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香艳之**如念离魂**
春秋战国志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ZT]香艳之**如念离魂**  所有美丽的无疾而终的爱情,都是最凄艳而伤痛的蝴蝶标本。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不止是吴三桂,还有吕布与董卓。   红颜的概念,总是和“祸水”或者“薄命”相联的。前者如玉环、貂婵,后者如西施、昭君。   人们喜欢用花容月貌来形容美女,杨妃与貂婵,则更胜一筹,要“羞花”、“闭月”——这样的美,难怪祸水,不枉薄命。   说杨贵妃是祸水应该不冤。她媚惑玄宗、荒废朝政,致使安史乱起、民不聊生,自己也落了个缢死马嵬坡的悲剧收场,既是祸水,也实薄命——祸国殃民的祸,薄幸绝情的薄。   貂婵的惹祸与薄情则出于主动。她周旋在王允、吕布、董卓、曹操之间,翻云覆雨、借刀杀人,将三十六计逐条演绎,大概可以算是中国间谍事业的最早创始人,而且是多重间谍,一出三国版的“无间道”。   所以同样是红颜,玉环的羞花自有一种人间的味道,貂婵的闭月,却显得冷艳肃杀。   西施也是间谍身份,却因为只有夫差一个目标,便远不如貂婵精彩。   到了昭君,虽然和亲有功,但只是一种顺水推舟的选择、随波逐流的命运,列入四美其实颇为勉强。她真正的成就,在于绘画与音乐——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为她的美名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而毛延寿的冤杀也是炒作的好噱头,因为爆了内幕。   再有一个优势,就是她在四个人中,是惟一的原配夫人。   ——《流芳百世》第一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画像 
2007年06月16日 15点06分 1
level 1
红拂在一个雪天遇上虬髯客。   当时她正对着窗子梳头,屋内是明亮的炉火,屋外是漫天的雪花。她解开长发,浓黑柔密地一泻委地,像一个甜酣的美梦,有种家常的香艳。她对着窗子打开那长发,用一柄牙梳轻轻地打理。   独行侠虬髯客风尘仆仆地经过,隔着窗子看见,忽然动了儿女之念。他站在那雪地里,痴痴地、痴痴地望着,忘了冷,忘了礼节,忘了江湖风霜。   李靖当时该是有些醋意的——什么孟浪男人,竟敢觊觎他的女人?他就是不生气,也得做出生气的样子,仿佛这是一个男人的责任。他举起剑,要出去同虬髯客理论。   是红拂阻止了他,以一个温婉的微笑。   她挽起她的长发,荆钗布裙不掩国色,躬身请进虬髯客,引荐他与李靖,口呼大哥,自称小妹,遂成就了一段风尘三侠的佳话。一个女人的伟大莫过于此——红拂的慧眼识英雄,还不止是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男子私奔,更在于可以选择自己敬佩的男子结拜。   她可没有做出那些“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小家子模样儿,她是独一无二的红拂,从古至今,只此一人,绝无分店。   ——《流芳百世》之风尘三侠
2007年06月16日 15点06分 2
level 1
西晋洛阳巨富石崇,以十斛真珠购得歌妓绿珠为妾,藏于金谷园中,日则艳舞,夜则笙歌,有《昭君曲》与《懊侬歌》传世,堪称我国最早的词曲制作夫妻档。   绿珠艳名远播,石崇富可敌国,这两条理由都足以让别的男人嫉恨,尤其是比石崇更有势力却没有艳福的男人。   赵王司马伦因此以猎艳为名,兵围金谷园,逼石崇交出爱妾。石崇哭着向绿珠道:“我为你成了罪人了。”而绿珠,便以“落花犹似坠楼人”的行为艺术来回答了他。   绿珠究竟为什么跳楼?   为了忠于石崇的爱情?为了抗拒赵王的威逼?或是,因为对人性的失望?   绿珠原本有三个选择:一是把自己献给赵王,解了石崇燃眉之急,而背上淫妇的罪名;二是与石崇并肩顽抗到底,效法梁山伯祝英台做一对亡命侠蝶,不过,就算她愿意,石崇也未必愿意吧;第三,就是干脆装聋作哑,守着弱女子本分,坐山观虎斗好了。然而,这也就应了石崇的那句话,我为你而获罪。   结果,绿珠做了第四种选择: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我反正是死了,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与我无关。   绿珠死了,石崇也仍未能逃脱被捕斩首的命运。临终之际,他说了真话:“不是绿珠害我,是财富招祸。”   即使没有绿珠,赵王也会找其他的借口对石崇图财害命的,不是石崇为绿珠所牵累,恰恰相反,是绿珠为石崇而殉葬。   绿珠其实早在跳楼之先已经看破了这一点,她要毁灭的,正是这披着爱情外衣的华丽之缘。   然而,即便如此,也没有人会颁给绿珠一座贞节牌坊,她还是成了又一个红颜祸水的典型。   ——《流芳百世》之绿珠画像
2007年06月16日 15点06分 3
level 1
《倩女幽魂》的故事因为哥哥和祖儿的演出而家喻户晓,那个倩女,指的是聂小倩,是一只鬼。   唐代传奇《倩女离魂》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这个倩女,叫张倩娘,是一个人——人的魂儿。   倩娘为清河地方官张镒之女,与表哥王宙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然而父亲却将她另许他人。倩娘抑郁成疾,终日以泪洗面,王宙也又悲又怒,决定离家出走。   然而就在王宙买舟欲行之际,倩娘却跣足散发而来,深情款款,信誓旦旦:“我愿意抛舍一切,与君海角天涯,永不分离。”   两人就此私奔,在蜀地隐姓埋名地生活了五年,儿子也生了两个,夫唱妇随,十分恩爱。美中不足的是,倩娘每每思念父亲,长吁短叹,不能释怀。王宙心疼妻子,又想生米已经做成熟饭,岳父大人应当不会再计较当初之错吧?   一家四口,遂相偕回乡,备了丰厚礼物登门认错。然而张镒迎出来,却不肯承认这段婚事,并说这五年中倩娘一直卧床不起,从没有离开过家中半步。   王宙不信,跟到倩娘闺房中,果然见妻子双目紧闭,躺在榻上奄奄一息。她赤着足、散着发,身上的装扮正同五年前月夜私奔时一般无二。家人们都被惊动了围绕过来,看着两个一模一样的倩娘,惊惶奔告,倩娘却不慌不忙,走到病榻上自己的躯壳前,握着梦中人的手笑语:“倩娘,醒来。”   床上的那个倩娘果然睁开眼睛,两个倩娘笑而相拥,合二为一。   原来那在蜀地与王宙同居了这许多年的,竟然一直不是真人,而只是一个为爱私奔的痴情的灵魂。   ——《流芳百世》之倩女离魂
2007年06月16日 15点06分 4
level 1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如果一个女人失了情爱,就会被形容为秋扇之捐,仿佛被抛弃是扇子的错,是扇子不识时务、不知进退——秋天已经到了,扇子已是无用之物,不被弃又能如何呢?   可恨扇子不会说话,不能质问那个千里挑一地选择了它又理直气壮地遗弃了它的人:既然早已注定分离的命运,当初又何必结下牵手之缘?   替扇子鸣冤的人是班婕妤。她是汉代成帝的妃子,出自名门,因才貌双全,一度深为成帝所宠,甚至有废后另立之议,但被她严辞拒绝,反而劝了夫君许多大道理。及至后来那个能做掌上舞的绝代佳人赵飞燕入宫,又妩媚又风流,更难得的是善解人意,连把同胞妹妹献给夫君的事儿都做得出来,古板而执著礼教的班婕妤又哪里是对手呢?   许皇后仍然是被废了,班婕妤也冷落偏宫,而尽情纵欲的飞燕、合德姐妹却入主中宫,独霸龙床。班婕妤失意之余,自愿入长信宫侍奉太后,并自比秋扇,做了一首《怨歌行》传世: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从那以后,团扇就成了失宠弃妇的代名词了。然而人们摇扇轻歌之际,往往替班婕妤觉得不值:早知许皇后的位子反正坐不牢,当初何不自己先占了去?  但婕妤是真爱成帝的,即使他那样地冷落过她,辜负过她,她仍然愿意无限地原谅——在他死后,她自愿殉葬,与他同穴而眠。只不知,到了地下,她还会继续劝他做个好皇帝吗?   ——《流芳百世》之班婕妤画像
2007年06月16日 15点06分 5
level 1
虞美人是一朵花的名字。色如碧血,瓣如薄绫,《花镜》说它“单瓣丛心,姿态葱秀,常因风飞舞,俨如蝶翅振动”,所以又名蝴蝶满园春。气质独具,既可爱复可怜,难怪它的故国在楚——楚楚动人,我见犹怜。   虞美人是一个人的名字。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作战,兵败垓下,大势已去,爱妃虞姬拔剑而歌:“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一曲即罢,刎颈而死,血溅碧草,化为红花。   虞美人是一首词的名字。“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后主忘不了他明月东风的亡国,楚霸王也忘不了他能歌擅舞的爱姬。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段情事,乃至天地人间的万事万物,永远都是失去了的才最可贵难得。   虞姬为霸王而死,于是便成了楚霸王心头的惟一至爱。相信项羽乌江自尽的时候,眼前掠过的,一定是虞美人长袖舞剑的身影。那一对美丽的魂魄化成了蝴蝶,那一段凄艳刚烈的英雄故事成为传奇。   然而如果霸王未死呢?   如果霸王不死,且可以东山再起,一定还会遇上别的美人,王姬或者赵姬,一样地软帐温衾,鸳鸯情浓。但是他不会忘记虞姬,这是肯定的,她曾为他舞剑而歌,誓死相随,那一曲绝唱早成了他心头的朱砂痣,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然而如果虞姬未死呢?   如果虞姬的死只是一场闹剧,她其实被救活了,并且和他一起逃难,一起劫后余生,重坐江山,那便会如何?或许项羽不该是个忘恩负义喜新弃旧的男人,他会将她扶正,毕竟他们曾经一同出生入死、同甘共苦。这样的经历无可取代,她的地位也是别的姬妾美人无可取代的。但又怎么样?她还是会老、会死,而他觉得已经给过她回报,给足了她身家地位,大可以当她是衣襟上一粒枯槁干硬的饭粘子,而调头另寻新鲜的美味佳肴去了。   所谓永恒,其实只是一个不可重复到此而止的瞬间罢了。   ——《流芳百世》之虞美人画像
2007年06月16日 15点06分 6
level 1
古代名妓多有以诗才传世者,而薛涛独树一帜,竟是以写诗的纸传世——薛涛红笺不仅当世闻名,后来甚至成了进呈皇帝的御贡。  明包汝《南中纪闻》有载:“每年三月初三日,井水浮溢。郡人携佳纸向水面拂过,辄做娇红色,鲜灼可爱。但止得十二纸。过岁闰则十三纸。此后遂绝无颜色矣。”   据说这就是薛涛的发明。那井后来被称之为薛涛井,蜀王府作亭于井上,栏杆围护,凡人不许逾越。   薛涛本是长安官宦之女,字洪度,因家道中落而入乐籍,流落蜀中。还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才名远播,有“女校书”之雅号,深蒙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宠爱,可自由出入韦皋幕府,嬉笑随意。   宪宗元和初年,风流才子元稹做了监察御史,奉使东蜀,因慕薛涛之名而专程往成都一睹芳姿,并赠诗曰:“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这里的“红笺”固然指的是薛涛成名之笺,而“碧玉”是什么意思呢?   后来据有心人考证,韦皋卒于贞元二十一年,当时薛涛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便是与元稹结缘时,也还未到花信——如此说来,薛涛的名气当与容貌无关,而书载薛涛“性亦狂逸”,指的其实也不过是小女儿的任性狡狎罢了。她的成名作“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更表露了鲜明的稚子口吻。   遍察花榜,所录洪度诗数首,却并无一言提及薛涛之美。大概也是因为她实在太小了,小到让人甚至可以忽视她容貌的妍丑,而只注意到她个性的可爱与否。   等到后来她长成了大人,却又不做妓女了,而是归隐浣花溪,做道人装束,大隐隐于市去了。   这大概是史上惟一不以美貌流芳百世的名妓了。   如今世间各种桃花宣洒金笺无数,却再也没有一种纸可以像薛涛红笺那样叫人柔肠百转,隔着几个世纪的沧桑仍可以感觉到那份沉香缠绵。   如此,又怎能不记上薛涛一笔?   ——《流芳百世》之薛涛笺
2007年06月16日 15点06分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