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0
       
      
	
	
	  
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孔子的思想影响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它也历来是人们研究中国文化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思想及思想核心也一直为人们所探讨和争论。私以为《将夜》中的夫子除身份设定原因高于孔子外,其形象完全以孔子为蓝。本文章也将浅要地谈谈孔子的思想及其核心,以及与夫子的相近之处。
 
一、“礼”
 所谓的
"礼
",如今多看做社会的道德规范,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礼
"往往形成一种严格的上下等级威仪和社会的差别意识。其实,郑康成在礼记的注解中说,“礼者,体也”。体是本体,换一句话说,就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做人的根本。礼记打开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说,曲礼曰无不敬,失去了恭敬心,就失去了礼,就失去了真心起用的最低的一个限度。礼还有的时候,还有那么一线光明存在。所以儒家著重在礼敬。但是这里的礼敬,绝不是指的礼敬天地鬼神。孔子曾说“敬鬼神而远之”,更多的是说敬畏,但也严明不要太当回事。更曾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强调要先处理好人自身的事情,不要沉迷于虚妄的东西。那么,儒家礼敬的是什么?礼记认为“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但又有先后,因为老子曾言“失道而后有德;德再没有了,这就行仁;仁要没有了,就讲义;义没有了,这才讲礼;礼要没有了,就天下大乱了”,所以礼,实际上礼敬的是“道德仁义”,是父母、师长、国家,是道德、法制、伦常。从《将夜》中看,夫子显然是一个克己复礼的人。夫子承认昊天的存在,但是却不唯昊天;夫子承认黑夜在变长,但是又表示自己未曾找到冥界。夫子所信奉的是“唐律第一”,这里并非是法家的“严刑峻法”,而是礼敬一种普世的社会行为规范。原来写了一个关于“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的帖子,讲这个比较多,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翻看精华帖。
	
	2012年12月02日 04点12分
	2
	
       
     
    
    
      
	
	
	level 10
       
      
	
	
	  
二、“中庸”
"
中庸
"
 
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讲的是
修养人性,要求人们要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所谓中庸,就是要做到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凡事都应该采取持中的办法,而不能走极端,这是实现和的根本方法。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就是
"温而厉,威而猛,恭而安
"。《将夜》中的夫子则同样是体现了这一思想内涵。后山的多少师兄都觉得老师威严,但夫子对宁缺的表现却表现的很平易;夫子武力最高,却不曾如何向世间炫耀。甚而为了保证世界和谐,强迫观主、首座签订不出手的协议,也是中庸的表现。
三、“饮食文化”
孔子主张
“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但并不提倡
“
耻衣恶食
”
,相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并不是说孔子嘴刁,其意是说孔子注重饮食对于人体的作用。他指出了“肉虽多,不能胜食”,还提出对于变质等食物的“八不食”,对于饮酒则提出“唯酒无量,不及乱”,要求喝酒可以,但不能过量影响健康。这些其实都是君子修身的一部分。夫子的确是个“吃货”,这点和孔子简直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
	
	2012年12月02日 04点12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