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艺】(转载)独特的古代中国天文学
新汉文化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张建芳
【版权声明】国学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 【联系我们】010-68900123
2012年12月04日 07点12分 1
level 10
内容摘要:天文学在古代中国是否存在?学术界说法各异。本文在李约瑟先生分析的赤道、黄道、地平这三种天球坐标系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三系在实地观测中各自的空间取向之间的差异,证实了天文学在古代中国不仅仅是存在,而且相当发达并领先于其他各国,故而被现代天文学承传至今。只是一些学者忽略了它的独特性,才会否定它的存在,进而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累累硕果看得一文不值。  关键词:三种天球坐标系;差异;古代中国;天文学;独特性
2012年12月04日 08点12分 2
level 10
http://www.guoxue.com/?p=477
网址网址网址
2012年12月04日 08点12分 4
level 10
3.权威人士论差异   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并无直接的关系,“正如德·沙素(deSaussure,1740-1799)的名言所说:希腊天文学是‘黄道、角度、真实、周年’”;而中国天文学是赤道、时间、平均、周日’。按照某些拱极星的指引定出赤道上的标志点,系统观测这些拱极星的中天,中国人从未迷失逐时变化的星座方位,因此他们能确定太阳、月亮不可见时的位置。”[7]拱极星是指恒显圈和恒隐圈内的星。恒显圈内的星总在地平圈之上,故可观测到它们的上中天和下中天。恒隐圈内的星,总在地平圈之下,永不上升,故看不见(见《恒显圈图》)。
恒显圈图  也就是说,赤道坐标系是依据恒显圈内环绕北极星的北斗星等天体的观测来确定时间。这一系统有异于西方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是天极、赤道的,而不是行星、黄道的。”黄道坐标系则是“观察恒星的偕日出和偕日没,也就是观测黄道附近的恒星在日出前或日没后瞬间的出没。我们都记得古埃及著名的对天狼星的偕日观测。进行这种观测并不需要天极、子午或赤道等的知识,也不需要任何测时系统,它自然地导致人们熟悉黄道各星座,以及距黄道远近不等的和黄道星座同时出没的恒星。……”[8]赤道与黄道,就象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赤道的星宿与黄道的星座,如同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有所不同一样。我们不能去高速公路上寻找普通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也不能去普通公路上寻找高速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同理,不能去赤道坐标系的十二辰中寻找十二宫的客观依据,也不能去黄道坐标系的十二宫中寻找十二辰的客观依据。  对三种天球坐标系之间的差异,李约瑟先生做了如下的论述:“希腊坐标基本上是黄道的,依黄道和黄极测量恒星的位置。阿拉伯系统是利用地平,采用地平经度和地平纬度,这种系统具有很大的缺陷,仅可用于地球上某些单个的特殊点。在中国根本没有地平系统,可能仅在很晚时受阿拉伯影响才出现。另一方面,希腊系统确实在唐朝就出现了,当时几位印度科学家正在中国工作;如某书中说,某星在黄道南或黄道北几度,但这已是公元八、九和十世纪的事了。所有的文明都用过这三个不同类型中的一种或其它的坐标系统,现代天文学采用的显然是中国式。关于这一点,我也许要对牛顿博士所作的结论表示怀疑,如果他认为所有古代系统最初都是地平式的。我认为,很难说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情况是如此,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天极——赤道坐标的出现是很早的。”[9]早到何时?据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M45号墓,墓中由蚌壳堆塑而成的一组包括北斗和苍龙、白虎星象的天文图,证实中国的赤道坐标系统,在距今6460±135年以前就出现了。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如果牛顿博士有结论”的话,而有丝毫的顾忌。
2012年12月04日 08点12分 7
level 10
3.以“天极为中心”不同于以“黄极为中心”   古代中国天文学的“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的不同点在于,不是以黄极为中心,因此不能去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系绕着银河系转的空间背景中,探询由“赤道坐标系”中诞生出来的历法如十二支之类的科学依据。因为“古希腊人认为,地球上由于受到太阳光线角度的不同,才产生气候状况随纬度和季节的差异,并据之建立了关于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概念。希腊人把整个地球分成许多平行的地带,他们称之为‘climata’。该词与现代的“气候”(climate)不同,它没有气象学的意义,而有一种地理学或天文学的含义,意思是“倾斜度”[17]。这就是黄道坐标系的“黄道、角度、真实、周年”。仍举“十二支”为例,如果将“十二支”认做“黄道十二支”,就会在黄道坐标系内探询十二支的空间取向,在黄道十二宫中探询十二支的时空依据。而黄道十二宫与赤道十二支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主要是依据对黄极、太阳的视运动;后者主要是依据对天极、北斗的视运动。有关这方面内容笔者有另文论述。  4.三种坐标系的差异体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独特性   三种天球坐标系与生俱来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实地观测中空间取向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出赤道坐标系的独特性,同时也是古代中国天文学的独特性。  通常学术界认为六、七千年以前,是原始人生活的时代。一些学者根据自己对原始人认识水平的估测,认为原始人最早的时空观念来自对日出日落的认知,如果说这个时期就建立起至今还在使用的赤道坐标系,则很可能被认为是痴人说梦。然而出土实物与史料记载的多方面吻合却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赤道坐标系的年深日久。由此也可以证实,天文学在古代中国不仅仅是存在,而且是相当发达,并被沿用至今。只是因为古代中国根本没有地平系统,与黄道坐标系(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前)又没有联系,一些学者不了解这些情况,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地平、黄道这两种坐标系的基本知识;用现在的天文现象去分析古代中国六、千年以前的天文现象和天象记录,其结果只能是无功而返,因为这种研究方法无法使古代文献记载的史实找到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所以他们错下结论,认为“天文学在古代中国不存在”。如果我们无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独特性,继续于三种坐标系之间的差异而不顾,仍旧沿袭旧说,拾人牙慧,否定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实在性、科学性,就会埋没古代中国天文学中所蕴涵的古代中国先哲们对时间、空间与物质世界科学认知的思想精华,进而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那独具的魅力看得一文不值。
2012年12月04日 08点12分 10
level 10
参考文献 [1]郑文光·中国天文学源流·北京:科学社,1979:6-7 [2]任玉凤·古代中西科学家状况比较研究·科学技术哲学〔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0.1:89 [3]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李约瑟博士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论文和演讲集(一九四四——一九八四)·沈阳:辽宁科技社,1986:460-467[4]:481;[7]:464;[8]:476-477;[9]:459-460(引文中的黑体字为笔者所设置)。 [5]李勇·北斗观象授时系统·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0 [6]“南极北极天轴所在,转运所由譬车之有轮,所以自行也。众星皆无常,惟北极守中不易,是以知其为天中也,天倾,故极在中北。……极枢中央,动以历静,时乘十二。”唐·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北京:中国书店,1989:5 [10]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60 [11]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上下册·上海:商务社,1931:340;[12]:340 [13]彝·刘尧汉·中国文明源头新探·道家与彝族虎宇宙观·昆明:云南人民社,1985 [14]李迪·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斗争·北京:人民社,1974:7 [15]王乃昂·中西古代气候学的概念模式及其比较·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7卷,第1期(1998年):1-8 [16]中州:古豫州地处九州中间,称为中州。今河南为古豫州地,故相沿亦称河南为中州。 [17]英·丹尼尔·丁·布尔斯廷·发现者—-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历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38-139
点击:1,680 发布:2010-01-11 责编:moon 来源:国学网
2012年12月04日 08点12分 11
level 10
=========================再特地重复贴出这一段话来:============================
在将地球作为一个天体这一问题上,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是把地球和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等同看待。认为“地体”与五大行星是同一类物质。如《素问》就明确指出:“观五星之东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是“太虚之中一物尔。”[11]这段引文的意思是:观测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自西向东旋转,那么地体自右向左运行是明明白白可以认知的。地体在人的脚下,太空之中。不过是太空之中的一个物体罢了。《尚书·考灵曜》也指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自觉也。”地就象一条航行着的大船,人坐在船中,关着窗户,船在行驶,人却觉不出来。《列子·天瑞》则说:“运转靡已,大地密移,畴觉之哉!”地球是不断地旋转着,只是人的感官不能觉察。《春秋纬·元命苞》记述了:“天左旋,地右动。”《春秋纬·运斗枢》则说:“地动则见于天象。”天空中天体的移动体现了地体的运动。《尸子》的论述则具有相当强的学术性:“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昂。”即天是从左向右伸展开来,起点处是牵牛星宿—-冬至起点;地是从右向左旋转,起点处是毕、昂两组星宿。牵牛与毕、昂在二十八宿中处于遥遥相对的位置。那么地体凭借什么而立足呢?“大气举之也。”[12]也就是说,地球和五大行星一样,共同漂浮在太空之中。它们和太空中的所有天体一样,都被大气托举着。
==============================================================================
2012年12月04日 08点12分 12
……这段的引文倒是真心没见过……
2012年12月04日 10点12分
以及,这段是浑派和宣派的杂揉观点呃?
2012年12月04日 10点12分
回复 ☆有灰机☆ : 我亦未曾读过这些书。。。观点嘛、俺也不懂:(不过觉得古人是相当有科学思想的。现在想来,似乎古代汉人很少干过违反科学的蠢事。比如草药什么的,其实救过无数人的性命。有次我翻了翻九章算术之类的,真的是相当厉害,那些数学知识的确足够古人使用几千年、直到大明时代。。。
2012年12月04日 19点12分
@炎帝和黄帝 ……可惜中古之后基本在吃老本……
2012年12月05日 03点12分
level 12
我能来个纯顶贴么……额……算了不能知法犯法。
=======================================================================
夏小正: 正月:启蛰。言始发蛰也。雁北乡。先言雁而后言乡者,何也?见雁而后数其乡也。乡者,何也?乡其居也,雁以北方为居。何以谓之居?生且长焉尔。“九月遰鸿雁”,先言遰而后言鸿雁,何也?见遰而后数之,则鸿雁也。何不谓南乡也?曰:非其居也,故不谓南乡。记鸿雁之遰也,如不记其乡,何也?曰:鸿不必当小正之遰者也。
2013年01月31日 11点01分 15
:)
2013年02月01日 04点02分
level 8
好贴要顶………………………………………………………………………………………………
2013年02月01日 14点02分 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