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者大人之学亦即君子之道。
道,法则和规律。
明明德有两重含义,
先要自己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自明其德,
而后才是明明德于天下,
所以第一个明明德应该指的以修身为基础,
而明德则是天命赋予的人性中光明的那一部分。
亲民而又有做新民,
其实为一个物。
亲民在于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论语有云:“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而亲民的方法便是让民改过自新,
寻求内心的光明,
盘铭所云其实不是外求而是回归本源,
洗涤内心的明德而不受到外界的污秽。
止于至善其实大都理解有偏差,
认为止是停留的意思。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再如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个人认为止的真正含义是在某某之前停下来,
引申的意思的对某某的向往
2012年12月01日 15点12分
1
level 13
而明德则是天命赋予的人性中光明的那一部分
看完这句,感觉到先生《龙场龙场》一文所感受到的通透之苦,恐怕已解脱
2012年12月02日 11点12分
2
level 12
一、关于亲与新。在下更倾向于亲者,在于君子德风,小人德草,风在草上,必偃。明德者不亲于民,如何明明德?而以作新民,便将亲认作新,有些牵强和草率,原句出自《康诰》周公告诫自己的弟弟康叔,要引导人民自新,不亲之如何道之?所谓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二、关于止,我更倾向于向往,而不是达到,也不是停留。邦畿千里,惟民所止,本意是邦畿人民向往的地方;缗蛮黄鸟,止于丘隅,丘隅是黄鸟向往的地方;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民都在邦畿之内,也不是所有的黄鸟都在丘隅之中。同理如果说止于至善是达到或者停留,首先极致的善本身就没有极致,我们停留在一个没有尽头的极致之上似乎不浃洽,似乎向往更合适。其次,若真正达到了至善,把至善当作一个点,那达到至善之后呢,我们说事物总是向着它的反面运行,这个停留更是于理不通。
2012年12月05日 15点12分
6
关于亲,富之教之,信而后劳似乎也有亲的意思在里面。亲如阳明子说的,兼具教养。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找到原始贴了: 盘铭的真意或者只在于职守自己的良知不受到外界的污染,但良知如何得到,便是在于贤其贤,良知如何传承也在亲其亲,自新是若说是更新还不如说回归,譬之盘铭本意是洗去尘埃还原身体的清洁,而自新是还原思想的清洁。
2013年02月10日 06点02分
其实本质上已经达成共识,过程尚有分歧,自新不是自我更新,如果这样就不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过程了,就不用尊师了,老师对于学生恐怕也是亲其亲的一个表现,学生也是从他律走向自律的一个过程。
2013年02月10日 06点02分
level 9
有所忿zhi,愤怒且生气,不能忿思难;如只愤怒,却不生气,才是正宗浩然之气。
2012年12月10日 13点12分
8
level 9
关于大学的:
呵呵,身修指的是自己尊德性而道问学。
修身则是指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包括妻、子、昆弟。
2013年01月20日 03点01分
9
level 9
先生的,拷过来:
好吧,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在下痴长几岁,子侄们的学业都是由我来督导,督导学业是最难的一件事情,若把这个算是明明德的话,那具体措施就是自然就是让他们改过自新,少玩多学,改掉不良习惯,但是前提是他为什么会听我的?那就是多种手段并用,首先是先近亲他们, 不亲近如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如何对症下药,如何让自己的话产生作用。所谓前者亲是在说明明德者,亲之为先,后者的新是手段让他们改过自新。
2013年02月10日 06点02分
10
level 9
伊川门人兄似乎把明明德的结果看作是自新,
即修己在先。
但过程还是有贤其贤和亲其亲的,
每个人的自新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他人的自新也是一个教育过程。
其次,在第二点上与兄看法着实的相似,
初闻之便觉得与戒、定、慧是如何的相似,
愚常思之若说是停留在至善之境,
这种说法本身似乎又与中庸相悖。
2013年02月10日 07点02分
11
level 2
我在熊十力老先生的书中看到【明德】的【明】说是【赞美】的意思。
这里看先生讲的,觉得才是正解。
要【明明德】,首先要自己【明德】才行啊。
如果自己【德】不【明】,又拿什么去【明】天下呢?
2016年12月08日 03点12分
12