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有两个大问题求教心学前辈
心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孤山云水 楼主
两个问题。
一个是“存天理,去人欲”
一个是“志立得时,良知于千事万事只是一事”
不是求概念解释。
我知此两者应从自悟中来,旁人无论如何说不全。但想若有前辈怀切身体验,当可指点一二。
如去人欲为不可过度,若我于大变故如亲友逝世时大悲算不算过度?如果算过度,那不过度便又似违了本心之发。
又如第二个问题的“一事”指何事?我知一样若技术可用于多个领域,虽可言某某领域的技术,然只是此一技术。然此例过小,若放于万事中求良知于一事,深觉难解。
此两问不求答案,只求触及答案之提示。望各位前辈有以解答。
阳明后学张孤山
先行拜上
2012年12月19日 04点12分 1
level 11
阳明子,或许未尝纠结于是否允执厥中,随心所欲不逾矩耳~
2012年12月19日 05点12分 2
我真的不是在求解答概念。。
2012年12月19日 05点12分
回复@孤山云水 :天羽在群中,不妨一起探讨
2012年12月19日 06点12分
回复 dida870805 :额 没见他回答。。
2012年12月19日 06点12分
level 8
勿忘,勿助,谁也帮不了谁,在哪跌倒的就从哪重新站起来。
2012年12月19日 09点12分 4
....没说一样
2012年12月19日 13点12分
level 8
当一个官二代半死不活地走在贵州的大山中的时候能有人欲?只有“活下去”才是天理,就这些。哈
2012年12月19日 10点12分 5
心学吧..嘿..心学吧...
2012年12月19日 13点12分
回复 孤山云水 :[良知]是王阳明内心进入道学后对儒学的部分否定,是否入玄不得而知,所以才有[悟道]的过程。
2012年12月19日 13点12分
如果王阳明内心转为对朱棣老道的崇拜那“一事”指的就是“一统”而非战乱
2012年12月19日 13点12分
回复 道至致 :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2012年12月20日 03点12分
level 9
说第二个!!!无善无恶心之体!!!二元一体的世界观与价值体系,圣人看来万物万事都是一体的!!!此不是技术,是根本的认知!!!放在亲人故去的事上,心有大悲便悲。所谓过度,是悲伤情绪不可太久。太久伤害自己,活着的亲人们也要难受。悲伤情绪像感冒,传染性强!!!人固有一死,生了就得死,天理如此,悲亦无用。好好生活,是对死去亲人最大的告慰!!!
2012年12月19日 11点12分 6
难得说些不盲辨的话,虽与我问题处无甚用,不过感谢.
2012年12月19日 13点12分
level 8
大悲,不过度。论语上也有的。
良知于千事万事只是一事。一事即致吾本心所固有之良知。立志,是立个做圣人之志,苟能立志,于所处之事中,恒念圣人处此将做何为,已而克念本心,致吾心固有之良知。故千事万事,不过致良知一事。事事如大海之众沤,众沤虽差别万千,亦不离大海。且如我在此与诚心讲,你诚信看,我讲为一事,你听也是一事,统而言之,不过致良知耳。
2012年12月19日 13点12分 7
苟能立志,于所处之事中,恒念圣人处此将做何为 此举甚得之 第一问已有答案 第二问私并不求答案,只是欲听可不滤而知者道一二感受..
2012年12月19日 13点12分
回复 孤山云水 :其实这个问题要向大处想才能明白,如果一直向小处想,那问题就解不开了.良知是处理人生之大事,这一事是人性之事,非人欲之事,你应该想怎么能到大海,而不是做一条小溪.
2012年12月19日 17点12分
回复 ansonalex :恩 谢谢
2012年12月20日 03点12分
level 13
前者人合天一,
后者一以贯之。
2012年12月19日 13点12分 8
说的不错!!!就是一!!!
2012年12月19日 16点12分
level 13
简单说两句:
心学和理学的区别在于:
心学可以以实入虚,
理学只是以实入实;
心学和佛老的区别在于:
心学可以以虚入实,
佛老只是以虚入虚。
所以心学的难点其实在于:
首先要用功落脚于实地,
没有实地就无法跳跃,
但不能扎根于实地而无法跳跃。
其次是要避免以虚入虚,
没有实地可言而陷入了自得,
从而不能做到以虚入实。
所以阳明先生在督导后学的时候,
既以《学》又以《庸》且不避佛老。
说到底还是要执其中~!
2012年12月19日 13点12分 9
前辈说的都很对,可是我问的不是这个。。不过有答了 还是谢谢
2012年12月20日 03点12分
回复 孤山云水 :呵呵,不急,有一天你会明白~!
2012年12月20日 03点12分
回复 千愚叟 :呵呵 嗯
2012年12月20日 03点12分
前辈大爱,只是这个“中”虽易理解,却不易把握。
2012年12月20日 04点12分
level 13
阳明心学之后也是以这两派为主,
钱德洪太过落脚实地,
而王畿则太过虚空。
2012年12月19日 13点12分 10
所以,心学不落脚于儒家四书,不落脚于入世则没有实地;若太过纠缠于文字,纠结于入世之道,不以佛老印证,则不能以实入虚~!
2012年12月19日 14点12分
level 9
立志即梦想!!!相信自己能达成才是梦想!!!
2012年12月19日 16点12分 11
哈哈 这句是对的、。
2012年12月20日 03点12分
回复@孤山云水 :你们居然达成共识,殴卖糕的
2012年12月20日 05点12分
回复 dida870805 :对话不对人,这句话又没错。
2012年12月20日 06点12分
level 6
我觉得“一事”是万事之本源,就是天理吧
2012年12月20日 06点12分 12
可能确是如此。
2012年12月20日 07点12分
level 1
能识人欲者,是良知,此良知识此人欲,即是天理显现,人欲当下即去。去人欲也只是致此心之良知,也就是存天理。
去尽人欲,才是良知独显。要让此良知独显,便是立志。志立得时,便是此良知独显,此良知应万物而感,而生万事。所以千事万事都是此良知独显之事。
2012年12月20日 13点12分 13
嗯 受教了
2012年12月21日 00点1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