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4
      
	  赤水源头
	  
	  楼主
	  
	
	
	  镇雄县芒部山村









 石声明摄
镇雄县塘房镇芒部山村位于镇雄县城东面,距县城驻地20公里,距塘房镇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共1239户5003人,国土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6亩,人均耕地0.8亩,全村海拔达1400-1900米。 芒部山村古名叫“蛮部山”村,相传为古人聚居之地。是镇雄外八景之一的“一星拱斗”所在地。 这里,传奇故事迷人。崇山环绕,河流由北向市,穿越其间.商山高耸一巨石,宛若人形,呼为“南斗一星”;北山七石并立,呼为“北斗七星”。整个白鸟、芒部山一带,呈现二十八座山峰,若群星一般,呼为二十八宿星。当地人民根据这里的地点形特,编了一首歌诀说:“下有霸王把水口,上有楼台点天光;南北二斗颠倒拄,二十八宿闹坤洋。 这里,文化底蕴丰富。《镇雄州志-景胜篇》记载: “城南三十里,白鸟塘高屯,七石罗列。下一石北向,俱如人形。相传为南斗一星朝北斗之象。”州剧榜熊烽勋作八景诗云: “地名白鸟地钟灵,秀发南山一寿星。斗宿面迎环拱北,峰峰如画写丹青。”州庠生张起榛的八景七言绝说:“天然七不七星陈,一石岿然道貌真。南极相传朝北斗,帧样何代属何人?”州人张起楠八景七绝诗说:“高低有石结成形,数点分明象七星。应有文光昭北斗,老人相约发精灵。”还有许多人写了不少诗词,赞美“一显拱斗”,为镇雄山乡增添光彩。
这里,历史传承久远。 芒部山是是往母享、坡头、大湾之通道,清代在塘房街设置塘汛,驻兵守卫,传递公文,因此而得名“塘房”;今大小擢魁一带,大约古代不知出了一名什么官,因而得名“擢魁”;“白鸟”,当然是以地形如鸟得名。 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蔚盛。民国年间,把擢魁地方取名“拱北乡”,相继又改名为“星拱乡”。同时把搪房取名为“学士乡”,取文人辈出之意。人们坐在车上,走在路上,都可以观看“南斗一星”和“北斗七星”。 这里,环境优美,乡风文明。近些年,芒部山村铺公路、修水渠、建农家文化大院,白墙、青瓦、斜屋顶的特色民居,清新美丽,与村中“一星拱斗”胜景交相辉映,并与华电镇雄电厂、塘房新集镇遥相呼应,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 来到芒部山,大吃甜萝卜,狂饮山泉水,伫立看石人,石下许心愿,林中听鸟鸣,花间捉蝴蝶……尽览新农村,感受党恩情,实为一大快事。
	
	2012年12月05日 07点12分
	1
	
      








 石声明摄镇雄县塘房镇芒部山村位于镇雄县城东面,距县城驻地20公里,距塘房镇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共1239户5003人,国土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6亩,人均耕地0.8亩,全村海拔达1400-1900米。 芒部山村古名叫“蛮部山”村,相传为古人聚居之地。是镇雄外八景之一的“一星拱斗”所在地。 这里,传奇故事迷人。崇山环绕,河流由北向市,穿越其间.商山高耸一巨石,宛若人形,呼为“南斗一星”;北山七石并立,呼为“北斗七星”。整个白鸟、芒部山一带,呈现二十八座山峰,若群星一般,呼为二十八宿星。当地人民根据这里的地点形特,编了一首歌诀说:“下有霸王把水口,上有楼台点天光;南北二斗颠倒拄,二十八宿闹坤洋。 这里,文化底蕴丰富。《镇雄州志-景胜篇》记载: “城南三十里,白鸟塘高屯,七石罗列。下一石北向,俱如人形。相传为南斗一星朝北斗之象。”州剧榜熊烽勋作八景诗云: “地名白鸟地钟灵,秀发南山一寿星。斗宿面迎环拱北,峰峰如画写丹青。”州庠生张起榛的八景七言绝说:“天然七不七星陈,一石岿然道貌真。南极相传朝北斗,帧样何代属何人?”州人张起楠八景七绝诗说:“高低有石结成形,数点分明象七星。应有文光昭北斗,老人相约发精灵。”还有许多人写了不少诗词,赞美“一显拱斗”,为镇雄山乡增添光彩。
这里,历史传承久远。 芒部山是是往母享、坡头、大湾之通道,清代在塘房街设置塘汛,驻兵守卫,传递公文,因此而得名“塘房”;今大小擢魁一带,大约古代不知出了一名什么官,因而得名“擢魁”;“白鸟”,当然是以地形如鸟得名。 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蔚盛。民国年间,把擢魁地方取名“拱北乡”,相继又改名为“星拱乡”。同时把搪房取名为“学士乡”,取文人辈出之意。人们坐在车上,走在路上,都可以观看“南斗一星”和“北斗七星”。 这里,环境优美,乡风文明。近些年,芒部山村铺公路、修水渠、建农家文化大院,白墙、青瓦、斜屋顶的特色民居,清新美丽,与村中“一星拱斗”胜景交相辉映,并与华电镇雄电厂、塘房新集镇遥相呼应,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 来到芒部山,大吃甜萝卜,狂饮山泉水,伫立看石人,石下许心愿,林中听鸟鸣,花间捉蝴蝶……尽览新农村,感受党恩情,实为一大快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