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肥沃的音乐土壤竟然半个世纪没有培育出一颗象样的花朵,真是可悲啊。现在不象以前了,一个电影,一首好歌就能成就一个地域的音乐。但是刘三姐的后人一直没放弃过真正的音乐。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流行摇滚,只是市场的原因,没有被更多的人了解罢了,加上现在音乐的载体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数字化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近年数码设备门槛逐步降低,相信以内蒙,云南,新疆,西藏,广西等有肥沃土壤的地区会长出艳丽的花朵,
2007年05月29日 15点05分
1
level 7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唱的好。先来一首哈嘹乐队的歌http://5520.ok.21cn.com/singer/open_song.jsp?song_id=803881哈嘹,嘹是桂西南一带的民歌,哈可以理解为哈韩哈日的样子,但是这个哈字用的是广西壮族的原创,就是向某处聚集的意思,据说哈嘹就是赶歌圩的意思。
2007年05月29日 15点05分
2
level 7
再来一首土点的,但是制作一点不差哦,我很佩服的一个人制作的。http://a8.ent.tom.com/user/user_index.php?username=tomorrowmusic
2007年05月29日 15点05分
3
level 9
我这个人一向不怎么讨人喜欢,说话又直,所以请老黎看了之后不要生气,我真的是没有恶意的,只是说出我自己的观点而已.......所谓的某地音乐,比东北啊,西北啊,粤语啊什么的,总是看到当地人在为自己的历史作宣传,其实在这我看来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真的爱音乐的话,只管做好自己的音乐就行了,那管是什么地方的,一定要发展什么的...真正有生命力的音乐是不需要这些的,比如黄梅戏,各种地方戏曲,至今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刘三姐也一样,我想说到山歌,没有人不会想到刘三姐的,但那只是刘三姐等一群人,不能给她标上标签,刘三姐是全世界的,全人类的,不只能代表中国或者什么地方.....老黎看了也许会生气,但相信我,我真没那心,只是我个人观点而已,我最近都怕死了人心,生怕那点不小心又得罪(伤害)别人了...哎`~~~但愿老黎不会生气~~
2007年05月29日 15点05分
4
level 7
我不会生气的,我了解童童,但是你的性格迟早会发生变化的,你说的和我说的不是同一个意思,有一句话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往深处思考,你的观点也许会改变。从音乐的角度来说,音乐最小的单位叫元素,音乐就是由这样一个一个的元素组成的,就象一篇文章是由无数句话,无数个字组成的一样,字也分汉子,英文单词等等不同的形势,这样音乐才会缤纷多彩,要不老是听黄梅戏再好听都会听烦的,还有就是音乐需要不停的补充新鲜血液,新陈代谢,才会鲜活,,,,,,,罗唆了点,不好意思哦,童童。还是继续介绍音乐吧,这是广西一个县城的乡下中学的校歌,每天都有几千人唱的,用这种音乐形势,比较另类,一个乡下的校长竟然也赞同,我比较吃惊。http://up.mukool.com/mvnforum/viewthread?thread=20558&lastpage=yes#
2007年05月29日 15点05分
5
level 0
二楼的那首我喜欢其余的不怎么样。。。。其实一般人都会努力推广自己家乡的音乐的啦~~~我也很喜欢我们潮汕的音乐文化,只是现在说要要推广还很远,,要是有机会有条件有能力,我也会想办法推广自己家乡的文化音乐的
2007年05月30日 00点05分
7
level 8
其实无所谓家乡什么的,就象我们南京,没有什么音乐特色。音乐没有地域,好的都喜欢~
2007年05月30日 12点05分
9
level 7
^_^,能引起广泛的讨论,也是不错的事情,某些时候,我同意童童的观点,作为广西人,我更认同蒙古的音乐,特别是近5年内的蒙古音乐,太美了,为了更享受听觉上的美,我会关注和了解音乐背后的情况:音乐元素的来源和再次创作背景,歌者,乐手,乐器,编曲,缩混,等技术上的内情,真过瘾!内蒙或者说蒙古民族的音乐远远走在了汉族音乐的前面!同时在后期制作环节滞后于汉族音乐,,,,,,,,广西音乐也有雷同情况,都是在后期制作上落伍了,好不容易广西出了这样优秀的音乐,拿出来摆一下,也是人之常情,炫耀和好为人师是人的本性,呵呵,我从来不回避本性的东西的,网络上大家都没有历害关系,张扬一下有何不妥?很欣赏童童的性格!
2007年05月30日 13点05分
11
level 7
还有就是我非常不认同,音乐地域性模糊的看法,音乐要棱角分明,风格多样,百花齐放,甚至象超女快男一样,故意制造打擂台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就像耍猴的人要先吹哨子聚集人气一样,部分,不对,是很大一部分音乐人自认为是艺术家,高人一等,根本不顾忌听众的感受,一味的阳春白雪,脱离群众,自我陶醉,,,,这都是自古贵族阶层花钱养他们养出的毛病,元朝蒙古族当权,他们不认同这种方式,造就了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元曲,造就了中国汉族音乐史上的巅峰,,,,,胡言乱语,,,,不要见怪!
2007年05月30日 13点05分
12
level 8
呵呵,老黎对音乐的见地是我们门外汉所不能企及的呀~~现在老黎是否还从事音乐方面的研究了吗
2007年05月30日 13点05分
13
level 7
回西服兄弟,等我有了成绩再说吧,现在说会耻笑于人的。以上言论,主要针对目前中国地下乐队的所谓的摇滚精神有感而发的,近几年的地摇严重偏离了方向,明明是青春期生理骚动引起的叛逆心里造就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说流派,但是没有正确认识,老是继承老崔唐朝年代的自大心里,要知道那时和现在不同了,那时候搞摇滚的基本上囊括了当时技术上的高峰。他们有这个资格牛!
2007年05月30日 13点05分
14
level 1
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元曲,造就了中国汉族音乐史上的巅峰,,,,, 胡言乱语,,,,不要见怪! 作者: 联发老黎 2007-5-30 21:10 回复此发言 --------------------------------------------------------------------------------给偶介绍介绍
2007年05月30日 13点05分
16
level 7
好,国外我没去过,不太了解,国内的情况通过书本了解过一些。中国自古都有国家机器和贵族阶层攥养艺术家的习惯,例如,宴会上用歌舞来调节气芬,彰显主人品味高雅,等等,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等典故就说明了这个情况。这里面的人就是职业音乐人。还有别的形势就是作为文人的基本修养:琴棋书画,还有就是田间地头的所谓原生态音乐了(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是诗经,是当时当权者花人力物力到民间采集的民歌,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歌词部分了)文人由于不是职业的,所以技术上不太成熟,和画画一样,写意为主,写实为铺,同时还要兼职画家书法家,文字堆砌家等等,所以诗经以后的音乐,都不能超过诗经的高度。直到元朝,蒙古人当权,蒙古人没有养艺术家的习惯,都是放牧无聊,面对开阔的地理环境自己唱自己弹,没有职业音乐人,但是他们的音乐一点也不含糊,因为载体不是现在的电气化,数字化,都是真唱真弹,和武功一样高强,没有飞机大炮。进到中原后,自然不会攥养这些人,这些人只好流落到“勾栏 瓦世”也就是现在的酒吧也总会了,谋生,这时就得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某得一碗饭吃,经过不长的时间,音乐和美术甚至文学联合作战,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形势:戏曲。造就了音乐历史上的巅峰。。。。。。。。
2007年05月30日 13点05分
17
level 7
那时候搞摇滚的基本上囊括了当时技术上的高峰。他们有这个资格牛! ---------------顶老黎这句,当时的牛B乐手,扒带扒到废寝忘食
2007年05月30日 13点05分
18
level 7
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我们学校请上音著名教授来讲学,一共2节课,其中有一节课的时间是贬低电气化音乐--流行音乐,当时叫通俗歌曲或者庸俗歌曲,调侃刘欢的海c是跳高比赛,朱建华跳过了,刘欢也跳过了,但是是写字过去了,人摔倒在地,等等。听得我那个郁闷啊,现在都还看不起他!至今音乐学院都不开设吉他bass合成器等专业。真是郁闷。好在这些说话算数的人认同数字音乐,大部分有能力的学校开办了电脑音乐课。
2007年05月30日 14点05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