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点真实的感受
羊派老生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点绛台 楼主
元旦将至大概不少单位都在排联欢节目。我也有幸参加,是小集体形式的连唱带舞《醉酒》---海岛冰轮--。因共用一练习舞台得以看到平时从不感兴趣的舞蹈排练(和我们一样都是业余爱好者)。看了她们跳的少数民族舞蹈我的感觉是演出那天引起观者兴奋共鸣的一定是她们,尽管我们有专业演员领演且个个浓妆艳抹凤冠霞帔。我对同排练的朋友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忐忑地说若我是观众也会选择舞蹈---不料她的想法竞与我一般无二。我悲哀地说连我们这样的木杆(不敢称铁杆)戏迷都会“见异思迁”况“戏曲白丁”呢!以前我在某吧谈到戏迷在票房自己唱得演得兴高彩烈但并不十分热衷去剧场买票看戏,甚至有免费的大剧院的戏票还会在于家看电视还是去剧场两下掂量选择(这绝不是孤立现象当然也包括我本人)。有人回帖批评是不懂欣赏高雅艺术---。我不是不接受批评,只是想就此客观现象能有较深入的探讨,毕竟我们都喜欢京剧都为她的衰势担心着急。
2012年12月30日 13点12分 1
level 12
很简单,有没有足够吸引力的角和戏?没有,对不起,俗人就俗人不高雅就不高雅吧
2012年12月30日 13点12分 2
就是,没那么复杂的原因,就是没有吸引人的好演员,好看的剧目。就这么简单。
2012年12月30日 14点12分
level 12
比如1月9号上海天蟾王佩瑜的《珠帘寨》,我票都买好了。如果是史敏张军的《牡丹亭》,送给我也不看,虽然我蛮认可史依泓,但这戏,还是算了,到时打瞌睡对不起咱这中年戏迷的称号
2012年12月30日 13点12分 3
level 8
赶紧来给你捧场,但我是携了“棒子”来捧你的场的。
1)没有一种艺术样式是“万寿无疆”的,京剧也不会例外,要准备停当“视死如归”的心态。
2)京剧作为一种“博物馆艺术”不好吗?
3)让京剧“享受”唐诗宋词等的待遇如何? 今人多已不作不述,但唐诗宋词依然“珠玑琳琅”总在眼前。
2012年12月30日 13点12分 4
level 11
点绛台 楼主
衷心感谢你们的回帖
2012年12月30日 13点12分 5
这个要感谢的吗?又不是为捧场,是你的问题有力度啊。这儿就这样的
2012年12月30日 13点12分
level 11
点绛台 楼主
本人看问题有点呆总为今日之京剧杞人忧天觉得只有剧场红火才能挽救京剧的颓势,戏迷有责任带头买票进剧场看戏,可现实中包括我又很难做到,很纠结,所以才发帖希望高人能剖析问题实质找出解决方法。昨晚看了京剧吧八月之尾先生转发的张卫东先生的讲座《京剧流派不再诞生的因果》的视频,其精彩的演说令一向较内敛的我也不禁拍手大笑叫好,也多少缓解了些我的纠结。印象最深的是他讲的:宁愿京剧站着死不愿京剧躺着活。因我不会转发故强烈希望本吧的高人能在本吧转发该视频(不知是否要征求八月之尾先生同意)。
2012年12月31日 10点12分 8
是底下的这个吗?
2012年12月31日 11点12分
1)早就贴在“京剧的性情”那贴中了。这是网上资料,无须除最初张贴者外的任何人批准。 2)你的问题是还没开始思考,于是就没主意,不免一惊一乍,这不利于健康。再来个毕卫西、黄卫南、洪卫北、蓝卫中等各持不同观点,你就血压更高了。
2012年12月31日 11点12分
level 10

戏曲薪传石景山讲座 之 《京剧流派不再诞生的因果》 主讲张卫东

2012年12月31日 11点12分 9
民国38年。。。哈哈,这位老师看来非常不看好民国38年以后的玩意。
2012年12月31日 12点12分
谢谢您,那天我本是要去听的因意外受伤无法成行,故看了此视频很高兴。
2012年12月31日 12点12分
回复 点绛台 :正在听。大部分同意这位先生的说法,少部分有待商榷。
2012年12月31日 12点12分
回复 点绛台 :这位先生要是在京剧吧发帖,上来就会被删帖并且会被封杀10天,哈哈
2012年12月31日 12点12分
level 8
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我长途跋涉去看的戏。要是演《酒丐》、全本《铁公鸡》,再怎么样我也会去看。现在常演的传统戏好象也不比现代戏多,看来看去就这么几个人这么几个戏。过去的名角一个人能戏几十几百出,现在的名角几十几百个人能戏几出,新戏迷不去看,老戏迷不去看,自己演给自己看,反正拿固定工资饿不着肚子。你看,今晚中11台又是《状元媒》。这个戏50多年前第一次看李万春先生演,觉得新鲜,至今大概看了100遍,任是谁唱得再好也不想看了,还是看中3台唱啊跳啊的还能解解闷。现在拿什么戏去培养新戏迷?我观察了30多年,发现在权威指导下的具体措施是:给外国人看《三岔口》,给中国人看《贵妃醉酒》,靠这两出戏,京剧保证能风靡世界长盛不衰。
2012年12月31日 12点12分 10
level 11
点绛台 楼主
春节前的一次演出我们的群舞《海岛冰轮---》获得热烈掌声,这主要是老师辛勤指挥排练令不少首次看京剧的人看到七个人在立体声的伴奏下整齐地边唱边舞动着整齐的水袖,一下被震撼了。我觉得这主要是因是予演性质,前面的舞蹈均未穿舞蹈服,唯我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披和褶子所至,并非真的是京剧的小胜。正式演出时我们还要扮上穿上行头大概反响更热烈吧。我觉得这和杂技的《俏花旦》打扮及比基尼利用戏曲元素一样只是一时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罢了。不信演一个小折子戏试试。
2013年01月11日 13点01分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