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本民族语言者仅有4人 赫哲族文化亟待拯救★
满族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2005-06-23 08:22:13 东北新闻网   日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在京召开,各省区共提出申报5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获得批准项目共29个(26个综合项目,3个单项)。其中,黑龙江省首批提交了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试点,最后,“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成为获批准的3个单项之一,标志着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普查工作已完成。  鱼皮服饰亮相哈洽  在今年的哈洽会上,由黑龙江省文化厅开辟的展示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和关注。在古筝、琵琶声中,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桦皮工艺,鄂伦春族的桦皮、兽皮工艺,汉族民间传统剪纸等,一一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一位美丽的姑娘穿着漂亮的赫哲族鱼皮服装,引领着参观者欣赏赫哲族、鄂伦春族的桦皮工艺展品。图为:赫哲族的艺术品
2005年06月23日 04点06分 1
level 7
2004-09-09 13:08:01   “爱西(你好)、阿玛(父亲)、额

(母亲)……”一声声清脆的赫哲语童音响彻在同江市街津口小学校园内,30多个身着民族服装的赫哲族儿童正认真地跟本民族老师朗读。为保护赫哲族民族语言,黑龙江省同江市在赫哲族人聚居的街津口、八岔两个乡,为赫哲族中、小学生专门开设了赫哲语言教学班。  据了解,赫哲族是一个只有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全国赫哲族人口只有4000多人。由于人口少、居住分散,且赫哲族很早就与汉族杂居,平时都用汉语交流,赫哲语缺少必要的应用环境,目前,只有少数50岁以上的赫哲老人尚能用赫哲语对话,30岁以下的人,既不会讲也听不懂赫哲语,赫哲语正处于自然消失的边缘。一些专家表示,“赫哲语一旦失传,赫哲族就等于失去了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为抢救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江市在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中心校,创办了民族班级,开设了赫哲族民族语言和传统教育系列课程。每周由赫哲族本民族教师授课,教授赫哲族学生掌握本民族必要的日常生活用语,学习赫哲族传统艺术、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强化孩子们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他们挽救赫哲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江市还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凡是在街津口、八岔两所中学就读的赫哲族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可以免试升入高中。目前,赫哲民族学生在高中就读的已达37人,占应届毕业生的10%。( 黑龙江日报)
2005年06月23日 04点06分 3
level 7
2004-09-13 15:15:15 东北新闻网   在国家文物局2003年度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课题评审中,黑龙江省申报的课题赫哲族文物的调查研究中标立项,现已正式签约。   据悉,全国申报约150项,经课题办、专家函审及最后专家综合评审,共审核通过拟推荐顺序38项,然后由国家文物局审定,从高分起依次立项26项,前20项为资金支持项目,后6项为自筹资金项目。我省申报的课题,以满分(100分)成绩取得基础研究类第一名。这是我省自1990年开展此项目评审以来,中标立项的第一次,也是此年度东北三省中标的惟一一项。充分体现了我省赫哲民族文物调查研究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 黑龙江日报 王敬 )
2005年06月23日 04点06分 4
level 0
形式严重啊.现在汉人钻的哪都是.
2005年06月26日 03点06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