超过梁姓人家,故后来易名为“萧梁庄”)。据传说,梁山伯就是梁庄人。梁山伯家生活早年还算富裕,他的父亲曾是一位闻名乡里的医生,不幸积劳成疾,三十几岁上便“驾鹤西游”,撇下了山伯母子相依为命,日子才逐渐败落下来。梁山伯自幼体弱多病,家中生活仅靠母亲雇短工经营几亩薄地为生。待梁山伯长到十二岁时,母亲怕误了孩子的前程,便省吃俭用,攒些积蓄,把梁山伯送到栾台的塾堂里读书,因塾师曾是梁山伯父亲的好友,故而梁山伯在塾堂里处处受到老师的关照,学业甚好。也就是在这里,梁山伯结识了女扮男装前来读书的祝英台,两人同室居住,继而义结金兰,兄弟相称,感情笃深。一晃数年过去,直至他们学业完成
下山
之时,梁山伯也未察觉出祝英台的真实身份,并执意要送一送“祝贤弟”。两人边走边聊,畅叙友情,一路西行,一直送到栾台西北角、梁庄东北角的一个小石桥上,才被祝英台劝住,这就是有名的“十八里相送”。当然,这“十八里相送”是文人们的夸张和渲染——因为这里距离栾台并没有十八里远,而只有区区一里之遥。
位于栾台西北角、梁庄东北角的小石桥至今犹在,只是这座“小石桥”早已变成了砖拱桥。就在这“小石桥”上,祝英台面对相处数年的“梁兄”,爱恋之情再难自制,于是就主动提出为自家的“小九妹”作媒,许配山伯,并叮嘱梁山伯定要早日到祝家提亲。梁山伯应允后,两人才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当梁山伯返回栾台塾馆拜别师父师母时,才从师母那里得知“英台”即是“小九妹”,于是赶忙回家央求母亲,让她请媒妁前往祝家提亲。不料,此时祝员外已将“小九妹”——祝英台许配给了位于栾台东南角马庄的秀才马文才。对此,梁山伯悔恨交加,相思成疾,汤水不进,一病不起,其症就是人们今天所说的“相思病”。在梁山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之时,特意嘱咐母亲说:“我死后不要把我埋葬到别处,就埋在村东的小河岸边。”因他知道,紧靠这条小河是一条大路,祝英台出嫁必经此地,死后也想再见英台一面。说完后,梁山伯一命归天,年仅十九岁。梁母明白儿子的心思,为了让梁山伯在九泉之下能够瞑目,就依照儿子的临终嘱托,将梁山伯埋葬到村东的河岸上的大路边。
在栾台正北方向,有一个小祝庄,祝英台就是该村的“祝员外”之女。当时,祝家子嗣大排行,英台在女中行九,乳名就叫做“小九妹”。只因祝员外膝下无子,又禁不住祝英台苦苦哀求,于是就同意了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栾台塾馆求学。
祝英台上学以后,一直隐瞒真实身份,两年过去了,竟无人能够察觉,直到第三年临近学业将止,才被师父窥出些端倪,他见祝英台方便时与其他人不同,即使小解,也要蹲下身子。于是他便告知自己的妻子,师母便暗中留意,果然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师父思忖良久之后,摇头说道:“反正她也快终业了,还是不张扬为好,传出去会坏了人家的名声。”于是,祝英台才得以平安终结学业。
2013年02月27日 01点02分 1
level 15
围观
2013年02月27日 02点02分 3
level 9
悲伤的爱情
2013年02月27日 03点02分 5
level 9
有研究
2013年02月27日 06点02分 6
level 8
稻香斋主 楼主
没有事看看呗
2013年03月19日 03点03分 7
level 8
稻香斋主 楼主

2013年07月14日 15点07分 8
level 12
顶。好凄美的爱情!
2013年07月14日 23点07分 9
level 12
[微笑]
2013年07月14日 23点07分 11
level 12
比莫言还会讲故事。
2013年07月15日 01点07分 12
level 13
没听过
2013年07月15日 03点07分 13
level 13
经典,支持。
2013年07月15日 03点07分 14
level 8
稻香斋主 楼主
这个故事过去杨东志老师听人说过,但他们只是说“梁山伯和祝英台是鹿邑的”,详情不大清楚。近日,杨东志老师又听老家住在栾台附近王庄的著名书法家王元贵先生讲了这个故事,觉得有根有梢、情节也较为合理,便随手整理了一下。比如老子出生地问题,司马迁在《史记》上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了,涡阳人还硬着头皮争抢,何况“梁祝”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呢?再说,鹿邑能有这样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也不错啊?于是就发在这里了,有兴趣就看一看吧,没有它意。谢谢网友。
2013年07月15日 06点07分 15
level 8
稻香斋主 楼主
愿意顶一顶也中。
2013年07月15日 06点07分 16
level 8
稻香斋主 楼主
大凡王皮溜人都知道这个传说。谢谢回复。
2013年07月15日 09点07分 18
level 12
瞎说,有人还说梁祝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楼主,有意思吗?
2013年07月15日 12点07分 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